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高家渡夜访听书
前面书说到,小白龙在临湖古镇的集市上遇到一位专卖桃核雕刻而成的各种挂件,听那位老人家讲述有关孙大圣大战独角怪的故事,老人又给他讲云渡桃雕的来历传说。听完云渡桃猴的故事,感谢老人家的热情介绍,然后就离开了老汉摊位继续行走,然后离开了临河镇,继续向南又走了约四十里,来到洪泽湖与成子湖交汇处的桃源县的高家渡集。打算从这里登船南渡返回盱眙。
高家渡集原本是个小渔村,村子不大,只不过二、三十户人家,大多以在洪泽湖、成子湖上打鱼为生。那时候盱眙县城还紧邻洪泽湖,从高家渡坐船去盱眙也就六、七十里路程,坐船走水路的话最多两、三个时辰就到了,而陆路的距离则有三百多里,因为那时普通老百姓只能靠步行,如果走陆路的话少说要四、五天时间,所以桃源、盱眙两县人之间的来往基本都是走水路。随着高家渡到盱眙船渡的兴起,让这个原本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逐渐兴旺发达,来这里谋生的人是越来越多,村子也就越变越大,逐渐成为桃源县一个重要的滨湖集镇。
当小白龙走进高家渡集时,天色已经渐渐黑暗下来。他加快步伐走进高家渡集。看到这个集镇范围不大,只有两条主街,还有四、五条巷弄。古集镇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徽派建筑,灰墙青瓦,高大的马头墙使得房屋看起来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也有江南水乡吴越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房屋前檐雕刻有龙、飞鸟和走兽,建筑布局讲究前庭后院。那两条大街用青石板铺就,大街两侧布满大小几十家商铺,还有三、四家客栈,大街的中间有一个市场,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和商人来这里进行农产品、鱼虾水产、绸缎布匹、猪牛马羊等交易,这里还云集了银楼、典当、戏班等各行各业,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小白龙继续向南边渡口走去,此时,夜幕已经降临。虽然即使规模不大,由于这里聚集不少外地客商,所以夜市还是比较热闹的:夜市灯火通明,人群拥挤,各种水果摊、点心摊、小吃摊是应有尽有;这里还有一些外地来的唱戏的、杂耍的、变戏法、相面的、说书的,每个摊位都是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拍手鼓掌声、喝彩叫好声不绝于耳,非常热闹。
这时小白龙看见很多人正围坐在一个说书摊位跟前,那个说书人声音高亢、情绪激昂、抑扬顿挫地敲鼓说书。小白龙见此情形,也饶有兴趣地走过去,想听一听那位先生说的是什么评书。小白龙往人群里挤了挤,找个空地就坐了下来,他向身边的那位大哥打听今天说的是什么内容,那位大哥告诉他说:“今天的大书非常精彩,现在讲的是传统评书《四郎探母》,回头还要讲发生在很多年前《水淹泗州城》的故事。”小白龙一听有人讲母亲水淹泗州城的故事,顿时来了兴趣,坐在那里用心听书。
传统评书《四郎探母》讲的是杨家将中四郎杨延辉的故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继任帝位,也就是宋太宗当政时期,北方契丹人辽国称雄,时而侵害中原宋朝地域,惨害民众,朝廷多次组兵反击,但未击溃强敌。“金沙滩”一战,宋朝军队损伤惨重,以令公杨业众儿子组成的杨家将号称“七郎八虎”弟兄八人全赴战场,激战中丧亡三人(一郎、二郎、三郎),四郎、八郎二人因寡不敌众,被辽军敌俘去。为保卫边疆,抗击敌寇,朝廷委任杨业之子六郎杨延景(原名杨延昭)为“三关”元帅,镇守北方雁门关等军事重地,杨元帅智勇双全,骁勇善战,使番敌不敢大举侵犯,但局部侵扰战事还时有发生。
杨四郎大名杨延辉,被俘后改名木易,俊雅英武,深受萧太后爱女铁镜公主爱慕,被招为驸马。夫妻相敬互爱,亲密欢快不已。延辉在外邦“辽”国地位崇高,虽享受荣华富贵,但时时怀念高堂老母(佘太君)和其他全家人等;从尊君爱国着想,对自己被俘落籍外邦深感为耻。朝思暮想促“辽”主休战与宋朝和好,为国为民尽点微力。一晃已十四、五年。一日,得知老母佘老太君奉命离京来到边关营寨,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想借机拜见母亲,会见弟妹等人,但“辽”方边关守卫严密,非有萧太后的令箭不得出境。如何才能得到令箭呢?他想到求托公主爱妻向母后讨取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