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冠冕:弘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淮安二乱(求追读)

来人朱由崧有印象,竟然是阎应元身边的亲兵。

只是,阎应元此刻理应在凤阳才对,毕竟知晓南京大局已定后,他便令这些大将先回凤阳驻守,以防备闯贼南下。

朱由崧心中不祥之感油然而生,“难道凤阳出事了?”

“陛下,淮安城急报,原宿迁镇守,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经投降伪顺政权,遣兵四万来攻,且已攻克清河县。

阎将军收到淮扬巡抚路振飞的求救令后,已经连夜赶去协防。”

清河县位于何处?

就是此前击败高杰水师大营清江浦的对岸,当时时詹大刀成功炸毁码头,断绝了高杰的逃跑希望。

最终逼得他铤而走险,继而被朱由崧射杀。

只是,他明明安排了刘泽清部防守,为何局势会败坏至此?

朱由崧觉得刘泽清才是关键所在,连忙问道。

“刘泽清呢?”

“刘总兵前些时日带亲兵一千人前往山东祭祖,途中遭遇许定国埋伏,连同副总兵马化豹,生死未卜。

副总兵柏永馥得知后,第一时间率领刘泽清部剩余五千人,退入淮安安东地区据守。”

朱由崧记得历史上,这个时间点刘泽清确实瞒着南明朝廷,偷偷去山东祭祖,还遭遇了小股闯军。

但是历史上明明没有出事,安好无恙地回来才对,怎会遭遇伏击。

另外,定国为何选择此时进攻淮安,究竟发生了何事?

朱由崧问道,“许定国不是在徐州?怎么突然入侵淮安。”

“陛下离开以后,沈将军大力调查私盐贩子,捣破四宗大型走私案件,幕后都指向许定国,路巡抚猜测此次入侵是出于报复。”

朱由崧仿佛身体被抽空,原来造成这个蝴蝶效应的人是他自己。

当初他离开淮安前,便将盐贩子吴万年的事告诉沈通明和路振飞,让他们详细调查,严惩卖国贼。

没想沈通明的进展如此快,想必是打击力度太大,让许定国痛极,才铤而走险进攻淮安报复。

朱由崧长叹一声,未曾想自己的一个小小决定,竟引发轩然大波。

于是吩咐道:“让高邮总兵郑鸿逵即刻北上支援沈通明,淮安乃江北门户,不容有失。”

在朱由崧的构想中,淮安城沈通明、加上阎应元、柏永馥、和郑鸿逵,加起来将近两万五军队,抵抗许定国的四万人,理应无忧。

因他记得此前徐州总兵刘良佐说过,许定国原本在宿迁的军队不到八千人。

后来裹挟了大批百姓,以流寇之式洗劫各地。

估计他所谓的四万人大军,多是滥竽充数的老百姓,战斗力有限。

以两万五训练有数的明军,对抗四万乌合之众,他觉得胜算颇大。

等许定国收到北京的李自成战败的消息后,理应退去,只要能抗下第一轮攻势就行。

只见堂下之人面露难色,朱由崧知道定是有内情,“军情紧急,但说无妨。”

小兵拱手道:“我出发之前,沈将军已经在清江浦水战中战死。”

什么!战死!

朱由崧想起那个可爱的老头,会因为自己记得他而欢喜雀跃,腹部旧患复发还接受做白老鼠。

自己才离开没一个月,居然已不在人世。

朱由崧无力坐回椅上,过了一阵,才说道:“等此间事了,让路振飞善待沈将军家人。”

“全没了,在沈将军遇难当天,城内私盐贩子的家丁突然袭击沈府,沈府无一人幸免。”

话音刚落,朱由崧已经暴怒,将椅子往外扔去。

田成吓得不轻,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弘光帝如此盛怒。

朱由崧想调更多军队去淮安,杀了许定国为沈通明报仇。

但是军力实在不足,他此刻最大的敌人还是湖广总兵左良玉。

因为江北的闯军,无论如何都会随李自成西逃,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击退左良玉,避免他如历史上一样,突然挥军靖难。

“田成,你去找徐弘基和刘孔炤过来,就说十万火急。”

朱由崧希望听听这两位勋贵的看法,如今拱卫南京的大将,也就他们二人和黄九鼎的六千人,还有马士英的三千贵州兵。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也没闲着,唤来司礼太监韩赞周。

朱由崧不愿沈通明的家族血脉断绝,正好他曾经使用沈家子侄的身份,化名沈飞白。

于是他命韩赞周撰写诰封,沈通明英勇抗敌,浴血清浦江。

追封北辰伯,食邑山阳县北辰镇。

因无子嗣,由沈飞白继承爵位。

明朝的爵位体系中,伯爵位于侯爵之下,属于中级贵族。在明朝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属于中等爵位。

诰封会写成诰券,后代可以拿着去找封地所在的州府支取俸禄。

不过明末的财政崩溃,不说这些异姓贵族,就算是朱家的亲藩,实际上能支取到俸禄的人也不多。

除少数大藩王家族因经营有道,富可敌国之外。

其他朱家宗室人员,皆如圈养一般。

因他们不可考科举,也不可当兵,亦不能做人家佃户。

明末甚至有宗室故意犯法,求着被送去凤阳高墙服役(专门处罚宗室的处罚),否则只能饿死。

一般来说,总兵都会因功累封为伯爵,崇祯皇帝在位也只封过四个伯爵。

例如靖南伯黄得功,宁南伯左良玉,而定西伯就是曾经的居庸关守将唐通。

说到定西伯唐通,此人似乎有秘密。

崇祯十七年初,崇祯皇帝召集大明最强的四大总兵入京协防,当时只有唐通最后见过崇祯,然后居然又让他出去镇守居庸关。

这还能说是拒敌于门外,但是接下来的操作就离谱。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唐通居然出关激战十一天,仿若寻死般指挥军队,极不寻常。

但是唐通按历史发展,他目前应该投清了。

而朱由崧远在南京,也没法解开这个历史谜题。

只能寄望将来在战场上遇到唐通,将其擒来问个明白,查清楚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徐弘基和刘孔炤两人终于赶来,朱由崧让他们不必多礼,将目前淮安的局势囫囵讲解了几句,就直入正题。

他们两人也不知道沈通明是谁,反而能淡然处之。

本来徐弘基知道这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要优先平定江北,因为一旦淮安失守,闯军就可以很快顺流而下直接攻击南京。

从地理上看,淮安府已经很接近南京,所以他有这种担忧也很正常。

但是朱由崧不想浪费兵力在淮安,就说出他的“判定”,伪顺首领李自成很快就会西逃,只要守上十天半月,许定国的军队就会撤退。

在朱由崧定调以后,徐弘基同意原本的部署,调动两万五千的三路人马。

但是徐弘基还建议可以让刘良佐的部队趁机偷取徐州,很有把握可以全歼灭许定国部四万杂牌军。

此前其实朱由崧也想过这样做,既然许定国洗劫了几个州府,江北各地在鞑清进入之前,都是富得流油。

所以他对徐弘基的意见勃然心动,有意让他主持这次第二波淮安会战。

不过很快他就打消这个念头。

“刘孔炤,你有信心对抗左良玉吗?”

刘孔炤也干脆,“啪”地一声,“定不负陛下所托!”

但是徐弘基皱眉疑惑道:“刘都督统领的大明水师固然强悍,但不过一万人,如何抵挡左良玉十万大军。”

朱由崧沉思道:“怎会只有一万,朕计划从南京抽调一万人,从陆路进入九江防备,九江当地也招数千民壮协防,应该无忧。”

刘孔炤拍着胸口道:“臣愿立军令状,绝不让左良玉军队沿长江奔袭南京!”

徐弘基见状,也朗声发誓,除非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绝不后退半步,坚决死守九江。

朱由崧本来也挺满意,但是随着徐弘基表态,就澄清道:“朕计划让魏国公统领整个淮安战场,至于九江的陆路战线,朕打算让黄九鼎负责。”

两人不可置信的相视一眼,齐声说道:“万万不可!”

徐弘基想到黄九鼎曾经是弘光帝的大舅子,也不好批评,扭扭捏捏终于说出来:

“左良玉毕竟是大明宿将,即便是我,也只能说尽力而为。

但是黄将军从来没有统领过军团战,贸然统兵,还请......

还请陛下三思。”

朱由崧恍然大悟,没错,黄九鼎作战还算英勇,充当前锋或许不错。

但是如果直接让他主导十几万人的战役,的确是强人所难。

朱由崧认识黄九鼎的时间也不算短,几斤几两还是多少知道。

总不能为了培养这个大舅子,把整个大明江山搭上去。

可这样一来,淮安一线的战局必将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朱由崧有些失望,如果事可为,江北线的淮安战局所带来的收益,可能远大于江西线的左良玉。

可惜了。

于是便吩咐两人尽快回去准备,钱粮不够可以从他的内帑支出。

现在绝对不是做守财奴的时候,钱该花还是要花。

韩赞周看出弘光帝的失望神情,建言道:“陛下,虽然内臣不应该推荐人才,但老臣知道一人,领兵能力一流,是比徐弘基资格更老的大明宿将,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