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5章 十年,“捕鱼计划”准备

今年是一元科技集团成立第十个年头,不知不觉,于洋也从18岁的熬到了28岁。

好在事业有所小成,也有了心爱的女朋友,不用每年再被家里催着相亲找对象。

算一算,还有三年多的时间,上一世被称为“奥陌陌”的太阳系外来的外星文明飞船就将到来。

十年来,于洋累死累活,做了这么多准备,不就是为了它吗,重活一世也是因为它,一切的秘密都等着于洋去破解。

不过以目前一元科技集团的能力来说,想要直接捕获它还差点意思。

于洋在心里默默的给自己加了加油,撸起了袖子继续干。

从一元科技公司成立之初,于洋私底下就给自己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

现在看来基本上大的方向没有差错,发展的规模也达到了预期。

等集团十年纪念日一过,就可以开始执行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捕捉“奥陌陌”这艘外星飞船的行动也隐藏在发展规划之中。

现在就可以开始计划的前期准备了,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方案,方案的代号于洋都想好了,就叫“捕鱼计划”。

这里的“鱼”就是指“奥陌陌”,不过这个代号在这个时间线还不存在,所以于洋决定给它改个代号,不一定非要继续用外国人起的代号。

自此,这个还没到达太阳系的“客人”有了一个夏国代号—“域外天魔”。

于洋打算先把“捕鱼计划”的大纲编出来,具体的执行操作还得调动整个混沌研究院去研究制定。

这需要等明年银河集团的航天水平再进一步才行,毕竟近地轨道的发射能力和3000万公里以外的距离还差亿点点。

……

快到年底了,琼州航天基地还有几次未完成的火箭发射任务。

需要发射到太空的都还是技术试验型卫星,大概还有10颗左右。

于洋在科研投入上从来都是不计代价的,现在一元科技集团也是财大气粗。

今年一共要发射30颗卫星,15枚火箭,跟不要钱似得往天上打。

等到明年,就要开始发射正式的通讯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测地卫星进行组网,还有计划中重要的太空观测卫星和中继通讯卫星。

这些卫星的技术,长安、京城、魔都、金陵还有琼州基地都有相关的研发部门在负责研发,只是每个研发基地的侧重略有不同,又相互配合。

按照于洋的计划,明年至少要进行20次以上的火箭发射,且不低于50颗卫星。

银河集团将这个计划提交给宇航部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感觉银河集团或者说一元科技集团要疯?还是当火箭卫星都是白菜价?

于洋也没解释太多,只说星耀集团的业务需要,集团进军卫星通讯领域和导航领域,而且大部分是自用,和宇航部发射的卫星不冲突。

这个也能说的过去,明年,星耀集团的第三代天星智能手机开始就要从黑洲那边转入夏国内市场。

还有天工集团和金乌集团合作的新能源汽车,都需要通讯卫星和导航卫星的支持。

第一代和第二代天星手机除了给整个一元科技集团的员工配备,几乎没有在夏国市场出现。

集团员工包括于洋倒是人手一部,除了打电话上网使用,主要就是工作中使用,除了三防功能,天星手机具有强大的防泄密功能。

集团以外出现的天星手机都是作为赠品,送给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单位、学校一些使用的。

还有一些是于洋送给给自己的亲友,总体来说夏国境内的天星手机不超过15万台。

天星手机没有在国内上市也不要以为是技术不行,只是于洋觉得技术不够成熟。

毕竟用惯了几十年后的智能手机,于洋感觉现在的所谓智能手机和老年机没啥太大区别。

天星手机的设计也是未来十几年到几十年之后的样式,为此,于洋还用马甲公司满世界申请专利。

搞得现在不论是星星手机还是水果手机,老牌的方舟、摩托手机,都在被于洋薅技术专利的羊毛。

至于夏国的手机公司,于洋也没打算放过,也让他们知道知道社会的险恶,以鞭策他们自力更生,自主技术创新。

而天星手机在黑洲和阿伯地区这两年卖了差不多一千万台,和夏国另一个品牌魔音手机大有瓜分黑洲市场的意思。

一些在外国做生意的夏国人回国的时候带回来的天星手机,他们一直以为是国外品牌,当手机出现故障去维修的时候,一打开才发现,夏国制造。

现在混沌研究院天星实验室已经研发出第三代天星手机,核心零件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率超过95%。

剩下的5%不太重要的零件都交给下游供应商制造,天星手机的大部分性能已经超越国际上的几大品牌手机,于洋觉得是时候杀回夏国市场与他们一较高下了。

第三代天星手机开始,还有一个新功能,就是在没有地面通讯基站的网络时候,可以使用卫星通讯,每个手机又能作为一个小型地面基站。

等明年发射大量通讯导航卫星进行组网,在蓝星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正常使用天星手机打电话上网。

现在一部一般的卫星电话最少要六七千元夏币,再加上入网费,电话卡费,使用费乱七八糟,不会低于一万元夏币。

于洋不想抢低端手机市场,觉得还是给夏国一些低端起家的手机厂商一个活路。

只让天星手机做中端和高端的机型,中端手机售价按配置,价格3000-5000元夏币不等。

高端手机5000-9000元夏币不等,还有定制版的在10000元夏币以上。

卫星通讯的功能3500元夏币以上的机型都有,而且资费只比国内地面基站通讯的资费贵2倍左右,这项业务交给了星光网络科技公司主营。

于洋从来不做没把握,没计划的事情,所以,因为这个事情专门召集了战略决策部、星耀集团、银河集团、天工集团、天御集团这几个能用到卫星的子公司开会商议。

主要是研究未来整个一元科技集团内部使用和对外营运需要多少颗卫星,银河集团根据这些需求再制定发射计划。

就拿现在银河集团发射的试验通讯卫星来说,成本价在1.5亿元夏币左右。

试验导航定位卫星成本价1.8亿元夏币左右,测地卫星成本价2.5亿元夏币左右,太空观测卫星和中继通讯卫星的价格更贵,都是在5亿元夏币以上,一时很难降低成本。

等批量制造的时候,前三种卫星成本会下降一些,但是还是在1亿元夏币以上。

所以为了降低成本还得研发一些低成本的小型卫星,价格500万-3000万元夏币左右的那种。

经过各子公司提供的一些运营数据,研发部门提供的技术数据,再由“白泽”对大数据的筛选和计算,得出一个大致的分析结果。

未来五年内,银河集团要至少要发射300颗大功率通讯卫星或者1500颗以上的小卫星才能满足现有业务需求,还不包括新增的其他业务的需求量。

……

最后,一番商议下来,于洋授意在战略部的主导下,给银河集团制定了一个代号“小周天星斗”的卫星发射计划。

计划中,银河集团未来5年内将发射第一代“小周天星斗”365颗大型主卫星供集团内部使用,包含通讯、定位导航、测地卫星等类型的卫星。

10年内发射1500颗以上小型卫星,100颗以上大中型卫星进行组网,用来对外运营服务,总的计划是2000颗以上的人造卫星。

其他类型的太空观测卫星、中继通讯卫星、太空探测卫星和其他航天器不在“小周天星斗”卫星计划之内,本次会议不参与讨论制定计划,由于洋私下制定。

以365颗主卫星计算,需要“扶摇-2012-甲”型火箭发射92次,1600颗中小型卫星需要发射100+10次。

如果换成最新正在试验的“扶摇-2013-乙”型火箭,大型卫星需要发射53次,中小型卫星需要发射42+4次,如果10年内研发出更先进的火箭就另算了。

这么一算,每年也不用发射几次,还有可能提前完成“小周天星斗”计划的卫星部署。

整个计划预计花费1500亿元夏币,由星耀集团和银河集团拿大头,混沌研究院和一元科技集团总部投资30%左右,其他子公司谁使用另外掏钱。

对外运营卫星服务之后的利润也是几家按比例分,不过分来分去大部分的钱还都是于洋的钱,左手倒右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