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增设梁州,姜维太尉!
刘谌被刘禅的真诚打动!
他曾私下对父皇刘禅有过很多不满。
他认为父亲太过懒散,没有进取之心,差点葬送先帝基业。
但此刻,刘谌的不满在刘禅真诚的话语中,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对父亲的体谅和理解!
父亲的确懒散,但那不是儿子应该抱怨的。如果你觉得这个家条件不行,那就努力建设它,而不是“望父成龙”,那是失败者才会有的想法!
刘谌低头:“儿臣谨遵父皇之命,一定为大汉守好国门!”
刘禅欣慰地拍了拍刘谌的手背:“好,好!”
随后,
刘谌就汉中的军政要务向刘禅进言。
当然,他所讲的,都是诸葛尚事前与他商量过的。
刘谌对刘禅说:“父皇,汉中与蜀中之间有群山阻隔,又与阴平、武都、西城三郡自成一脉,儿臣请求能够将这些郡划分出来,增设一州,曰梁州。”
刘禅疑惑:“增设梁州?”
“这样做可以方便汉中统筹,也能使国家多增州目,扩充序列,以壮国势!”
刘谌的解释,让刘禅心中稍微有些头绪。
增设梁州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汉中的军政效率,不必由成都遥控指挥,但坏处就是扩大了汉中军区的权柄,而且如果汉中的长官想造反,成都可就危险了!
不过刘禅已经打算让刘谌出镇汉中,那么造反的问题就不存在。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太子的继承权!
刘禅这时才想起,器重刘谌,很可能引起太子刘濬的妒忌!刚才要让刘谌出任益州刺史的做法,现在看来似乎非常不妥,除非刘禅想废长立幼!
刘禅想吗?
他不想!
刘禅自己就是靠着嫡长子的名分继承皇位,为此先帝含泪杀掉了刘封。
所以嫡庶长幼次序对刘禅来说非常重要!
可是他当着刘谌的面说过的话又不好收回……看来增设梁州,让刘谌出任梁州刺史而非益州刺史,成为一种可替代方案。至于将来刘谌会否争夺皇位,刘禅不愿去想。
刘禅自认为还年轻,身体健朗,有大把日子可活。
将来传位于谁,等将来再说。
刘禅:“好吧,就划汉中、阴平、武都三郡,设置梁州!由你出任刺史,董厥为监军,阎宇任司马,黄崇参军,其余官员由你自己选拔!”
刘谌:“谢父皇!”
“谌儿,到了地方,我只要你做一件事,就是守好国门,知道吗?”
“诺!”
当天,刘禅留刘谌在皇宫过夜。
父子二人共同吃了一顿晚饭,又彻夜聊起收复汉中的经历,关系愈发融洽。
翌日清晨,
刘谌带着刘禅的诏书,以及张绍、黄崇、蒋斌、王含等官员启程返回汉中。
在诏书中,刘禅对汉中的人事做了如下调整:
刘谌封车骑将军,行梁州刺史,假节,都督汉中!
张绍由侍中外放主簿;
董厥任监军;
阎宇任司马;
黄崇任参军;
柳隐升任汉中太守,封偏将军,加关内侯;
蒋斌护军,升镇北将军,领阴平太守;
王含护军,升振武将军,领武都太守。
这些都是刘禅派去辅佐刘谌镇守汉中的人。
至于兵马钱粮,刘禅只给了五万匹绢用于赏赐将士,其余一概没有给。这意味着,汉中的军队将会全部更换指挥官,就连诸葛尚趁成都保卫战组建调教的定难军,也将留在汉中,交给新的将领指挥。廖化、张翼的部队也一样!
刘谌在返回汉中的路上,与张绍、黄崇等人商议后,决定由阎宇替换诸葛尚,统领定难军。
蒋斌、王含分别替换廖化和张翼。
柳隐仍旧统领原部,同时兼并曾从属于钟会的丘建、张俭部。
定难军有三千人。
廖化、张翼部同样有三千。
柳隐麾下有四千兵马。
共计一万三千人,这就是季汉在汉中的全部兵马!
相比“魏灭蜀之战”前,季汉部署在汉中的军队数量大大缩减!
从前,季汉在汉中都督区的兵力通常为五万。
现在只剩五分之一多一点!
这点兵力只够守住秦岭各处要道,就不用考虑重启北伐了。
姜维“敛兵聚谷”的战略也彻底报废,必须重新启用魏延、王平的“错守诸围”。季汉目前就这点兵力,再想放魏军进汉中玩歼灭战的话,那就纯属痴心妄想。
刘谌赶回汉中,向诸葛尚、姜维等将宣读诏书。
大堂内。
诸葛尚看着刘谌的表情格外精彩。
诸葛尚瞪大双眼,歪着脑袋,仿佛在说“舅舅你在跟我开玩笑呢?”
刘谌朝诸葛尚讪讪地笑了笑。
诸葛尚既郁闷,又无奈。
他之前那么信任刘谌,没想到刘谌这个做舅舅的还是把他给卖了!
说好的一起“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结果倒好,刘谌现在不带他玩了!
简直可耻!
不愧是先帝的孙子,专坑自家亲戚没商量!
刘谌面对诸葛尚的“眼神杀”,心中有些羞愧,于是继续宣读对诸将的封赏。
当着诸葛尚和姜维的面,刘谌拿着诏书宣读:
“车骑将军姜维,以一万众,克十万敌,勇亚卫霍,功比韩彭,自先帝奠定基业以来,未有如此大胜,为表彰功勋,特晋太尉,赐羽葆、鼓吹及班剑二十人,特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增封食邑至五百户,赐绢百匹!!”
“镇北将军诸葛尚,谋国复土,赚筹画之功,然私相连结,有违规制,故除将军号,迁散骑常侍!”
“左骠骑将军张翼,除将军号,迁侍中,加太子太傅。”
“右骠骑将军廖化,除将军号,迁郎中,加太子少傅。”
“将军句安,幽寄敌国,弃暗投明,封归义将军,赐爵南安侯,食邑二百。”
“将军张俭,封奉节将军,赐爵汉安侯,食邑二百。”
“将军丘建,封明义将军,赐爵新乐侯,食邑二百。”
刘谌念完。
诸葛尚颇为无奈,也很不平。除去兵权,召入宫中任职,并非诸葛尚所愿。他还是想在地方干点实事,哪怕只把搞一个郡搞起来,对季汉的国力也是一种很大的提升。
入宫的话,难免要受保守派、投降派势力的牵扯,想要有所作为会很困难。
但事已至此,诸葛尚只能接受。
他之前擅自调动军队,可以用“收复汉中”的名义打掩护,现在要是敢抗旨,在场的刘谌、董厥、甚至姜维估计都要怀疑他的立场和动机。
诸葛尚上前,一脸不情愿地接旨。
与他相比,姜维就显得平静很多。
一老一少上前叩谢:“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