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奶叔侄深情在
时间过得飞快,此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八月十五这一天,泗州城大街上热闹非凡,人流如潮,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这是一年中最重要四大节日之一,也是家家户户亲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每一家人都在忙着为过节作准备,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法他们身居何处,都要回家过这个团圆节。这一天,泗州城被装点得五彩缤纷的,城里的集市上,街道两旁的店铺里,都被放着琳琅满目的副食糕点—月饼、桃酥、金果、馓子等等,应接不暇的坚果、水果—花生、板栗、山楂、红枣、菱角、鸡头果、苹果、梨子等等,还有蔬菜瓜果、绫罗绸缎、衣帽裤袜、锅碗瓢盆等等数不清的各种商品。商人们吆喝叫卖,赶集的人挑选抢购,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在城西门城墙边上有一个外地来的戏班临时搭了个戏台,正在上演《包公赔情》一出戏,前来看戏的男女老少把戏台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小白龙见状也走了过去,坐在戏台下面,聚精会神地观赏这出戏。
剧情讲述,宋朝庐州府出了个清官包拯。这一年开封知府包拯奉旨去陈州放粮救济灾民,途径长亭县,他知道他的侄儿包勉就在这个县当县令。当他巡按到赤桑镇,包拯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痛哭着跑道县衙门口,拦住包拯的轿子,声称要状告包拯侄儿包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强抢民女,还打死她儿子,摔死她孙子,强奸她儿媳妇,致死人命三条。包拯接过那老太太的状子,认真地看了一遍,顿时是怒火中烧,立刻准了状,发签拿人。可是不知怎么的,一连数日,衙役缉拿不到凶犯。包拯为这事他吃不香,睡不稳,显得更黑更瘦了。
这天,包拯坐在衙门大堂上,正在为始终捉拿不到凶犯包勉犯愁。散衙后,他满脸愁闷地回到家。他妻子李夫人却手拿一只拨浪鼓迎上来,一本正经地说;“相公,这玩艺是清理东西时翻出来的,年深日久也坏了,要这玩艺干啥?放着还占地场,我看,不如扔掉了吧!”包拯从夫人手里接过拨浪鼓,郑重地说:“这哪行!”说罢,端详着拨浪鼓,那么凝神,象是看一件罕见稀奇的珍宝。包拯为啥这么喜爱这件玩具呢?这里有包拯孩提时的故事。
原来,包拯是家里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个,母亲生他时已经五十六岁了,年老体衰,加上产后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在包拯未满月时就死了。包拯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加上他皮肤黝黑,相貌丑陋,他那年逾花甲的老父亲认为包拯是个不祥之人,命家奴将小包拯抱出去扔掉。可他嫂嫂怜爱这个未满月就失去母亲的小叔子,就偷偷地把包拯抱回自己房里,放在比他小月分的儿子包勉(包拯的侄儿)的摇篮里抚养。嫂嫂心地善良,为人朴实,喂奶先尽小叔子吃,剩多剩少才是自己儿子的。一人奶,两人吃,自然不够。“奶不够,粥来凑”。包勉可是吃米粥长大的。
包拯两岁时,哥哥从集上买了一只拨浪鼓回来,拿给包勉玩。小孩家爱新奇玩艺儿。包拯一看到,就要;包勉不给,包拯就哭着要。嫂子看到这情况,一面责备丈夫不该只买一只,分配不均,一面从包勉手里夺下拨浪鼓给了包拯。包拯止住哭了,但她自己的儿子却哭个不住。仔细一看,才发现刚才因为用力过猛,拨浪鼓的蔑把子把包勉的小嫩手拉破了,血糊淋拉的。爷爷心疼大孙子,又要从老儿子手里拿过拨浪鼓,让嫂嫂拦住了。
“爹,没娘的阿叔可怜。包勉哭两声有啥呢?老辈常说:‘葫芦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不会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说回来了,就是包勉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还年轻力壮嘛!”嫂嫂一席话,感动得公公说不出话来,也就没有从包拯手里再拿回拨浪鼓。嫂嫂转身就从书案的香炉里,抓了一把香灰,捻在包勉的伤口上,止住血。从那儿,包勉的手上就留下一条显眼的疤痕。直到包拯十岁,他父亲临死前,把拨浪鼓交给他,把这件事讲述了三遍,让包拯记住。他才放心地闭上眼睛。之后,包拯就一直把拨浪鼓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