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请陛下将撰写《推恩令》之人满门抄斩!
等到宫里的寺人将天子批阅好的竹简奏疏,特意送到刘荣的面前。
又看到穿着开裆裤,流着鼻涕老十胶东王,未来的汉武大帝刘彻,被送到自己的面前,刘荣知晓呈上推恩令的奖励来了,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至于天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想来,老爹一方面是对我这个太子的满意,让我从最基本的竹简奏疏开始学习,等到以后行冠礼,就能享有开府权了。”
“至于老十这个小子,以后就不交由王娡王美人抚养,而是放在我这个太子这里,挫败了馆陶姑母想要联姻的阴谋诡计。”
“倒是老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这些,对皇宫的掌控无人能及啊!”
走进自己的大殿,交代宫人照顾好奶娃娃刘彻,刘荣便盘膝坐在桌案前,认真翻阅竹简奏疏。
如果说过去,是刘荣这个皇长子朝着皇太子的身份转变过程,那么在穿越过来后,皇太子的身份,让刘荣彻底进入到监国,登基为帝的阶段。
或许这么说有些理所当然。
——身为皇太子,将来做皇帝岂不是很正常?
事实上,储君太子,是世界上最难做的职业了。
前有公子扶苏,被宦官奸臣所害;又有戾太子刘据,被君父质疑离心,后有唐太子李承乾,明太子朱标……
多年前《左传》道出最简单,最质朴的道理:“国君的继承者带兵打仗,隐患大于利益,切不可行。”
事实上,皇帝父子之间,或因所受教育不同,或因时代背景变化,或因认知有异,总之很难避免分歧。
分歧一旦产生,就很容易为多方势力所影响,最终演变成血雨腥风。
历史上,太子当上皇帝的幸运儿仅仅只有一半,另一半被废,早逝,或死于政变,或成了亡国太子等等。
刘荣之所以这么想,是有历史范本作为参考的。
尤其是在当今天子是历史上的汉景帝时,在不可能有嫡子,也永远不会有嫡子的情况下,刘荣已经没有竞争对手。
这意味着刘荣只需要讨得天子启的欢心,就能稳坐皇位。
“我不能出现差错,并且一直坚持到皇帝老爹驾崩,而后坐上龙椅,成为新帝的那一天……”
“呵呵……”
“至于老十,我承认他做的很好,或者说老刘家的皇帝全都是六亲不认的主,一个个都是政治怪物。”
“现在他已经送到我这里,我是不可能再让他成为历史上的那位汉武帝了……”
笑着感慨了两句,刘荣放下手中的竹简奏疏,伸了个懒腰,拿起一本新的奏疏翻阅着。
刘荣,是天底下名正言顺的国之储君。
这就意味着刘荣必须顺利从天子启手中接过传国玉玺成为皇帝,否则等到刘荣那位胶东王弟弟成为太子,刘荣就不会落得好下场。
或许说,只要刘荣不再是太子,无论任何人上位,天子启都会强势出手除掉刘荣,为那位新的太子消除隐患。
原本的历史上,天子启,就是这么对待刘荣的。
天子启授意苍鹰郅都,逼死刘荣,接着将郅都贬为雁门太守,打得匈奴很狼狈,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这个时候,窦太后直接下令处死郅都。
天子启求情,“郅都是忠臣,恳请母后饶了他。”
窦太后怒喝,“难道我的孙儿刘荣,就不是忠臣了吗?!”
整个大汉,大多数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为了达到目的,任何人都会杀掉。
反倒是太后有点人情味。
窦太后有私心,而且私心很重,但她心里最在乎的,还是她丈夫汉文帝刘恒的汉室天下。
至于其他人?
馆陶公主刘嫖再狠,也不会害死自己的侄子。
刘武就更不用说了,娇生惯养养大的孩子,哪有那么多脑子。
就是天子启干的,还找人背锅,让窦太后把怒火发泄在背锅人的身上,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父皇啊~”
“父皇……”
“这一次,我是不会老老实实做临江王,然后被你逼得自缢而亡的。”
“做儿子的也不想的。”
“实在是不这么做,儿子我,便全然没有了活路……”
……
朝堂奏疏每日会送给太子翻阅,以及胶东王被送到东宫交给太子教导,这两件事,并未在长安城的朝堂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除了最开始,偶尔有人嚷嚷着“于理不合,太子尚未行冠礼”,被天子启黑着脸怼回去后,便再也没有人胆敢顶撞天子。
在七国之乱之后,长安朝堂,其实也陷入了一阵仓皇的混乱之中。
即便天子启身为太子监国多年,羽翼早已丰满,也终究无法避免混乱之后,必定会出现的人员提拔替换。
都不用说别的,但就是平定七国之乱之后,天子启就黑着脸在朝堂中疯狂替换官员,就引起了不少朝臣的不满。
自高皇帝灭秦,建立大汉后,虽然统治理念南辕北辙,但是却开启了具有秦特色的大汉制度。
如今丞相是陶青,太尉由周亚夫担任,是因为周亚夫在七国之乱时的功绩,至于三公中的御史大夫……
上一任御史大夫晁错犯下大错被撤掉,所以目前还没有人担任。
除此之外,九卿等其他位置,除了天子启之外,都被窦太后,馆陶公主,以及其他外戚的人占据。
在这其中,有一个人之前非常普通,但在近日被火速提拔。
——新任奉常,九卿之首,窦太后的亲侄子之一,南皮侯窦彭祖。
在这位外戚的干涉下,长安朝堂的文化教育,陵县行政,博士和太学迅速从七国之乱的余波中安定下来,有条不紊的正常运转起来。
只是这边,窦彭祖强势平定混乱,勉强让长安朝廷正常运转,丞相陶青一卷《推恩令》,砸的整个长安朝堂所有人晕头转向。
最开始,窦彭祖并没有当回事儿。
反正十有八九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不顾汉室天下安危,搞出来的新玩意儿。
毕竟前有晁错的《削藩策》,现在又搞出来一个《推恩令》,似乎也不意外……
晁错!
意识到晁错是被天子启一手火速提拔起来,结果却搞得七国叛乱,窦彭祖瞬间警惕大作!
“陛下!”
“早在之前,朝堂于《削藩策》时,群臣便多有反对!”
“——如此激烈的策略,必定会让诸侯国生乱,这是当时长安朝堂最终的结论!”
“如今七国叛乱刚刚平定,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即便有策略,陛下也应当慎重看待,徐徐图之啊!!!”
言罢,窦彭祖便冷哼一声,狠狠瞪了站在最前面的丞相陶青背影一眼,恨不得把陶青这个老家伙给弄死。
之前的削藩策,把诸侯王给逼反了,你陶青联名大家上书要求杀晁错全家,结果反手又提出《推恩令》,到时候出了事,难不成又让大家擦屁股不成?!
正准备破口大骂,却听到面前的龙榻上,传来天子启的阴冷声音,窦彭祖最终还是闭上嘴巴,脸上露出痛苦扭曲的神色……
“关于晁错的《削藩策》,此事已经过去,就不要再提了。”
“这句话,是朕之前就说过的。”
“如果丞相认为,如今休养生息,什么都不用做。那朕干脆脱了身上的龙袍,找块封地种地好了。”
言罢,天子启便将目光看向大殿内的群臣们。
“朕倒是觉得《推恩令》很好,现在朕拿出来,是让你们提建议,不是让你们提意见。”
“朕想着,从梁王开始。”
“朕的话说完了,诸公觉得如何?”
都已经图穷匕见了,朝臣们还能说什么。
最终只能将目光,落在有裙带关系,窦太后的亲侄子之一,九卿之首,南皮侯窦彭祖身上。
而此时窦彭祖一张老脸憋得通红,胸膛急速起伏,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气的够呛。
终究,还是猛地抬起头,朝着上方的天子启,躬身行礼,神色狰狞喊道:
“国有佞臣!!!”
“臣,窦彭祖,恳请陛下,将撰写《推恩令》之人,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