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假画
一块四四方方的砚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一个块深色底座托着砚台,上面一个同款材质的石质盖子。
石头质地坚硬如玉,色彩艳丽柔润,还有一些看着很好看的纹理。
“松花石。”老曹在李天佑耳边轻轻说了一句。
松花石,又称乌拉石,产于东北长白山松花江流域。
它的形成过程复杂,经过上亿年的沉积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质地,使其成为制砚的上佳材料。
松花石的高硬度和细腻的质地,使其在雕刻过程中不易碎裂,成品光滑细腻,且发墨性能优良,是清代宫廷御用砚台的首选之物。
之前有过记录,一块清代松花石回纹椭圆砚,在佳士得拍卖行,卖到了三百万港币的高价。
但是那方砚台,色泽更加明亮,而且保存的十分完整。
不像李天佑现在眼前的这个砚台。
底部明显摔碎过。
现在被人用铁丝又紧紧的箍住了几圈。
单看铁丝和包东西的旧报纸,就知道这修复的简陋手段,也是很多年前的产物。
老曹拿起来仔细翻看着砚台的细节。
然后又很不经意的跟摊主砍价起来。
“两千,少了不卖,知道什么叫松花石嘛爷们?”
摊主也是个识货的,对于老曹给他出价三百,显得极其火大。
“嘿嘿,两千高了,你这摔过了,回去了我们还得自己补。我们诚心要,说个实在价。”
老曹笑的特别温良。
别看摊主一副想发脾气的样子,其实这都是演的。
在这条街上讨口饭吃,那没几分演技都活不下去。
这个砚台是摊主,之前收废品的时候,从一个老太太家里,花50块钱收的。
摊主一问就跟自己想的差不了多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破除封建迷信,不少老物件遭了无知之人的嚯嚯。
好好一方清代松花石砚台就这么砸了。
就这,还是老太太的老伴,一点点粘起来,用铁丝箍了一圈又一圈,在家里继续接着用了好多年。
到了现在老头子早就过世了,老太太又不懂这些玩意是啥。
50块钱就卖给了收废品的。
今天这方残破的砚台,才裹着旧报纸,又出现在了这地摊上。
老曹跟摊主又磨了半天价,最后才定在了450块钱上。
摊主一脸肉疼的看着俩人,表情看上去他亏大了。
其实摊主这会心里还美着呢。
前面说了,他演技好着呢。
一块残破的砚台,50块钱收的,现在能卖四百多,已经算不错的了。
卖货的展示一番演技,买家以为自己占到大便宜,双方都喜滋滋的,皆大欢喜。
老曹拿起东西,拉着李天佑就往回走。
其实他根本目的,一开始就不是这个砚台。
而是砚台盒子里的一小块墨。
砚台的盒子,有两个凹槽,可以放一支笔和一小块墨。
这是在户外出行的时候,方便随时拿出来研磨书写的。
现在这块砚台虽然是破损的,但是它的盒子里,还是有一块小小的墨块。
见着四下没人了,老曹拿起墨块,小心翼翼的在砚台上擦一下。
老曹又伸出舌头,舌尖轻轻点一下墨块在砚台上留下的痕迹。
在嘴里细细的品味着,像是品尝什么美味佳肴。
好半天,满意的点点头。
老曹把墨块单独包起来,连着砚台一起交给李天佑。
“听说你拜在庄老爷子门下了。你喊了我这么多年叔,这个你拿给庄老爷子,就算是我送老人家的礼物。”
李天佑给他拿钱,他也不收下。
挥了挥手就跟李天佑告辞,准备去找他的酒友了。
李天佑懵懵懂懂的拿着东西,去了自己师父家。
.
庄老爷子,看了半天手里的东西,说了一句:
“这是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
李天佑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老爷子才笑呵呵的给他讲着里面的一些知识。
清代是咱们国家制墨业的高峰时期。
许多古墨因品质优良、工艺精湛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比较出名的有:
胡子卿骊龙珠墨,名家胡子卿所制,采用稀有松花石为原料,雕刻精细,图案为骊龙珠,寓意珍贵。
曾经在佳士得拍卖行,卖到过一块,40万港币的案例。
汪节庵惜如金墨,汪节庵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其“惜如金”墨以优质油烟为原料,制作工艺复杂,墨质上乘。
清乾隆御制墨,清代御墨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品质上乘,装饰华丽。
现在市面上保存的很多古墨,都是一两墨一两金的价格。
而现在所说的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就是清代比较有名的名墨。
采用五色套墨,色彩艳丽,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李天佑小心翼翼的接过,这拇指大小的一点点墨块。
“师父,这玩意能卖多钱?”
庄老爷子拿来一个防潮的小盒子,给墨装好。
给自己的宝贝小徒弟接着讲。
在有的喜欢之人眼里,这一点点墨块,随便能卖到一万以上的价格。
看来这次,这牙人老曹,也算是出血了啊。
舍得下本钱给天佑这孩子,如此铺路。
“下午就在这吃饭,别着急走了,晚上有人要拿一副画来让我掌眼,你刚好跟着听。”
这种实体物件的鉴定操作,那是学习极好的案例。
李天佑自然是点头答应。
-----------------
下午吃过饭,两个中年人提着礼物,前来拜访庄老爷子。
电话里早就约好了来意,所以几人也没有废话墨迹。
庄老爷子的画室里,画卷放在案子上。
还没打开的时候,老爷子就已经皱着眉头了。
传统字画的古式装裱,就如同图中展示,
在画杆上,左右内嵌两颗钉子,固定绢绸或者棉质绑带。
在画卷卷起来的时候,只要绕着画卷轻轻缠绕,内扣的绑带可以自然形成一个活结。
想打开画卷的时候,也只需轻轻一拉绑带,活结可以不伤字画,轻松展开。
而今天拿来的这幅画,画杆上的绑带,不仅固定位置都不对,而且绑带的材质也是尼龙绳。
卷轴上打着一个丝结,打开都很费劲。
庄老爷子皱着眉,这种情况,不用打开,就已经能判定,
要么是装裱的师傅是门外汉,装裱的技术有点过于简陋。
要么就是一副俗称“一眼假”的字画。
仅仅只是观察画卷的装裱工艺,就已经能初步判断,这幅字画作品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