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泗州大圣来相助
上回书说到,水母娘娘用三江之水和南海之水彻底淹没了泗州城,就连明祖陵也未能幸免,造成大半个泗州变成泽国,数十万黎民百姓永远葬身水底。观音菩萨用计成功擒拿水母娘娘,将其羁押在龟山的八角琉璃井里。观音菩萨能够成功擒拿水母娘娘,泗洲大圣也是功不可没。倘若水母娘娘张开铁齿铜牙欲咬断观音菩萨的锁心索之时,泗州大圣不及时阻止,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可是有人要问了,这泗州大圣是何方神圣?请诸位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
泗州大圣,乃佛教大德高僧,何姓何国人,本性善良,生来不食荤腥,灵通悟佛。幼年出家天竺修行,梵语法号译名僧伽。其天资聪慧,诵经不忘,潜研释学,兼习医术,慈悲为怀,毕生虔佛。青年时代,周游迦毗罗卫国及辽阔的恒河流域,虚心请教佛学名家,博采众长,发扬光大,投身佛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已成为令人敬佩的一代尊师,平生夙愿,誓志远行东土大唐,弘扬佛法,教化大千。”
公元658年春天,僧伽大师怀惴“远行东土大唐,弘扬佛法,教化大千”之志,告别师友,携弟子惠俨、木叉等人,从天竺启程步行,途经罽宾国,翻越葱岭,过于阗国,艰难跋涉一年,隆冬腊月,方到达西凉府。来到满目生疏的异乡,僧伽开始学习汉语,了解大唐风俗民情,亦化斋传佛,慢慢东行。
公元661年,僧伽大师一行抵达京都长安。大师手托澡罐,内插柳条,四处化斋传佛,暑去寒来,躬行二载,唐人感悟,信仰佛教者渐渐增多。公元671年秋,僧伽大师离开广教寺,巡游江南。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僧伽大师在大唐转眼生活了三十五年。承圣恩准,畅意离开长安赴外地择址建寺。僧伽大师游遍千山万水,最终决定在山青水秀、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泗洲临淮县(今JS省盱眙县西)择址建寺。大师承武后圣谕,泗洲牧杜惟孝,临淮县令薜钦行等地方官员调集能工巧匠,全力支持。大运河、淮河航运的商人和吴、越地区巨贾大笔捐助建寺经费,“往来舟楫,一归圣像,再谒真僧,作礼祈祥。”泗洲寺于公元698年建成。寺院规模宏大,正殿为高楼,挂僧伽大师画像,殿内插布幢幡,“正殿霞开,层楼敞其三门,飞阁通其两铺。”舍利宝塔,讲经明堂,厨房浴室,配置周全,气势雄伟,精美华丽,遥传京都,武后悉悦。僧伽大师主持新寺,“光相才现,瞻仰已多”,高坐莲台,诵经传佛,大师把“孝敬父母、不杀众生、平等好心”作为修行的前三度,信徒云集,络绎不绝。公元708年春,太平公主夫妇奏本,接僧伽大师来长安,皇帝准奏。遣使往泗洲寺迎接。僧伽大师留二弟子道坚代理泗洲寺主持,离别临淮,一路晓行夜宿,驿站接送,舟车更换,快速到达长安,客居荐楅寺。皇帝“特加礼数,延入别殿”,促膝谈心,占卜吉凶,契若合符,讲经说佛。仲秋一日,唐中宗李显在内殿接见大师,言及长安城郊方圆千里地域数月无雨,禾稼将枯,人畜饮难,大师佛法无边,大慈大悲,可否解朕忧虑,为民救灾?
僧伽大师见皇帝诚心忧民,灾情确久,苍生痛苦,遂移步至殿外,将柳条沾澡罐水朝天拂洒,口吟佛经。稍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遍地下了数寸深,旱灾得解。唐中宗大喜,赐僧伽大师紫袍,尊其为国师,亲笔为泗洲寺题写寺匾,御书“普光王寺”。
到了唐高宗时期,僧伽大师曾来到长安、洛阳一带化缘,后来又去了吴楚等地。他手执杨树枝,到处说法。据说他是一位西域僧人,人们称他为“僧伽大师”,是观音的化身。后来,他游历到泗州,就在这定居了,修建了香积寺,传说普光王佛曾在此修行和圆寂。景龙二年,唐中宗派特使迎接大师来京城,皇上远接高迎,百官行礼,颇为隆重。皇上还亲笔题写了“普光王寺”的匾额,因此香积寺改名普光王寺。
据传公元692年的一个深秋下午,诗仙李白游历泗州城,拜见泗州大圣。那一天西北风狠命地刮着,无数枯叶腾空乱舞,淮河里一叶扁舟冒雨穿浪而行。突然,一道闪电把站在船头的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照得宛如一尊石象。他就是诗仙李白。
船刚到泗州码头,李白就大步登上河岸,往信义坊快步走去。谁知僧伽法师早已闻讯诗仙来访,正率众徒冒雨列队相迎。诗仙、高僧相见恨晚,携手步入方丈,促膝而谈。晚斋之后,还是谈啊谈啊的。李白谈西泛洞庭,南游吴越;僧伽谈印度风情,恒河里的黄沙;李白谈诗情,僧伽讲经义,越谈越投机,既没发现雨停、月出,也不知小僧为佛灯添了几次油,直到月沉西天,晨钟骤起,才结束一夜长谈。
高山流水逢知己。但是,几天之后,李白要告辞登程,僧伽难舍难分,可是又觉得人各有志,不便强留——得遇才貌超群,人品出众、名震华夏的诗仙,实为千载难逢的幸事;李白也彻夜难眠、他被僧伽的决心、毅力所鼓舞,他要学习僧伽的精神,继续游览名山大川,考查风土民情,写出更多更好的诗篇。
清晨,当他向僧伽告辞时,僧伽早已在长明灯下铺了一幅黄练,请李白题诗留念。李白也毫不推辞,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奋笔疾书了一首《僧伽歌》:
真僧法号号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
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
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
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
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
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
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
再礼浑除犯轻垢。
僧伽把李白送到船上,洒泪而别。李白迎着朝霞,映着淮水的闪闪金波,望着两岸的大好河山,心情异常舒畅,矫健的身影随着小船顺流而下。
公元710年春天,天地含悲,山河失色。“风雨变容,鸟悲于林,兽号于野。呜呼!唐景龙四年三月二日,端坐弃代于京荐楅寺”僧伽大师无疾圆寂,神采如生,享俗龄八十三岁。僧伽圆寂,举国哀悼,万民祭祀。遵照大师生前嘱愿,送归泗洲,中宗皇帝率“百官四部,哀送国门”。沿途地方官员、佛寺信徒,争相祭奠。至五月五日端午节,方抵达泗洲普光王寺,将僧伽遗容端坐于宝塔内,归葬泗州,并漆身起塔。
从此,泗州僧伽大师的圣名广为传扬。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下令翻建泗州僧伽大师塔。雍熙元年,太宗又加封僧伽大师“大圣”谥号。从此“泗州大圣”更是四海名扬。泗州大圣被称之为“泗州佛”,其职能主要是掌管爱情婚姻。各地情侣们都祈拜他,并修了许多凉亭供奉他。泗州大圣就成为了爱情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