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这是最恐怖的事情
这次出来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半敲定《飘邈之旅》出版的事情,实际上张志远挺意外的,没想到领导回答得如此痛快。
要说书好吧,肯定有这个原因,但张建国基本没讨论过内容,感觉他不是很看重这方面。
反而总用各种话术考验自己,还好张志远专业素养够强,回答得应该能让领导满意。
当然,在研讨会上结识很多网络写手也是不小的收获,相互留了传呼机号码,也加上了oicq,方便以后联系。
保不准这里面就有未来的大神,白金呢~
下了火车,冷气扑面而来,好在只是物理攻击,穿上厚衣服短时间能扛得住。
既然都和领导同行,从车站到宿舍这条路,自然也就是被直接送回来。
与领导告别,张志远回屋。
烧上热水,洗了个澡,把这几天穿的衣服都清洗出来,不然一身味道。
今天所剩时间不多,张志远便没有去上班,明天再说吧。
时光旅人编辑部。
本周最后一天工作日,事情没那么多,几个人就审审稿子,放松心情准备周末休息。
别看编辑部清闲,但杂志社那边可忙得很。
下半月刊已经完成送印,杂志社封箱的机器重新组装,生产线再次运行。
大型机器嗡嗡作响,负责这块工作的员工不敢懈怠,要经常检查参数,抽验成品。
相比较之前,现在确实忙,但心里美。
原本还愁着去哪里找工作,求爷爷告奶奶的,现在工作不但保住,还有加班费可以赚。
这谁不开心。
“年前最后一波了,都打起精神来,明后两天都得加班,今晚回去和家里说明情况。”
主管手中拿着本错版杂志叮嘱着。
根据市场反馈预估,这一回要印制十五万份,但这些只是在市内售卖的。
除此之外还要额外印制两期各五万份,留着年后运到外省,但具体什么时候送,还要看合同能不能尽早签下来。
大领导只是与上海那边的杂志社达成初步的战略合作意向,具体还要两方部门对接完善。
逛了一圈,主管回到办公室,忙里偷闲翻看起来手中的杂志。
这才不到一个月,杂志就大变样。
说实话,去年的几期杂志他看着都没意思,翻来覆去就那几样。
可现在这本就不同,五个栏目都很新奇,尤其是网文栏目,写得真不错。
一把年纪看得还有滋有味。
回到编辑部,张志远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将材料准备妥当,包括但不限于书稿样章,大约三万多字,书稿摘要,市场分析,书面信等等。
虽然现在邮件已经在互联网上普及,但出版社还是需要纸质版,好在是同城,邮寄的话很快就能到,不至于等太长时间。
借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张志远将这堆东西投递,接下来就是等待回复了。
下午的时间也没啥事情可干,都翘首等待着放假呢。
主编老孙就招呼着张志远分享这次出差的经验,也没有多正式,就是凑在一块聊聊天,讲讲所见所得。
临近下班,周晓玉走过来,“没有辜负期望,这次的任务圆满完成,接下来就你自己发布吧。”
“好嘞,这几天辛苦。”
“倒也没怎么辛苦,就是点击发送而已,不过别忘了你答应过请我吃顿饭。”
“没问题,择日不如撞日,明天怎么样?”
“不行。”周晓玉摇摇头,“明后两天你都没有时间。”
“你咋知道我没时间?”张志远还以为是她有事要忙呢,结果是说自己。
“很简单。”周晓玉凑过来轻声说道,“你快没存稿了。”
哎呦我去,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出去一周是一个字没写,剩余的稿子并不多,已经闪红灯了,这是最恐怖的。
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周晓玉穿衣服离开。
“哎哟喂,咱们这班儿可算是熬到头了,张大作家您可别偷着懒儿啊!我可眼巴巴地等着您那下文儿呢,明儿一早起来,您可别让我发现,那稿儿还晾在半道上呢!”
牛胜利也说着风凉话,开心离去。
接下来两天时间,编辑部内键盘声噼里啪啦,根本没停过,差点敲冒烟了。
不码字一时爽,补更火葬场啊!
年味已经浓郁起来,各大单位基本都没啥特别的事情要处理,完成日常工作外就等着放假,然后过个好年。
对于苦苦等待时光旅人新杂志的读者来说,现在心情更好。
因为下半月刊上市发布了。
绝大多数人都等着看《悟空传》后面的内容,尤其月底这几天,各处报刊亭经常有人去问,老板杂志到没到?
得到的依旧是还没呢,着啥急。
能不着急么。
今天几个闲来没事干出来瞎逛的几个人出门后,依旧是先直奔报刊亭。
“老板,杂志有货了么?”
“有了。”
“哎呀,怎么还没来,这都啥时候了。”
几个人垂头丧气离开,弄得老板摸不着头脑。
走了没几步,尖锐的爆鸣声传来。
“卧槽,有货了,老板,快给我来一份。”
口口相传下,再加上很多报刊亭将杂志挂在显眼位置,还有大喇叭循环播放,一时间报刊亭被围得个水泄不通。
实际上还是有人知道《悟空传》是先发布在网上的,可现在上一小时网,都够买两本杂志了。
最主要是杂志拿在手中踏实,是属于自己的拥有感,在家中可以安静阅读,那种油墨气息也会让人心情舒畅。
关键是吧,你说去上网,家里会说不务正业,但看本书,没啥问题。
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有了上一期杂志打下的基础,这一期销售情况非常可观,仅是开卖的第一天,预估销量就已经破万。
但具体能卖出去多少,还是要等十五天周期过后再行统计。
出版社。
四十多岁的主编罗正则刚数落完手下的编辑,回屋喝茶休息会。
到了年底是最忙的时间点,要做各种总结性报告,结果这群瓜娃子写出来的总结啥也不是。
几口茶入肚,罗正则心情舒缓些,也不能太过强求,谁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得慢慢培养。
咚咚咚,敲过门后,手下编辑拿着份邮递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