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九班
九班长吴大顺此时也是一愣。
他知道排长喜欢有精神气的兵,所以每回带新兵过来,都会额外交代几句。
但是很明显,新兵们对于精神气的理解,仿佛都在于嗓门上,嗓门越大,声音越洪亮,精神气越足。
然而此时此刻,陈建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吴大顺。
标准的军姿,肃穆的军礼,明亮的眼神,洪亮干脆的声音,无一不是精神与气势的集中体现。
“好小子,好,好啊!”
郑光明一连用了两个“好”字,像他们这些经常带兵的干部们,其实早就发现了一个规律:
要想带出好兵,一定要重视精神与气势的培养。
强大的精神与气势可以让军人克服困难和胆怯。
有精神与气势的兵,不一定是好兵。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缺乏精神与气势的兵,一定不是好兵。
……
吴大顺接着向郑光明汇报了陈家村的战斗情况,事无巨细,将自己所了解的全部说了一遍。
包括陈建意外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一些子弹和手榴弹,又主动迎击上去,打死了一些伪军和鬼子,甚至还缴获了两支步枪。
郑光明闻言,目光再次落到陈建身上,惊讶不已。
“猎户出身?”
“难怪有股子气势和精神!”
“而且第一次上战场就打死了敌人?”
郑光明好奇道:“记得自己一共打死了几个敌人吗?”
陈建回道:“受伤的不算,打死的包括七个二鬼子,外加上三个小鬼子。”
郑光明闻言吓了一跳,狐疑道:“真的假的?你小子可别和我吹牛!”
吴大顺连忙帮腔道:“排长,陈建枪法好的很,我们从陈家村小路突围的时候,伪军被我们打跑,其中有个伪军,隔着100多米呢,也不见他怎么瞄准,抬手就是一枪,那二鬼子应声栽倒,一枪毙命。
我们可是亲眼看见的。”
既然吴大顺这么说了,自然做不得假。
郑光明欢喜道:“这么说咱们三排可招了个好兵啊!”
他说着,又望见一旁的冬瓜和石头,连忙补充道:“都是好兵,好样的!”
话锋一转:
“老吴,不是说还缴获了一支三八大盖吗?枪呢?我瞧瞧!”
吴大顺嘴巴一咧:“嘿嘿,枪我让虎子他们先带回去了。”
“好你个老吴,还是一如既往的抠搜,就那仨瓜俩枣的还藏着掖着,我还能贪了你的不成?”
“那可说不好。”吴大顺嘀咕了一句。
“你说啥?”郑光明的眼珠子瞬间瞪了个滚圆,“当年我爹给我起这个名字,那就四个字,正大光明,我还能黑你的枪不成?”
“前段时间听说一排缴获了两支三八大盖,可把一排长那小子给得意的,天天在我耳边吹牛。
说这枪可是了不得,400米开外,噗嗤一枪打过去,弹道几乎都不带有误差的,比咱们的汉阳造和老套筒什么的精准多了。
我就是想瞧个稀奇罢了!”
吴大顺连忙道:“咳,排长,您早说呀,回头我就把枪拿过来让您好好瞧瞧!”
——时间线估计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手头的装备主要是当初红军改编改编之前的一些老套筒,汉阳造之类。
战士们和小鬼子交手的次数还不多。
同时期的日军军事素养扎实,无论是部队作战力还是单兵作战力,都相当了得,想要从这样强悍的敌人手上缴获装备,十分艰难。
所以即便是整个三连,也压根儿就没有几杆三八式步枪。
吴大顺说的可怜:“排长,上次的战斗我们九班伤亡惨重,一个班打的只剩下半个,就指着这几杆枪,再加上这次召回来的新兵同志,重新恢复战斗力呢!
您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就先带陈建他们几个回九班了。”
老吴也是个人精,先把排长郑光明的嘴巴堵住。
他生怕郑光明再把几个新兵调到其他班。
尤其是宝贝兵陈建。
说起上次战斗九班的伤亡,郑光明叹了口气,又强打起精神道:“多的话我也不说了,这几个新兵既然是你老吴带回来的,就全部编入你们九班,你带着给训练到位。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九班不能垮了。
你小子得把九班给我重新带起来!”
“是,请排长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吴大顺郑重的回应道,继而带着陈建三人从排部离开,返回九班营地。
独立团是三三编制,下辖三个营九个连,每个连下辖九个班。
为了减轻部队的后勤压力,同时扩大防区的面积。
一个团的兵力往往不会全部集中在一起,而是以营,或者以连,甚至更小的单位分散驻扎。
有战斗任务时,再聚集起来,集中调配作战。
三连驻扎在王庄以及附近区域,连部坐落在庄内中部区域,三个排依托王庄分散在周围几处高地,便于警戒进出通道,应对突发状况。
三排负责的区域是在中段。
下辖的三个班稍微分隔开一段距离,负责各自的日常训练。
陈建三人赶到地方,只看到五个人。
其中两位老兵王虎和孙大河,陈建三人自然是认识的。
“二狗,回来了!”
王虎大大咧咧的迎上去,相当自来熟的向身旁的几位战友介绍道:“陈健,小名陈二狗,他可是这次我们能从陈家村突围出来的大功臣。
你们可别小瞧咱们这位新兵同志,真要是论起战斗力来,咱们几个老兵怕是还比不过人家。”
吴大顺笑着向陈建介绍道:“这是咱们九班另外的三位老兵同志,李二丫,赵龙,赵满仓。”
李二丫这个名字,乍一听以为是个丫头,陈建抬头望去,却是一愣——那分明是个糙汉子,胡子邋遢的,大鼻涕还吸溜了一下,挠着头,对三位新兵傻笑道:“你们叫俺二丫就行!”
副班长赵龙有相当标志性的特点——他只有一条右臂,左臂袖子空荡荡的,打着个结,但神色如常,目光有神。
最后一位老兵赵满仓,一把大刀片子时刻在背上背着,最古怪的是,刀柄处所系的不是常见的红缨,而是两道白色的粗布条——白缨?
估计都是有故事的人。
通常,八路军的一个满编班人数在12人左右。
可九班的老兵加上班长吴大顺在内,似乎只有六个人。
陈建记得吴班长和排长郑光明说过,上次战斗九班伤亡惨重,一个班打的只剩下一半。
其他同志恐怕都牺牲了。
果然。
吴大顺接下来的话语沉痛,介绍了情况:“不久前,咱们连意外和一支日伪军在野外遭遇,双方爆发激战,咱们连伤亡不小,其中咱们九班更是伤亡惨重。
咱们班的另外六位老兵……都在那场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呼——
他舒了口气,“所以这次我去陈家村,也是给为了给咱们九班补充些兵员,加上陈建,冬瓜,还有石头这三位新兵同志。
一共就是九位战士们。
九个人组成的班,巧了,这不刚好就是九班吗?”
“同志们,咱们九班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是咱们三连响当当的主力班之一,从今天起,咱们更要抱起团来,好好训练杀敌,绝不能弱了咱们九班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