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公务员](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76/52921776/b_52921776.jpg)
第93章 一封家书情意长
第二天一早。
陈矩就带着人回去复命了。
又是一路长途跋涉,天黑之前赶到驿站休息,天微微亮就立即出发,继续赶路。
这个差事儿确实比较累。
但是张居正和冯保两人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了。
陈矩走后,崇正书院又回归了宁静。
学生们继续读书。
顾青也继续以助教的身份,给学生们上课,每个月会有二两银子。
几天之后。
邮差拿着一封书信,来到了崇正书院。
是顾家村顾二爷所写的一封书信。
这是顾青在崇正书院读书五个月以来,第一次收到家书。
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笺。
顾青也不是第一次见到顾二爷的字迹了。
以前,顾老头家中的大门的对联,都是来自于顾二爷的手笔。
“顾青如晤:”
“时维万历三年,岁在乙亥,秋风习习,农忙丰收之际,二爷提笔蘸墨,欲将家中安好之讯,遥寄于千里之外苦读圣贤书的你。”
“自你离家求学,已历五月有余,家中上下皆念你甚切。幸而上天庇佑,祖宗积德,吾家一切安好,勿需挂怀。”
“五日前,忽闻圣使来临,言你所写《算学新解》有功于社稷,皇上亲赐‘才学兼优’之匾额,二爷心甚慰,你阿爷、阿奶、阿爹、阿娘也都是高兴不已。”
“昔日耕耘,今朝收获,贤孙苦读,不负韶光。笔墨之间,尽显才情;文章之内,深藏智慧。科举之路,荆棘满途,贤孙奋勇前行,终得佳绩,实乃家门之幸,祖宗之光。”
“爷爷奶奶,乐享天伦,见孙成龙,心花怒放。忆往昔,育儿艰辛,今朝成就,倍感欣慰。爹娘双亲,教子有方,辛勤耕耘,终得硕果。贤孙之才,犹如明珠,光照四方,家门荣耀。”
“愿贤孙再接再厉,勿忘初心,矢志不渝,以求更高之境界。家门有幸,得此才子,愿其前程似锦,光宗耀祖,绵延万世之基业。”
“你爷奶身体康健,每日于地里劳作,笑口常开,常言及你儿时趣事,满心以你为傲。你父母亦是身体无恙,勤劳持家,田间地头,皆有他们辛劳的身影。家中粮仓充盈,衣食无忧,皆因你等在外之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家族之光得以延续。”
“家族中子弟,皆循规蹈矩,勤学好问。你之堂兄学州,近来学业亦有所进,常捧卷苦读至深夜,立志要效仿贤孙,求得功名,光耀门楣。吾等长辈,见此情景,心中甚慰。”
“村中事务,亦皆顺遂。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偶有纷争,亦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谐共处。”
“至于你之学业,二爷虽身处乡野,亦知科举之路不易。望你勤勉不辍,勿忘初心,以圣贤之道为指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切记,学问之道,无他,唯勤勉与认真二字而已。待你金榜题名之日,便是家族荣耀之时。”
“天气渐冷,望你保重身体,适时添减衣物,勿使风寒侵袭。书中所言,终觉浅,还需身体力行,方能领悟真谛。若得空闲,不妨寄书一封,以慰家人思念之情。”
“万历三年春。”
顾青也从陈矩那里听说了。
首辅大人上奏,皇上亲赐‘才学兼优’之匾额,他则是亲自送到了江浦县顾家村。
然而,已经挂在了宅院正堂之上。
看到了这封信之后,脑海里面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当那匾额送到了顾家村,会是一个什么热闹的场面。
阿爷、阿娘肯定是最高兴,也是最激动的吧。
村里人肯定又是一番吹捧,让阿爷笑的合不拢嘴。
阿娘肯定是看着那匾额,露出一丝自豪的笑容来,在家中也能挺直了腰身。
就算是说一些不讲道理的话,阿奶也不敢再驳斥了。
还有阿姐。
这信里面没写多少。
可顾青明白,他扬名之后,来顾家说亲的门栏,肯定是要被踏平了的。
想当初,他过府试,高中府案首,回到村里面,又是一顿流水席,吃了席之后。
就听到有人想要给阿姐顾秀梅说亲。
那时候,顾青就和顾陈氏说过,阿姐还小,再加上,他不过是过了府试,也只有一个童生之名。
他想要让阿姐嫁的更好一些,也想要为阿姐撑腰。
所以,可以等一等,等到他有了秀才之名,到了那时候,就能给阿姐找一个更好的人家了。
顾青想到了很多。
然后找来了纸笔,也开始写信。
差不多的格式。
描写了一下崇正书院的景色,又问候了一下阿爷、阿奶,还有其他四位爷。
再然后,就是讲述了自己在崇正书院学习的情况,以及《算学新解》的一些情况。
接着,就是提起了顾学州的学业,他已经寄回两次自己的读书心得了。
顾学州也并不笨,只是说,一直没有找到方法,写出来的八股文,过于生硬了。
没能写到萧元冈的心口上。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让爹、娘可以不用再去县城找活儿干,不用太累了。
守着家里的百亩地就可以。
又似乎是顺嘴提了一下阿姐顾秀梅的婚事。
他这个做弟弟的,自然是不可能干涉姐姐的婚事,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却也隐晦地表达,等到他过了院试,有了秀才之名,必定为阿姐寻得一好归宿。
最后,就是也关心了一下,天气转凉,多加衣裳。
写完之后。
顾青拿着信件,到了应天府,找到了驿馆。
好在,江浦县就在应天府的江北,路程并不远,邮费也就不是很高。
也算是体验了一次古代书信传输的感觉。
那种纸短情长,道不尽无数思乡之情的莫名心情。
而九天之后。
以最快速度赶路的陈矩,也总算是回到了顺天府。
头发都乱糟糟的,看起来是真的风尘仆仆,面色憔悴,回了宫中,先向年仅十三岁的万历帝复命。
此时的朱翊钧正在给奏折批红。
这些奏折不需要他阅览。
只需要打开,然后在最后落款就可以了。
十三岁的朱翊钧完全就是一个无情的批红工具人。
对于陈矩的复命,也只是微微颔首,“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