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似曾相识雁归来
小白龙听完张粤夫妇棺材藏宝受报恩的故事后,继续坐在王大哥的渔船上欣赏这洪泽湖的秋景。现在是秋高气爽,天气渐凉,北风吹拂,湖面上掀起层层涟漪,远处的山丘上草木已经枯黄,各种花卉也全都凋谢了,北风吹来一阵阵寒意。小白龙正欣赏着秋日的湖景,忽然天空传来一阵阵大雁叫声,才意识到此时是各种候鸟开始迁徙南飞的季节。小白龙抬头一看,天空中一大群大雁正向南方迁徙,雁群的队形像人字形由远及近飞来,这个季节正是各种候鸟聚群南飞的时候。
小白龙对大家讲:“中国人自古就对大雁情有独钟,鸿雁传书,鸿鹄之志,体现中国人对鸿雁怜爱有加,留下大量有关歌颂鸿雁的诗词歌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小雅》中就有《鸿雁》”,接着他开始吟诵道: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小白龙接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诗歌的含义:一个女子看到南飞的大雁,想到她那位被迫离开家乡去远方的亲人,应征劳作在荒野,服苦役筑百墙,还居无定所,而在家的人孤苦伶仃,悲伤不已,借助吟唱抒发相思之情。
小白龙谈起大雁是意犹未尽,滔滔不绝,随后他又吟诵宋金时期大诗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小白龙吟诵完,又担心这些渔民兄弟不明白,向他们简述了这首词的意思。公元1025年,十六岁的元好问独自前往并州(即太原)赶考,途中遇到了一个捕雁人,捕雁人边走边嘟嘟囔囔地说,“真是个怪事,真是个怪事”。元好问听了,感觉很好奇,就赶紧跑过去问那个捕雁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怪事了?那个捕雁人对元好问说:“今天早上我在汾河边的草地上看见两只大雁,我用网罩住了一只大雁,另一只侥幸跑脱了。可是当我拎着被捕捉到的那只大雁赶路回家时,那只侥幸逃脱的大雁却迟迟不肯离开,在天空盘旋悲鸣几声,看样子想营救那只被捕捉到的大雁,一路跟着我们很久很久,突然天空盘旋的那只大雁发出几声悲凉的鸣叫,像闪电一般撞向大地折颈而死。”
元好问听了捕雁人的话之后感到十分感慨,于是出钱向捕雁人买下两只大雁,并把它们合葬于汾水之畔,取名“雁丘”。元好问有感于两只痴情的大雁,就做了这首《雁丘词》,原词本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后来传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有传为“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紧接着,小白龙向身边人详细阐述了这首名篇的含义。词人在这首词中用了一个“问”字既是对世间男女的一句“比心”的追问,也是对世间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