第24章 自古皇权不下乡
“哈哈哈!”
闻言,徐良顿时仰头大笑,他的笑声中带着一丝讥讽:
“燕王与朝廷孰胜孰负,与我何干?”
他轻描淡写地补充道:“我不过是个普通百姓,既不涉及朝堂权谋,也不愿与那些权贵争斗。”
“左右不过是城中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罢了。”
朱棣微微一愣,似乎对徐良的言辞有些不解:“你的意思是?”
“自古皇权不下乡。”
徐良悠然地轻轻敲击着扶手。
朱棣微微皱眉,显然无法清晰理解徐良所说的意思。
他对这个观点感到有些意外:“这倒是新鲜的见解,照你的意思,对于百姓来说,地方官员比皇帝更能决定百姓的命运?”
“难道不是吗?”
徐良毫不客气地反问道:“皇帝更换,甚至王朝更迭,不过是权力的再分配,百姓的生活依旧照旧,该种田的种田,该工匠的继续做工匠……”
他顿了顿:“可那些地方官员的变动,对百姓来说,才真的是生死攸关的事。若一州一郡的官员换了,百姓的日常便被彻底改变。”
“毕竟,上至官府的政令,下至百姓的柴米油盐,都是由他们一手操控。”
对于成长在皇家,深受自己老爹朱元璋影响的朱棣来说。
皇权,便意味着一切!
皇帝是能够影响天下兴亡,决定诸多人生死的存在。
如今徐良却告诉他,对于百姓而言,皇帝还不如地方官员来的重要。
朱棣断然无法接受这般谬论!
他的脸色逐渐沉了下去,心中生起一股无名怒火。
一方面,他忍不住被徐良的言辞所激怒;另一方面,徐良的看法,又让他产生了几分疑惑,甚至隐隐感到不安。
毕竟,按照以往徐良的表现,他所说的话,往往都会被一一证实不是无稽之谈。
朱棣深吸一口气,反驳道:“若无一国之主,天下如何安定!?”
“皇帝确实能够统一政令,调动资源,平定四方的动乱。”徐良道,“然而,这种权力集中所带来的,往往是滥用与腐化。”
朱棣的眉头紧蹙,声音逐渐冷峻:“你在质疑皇权!?”
“质疑?”
徐良语气依旧平和:“我其实很想知道帝王是如何以一己之力,维系天下的安定的?”
“无论是通过权谋,还是铁血手段,最终能带给百姓的,究竟是什么呢?”
朱棣不禁一愣。此时,他的心中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动摇,但随即又迅速否定了这种情绪。
“你到底想说什么?”他问,声音带着一丝警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徐良似乎是在反问,也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你真以为换一个帝王,或者是换了某个大势力,天下便会安宁吗?恐怕只是另一场权力的更替,百姓依旧要承受痛苦。”
“真正的安定,或许并不是依赖一人之力,而是要建立在底层百姓的信任与安宁上。”
朱棣的眉头紧蹙,眼中燃起一股愤怒的火焰。
他坚定地认为:作为帝王,就是天下安宁的象征,掌控一国之命运,能决定生死,指引百姓的未来。
在朱棣看来,徐良这番话简直是大逆不道!
朱棣双手猛地一拍桌面,怒不可遏地站起身,目光冰冷地注视着徐良。
他正准备斥责徐良,门外却传来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
随即,门帘轻扬,一位身穿素黑色袈衣,面色安详的和尚缓步走入。
他的步伐从容不迫,双眼透出一股深邃的智慧,目光停留在徐良和朱棣的身上。
此人正是姚广孝,他冲着两人作揖:
“两位言辞如此激烈,未免有些失了分寸。”
朱棣见到姚广孝,虽然心中依旧不悦,但脸上的怒火稍稍被压制。
自就藩北平城以来,姚广孝便是他的宫中重臣,深受他信任,甚至在许多决策中,朱棣都离不开他的支持与建议。
朱棣起兵靖难,除了受徐良影响之外,此人也是谋划者之一。
此刻,朱棣不可能同时与徐良、姚广孝翻脸。
“道衍,”朱棣皱眉说道,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此人言论荒诞,似乎想要动摇我等对国家治理的理解,你且治治他。”
姚广孝轻轻抬手示意,缓缓开口:“朱大人不必急躁,徐良所言之理,虽然直言不讳,然而其中也有其道理。”
“只是,言辞之激烈,恐怕未必能让人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
他转向徐良,微笑着眨了眨眼:“你所说的‘皇权与地方官员的权力’问题,似乎对你而言,已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根植于你内心的深层思考。”
“然,若真要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来看,过于注重地方官员的权力,未免有所偏颇。”
徐良略一挑眉,似乎对姚广孝的这番话感到意外,但他并未打断。
姚广孝的话语平和,却有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仿佛即使是触及到最敏感的议题,也能够保持一份理智与温和。
“若百姓能够安宁,治理便能得当。国家与百姓,岂能割裂?”
姚广孝继续说道:“然而,国家的治理也非单纯依赖一人之力。真正的治国之道,是明君能容纳各方的智慧,调和百姓与官员的关系,平衡天下的重重矛盾。”
朱棣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
他虽然心中不悦,但出于对姚广孝的智慧一向敬畏,终究没有继续发作。
“燕王若能将心境放宽,不妨听听徐良之言。”
姚广孝说道:“言辞固然有激烈之处,但这番思考,未尝不值得我们深思。”
朱棣虽然心中仍然不悦,但出于对姚广孝的深厚信任,并未再继续发作,而是默然接受了姚广孝的劝解。
徐良点点头,嘴角带着微笑,算是回应了姚广孝的劝解,但内心依旧平静如水。
姚广孝轻轻抚了抚手中的佛珠,他的眼神深邃,仿佛洞察了朱棣的内心,便继续说道:“皇权与地方治理,表面上看似一场不可调和的对立,实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
“徐良所言的‘皇帝’与‘地方官员’之分,反映的是权力与责任的分配,但若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真正的治国理政,需注重两者之间的互动与平衡。”
他微微停顿,眼神转向朱棣,语气温和却坚定:
“朱大人可知,‘治国安邦’的理想,并非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
“若只依赖上层权力,而忽略了民众的需求与地方官员的运作,那只会造成治理的失衡,反而加剧社会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