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突厥人的故事,皇后荐贤(求追读)
李承乾心想虽然舅舅赋闲在家,其实,对于朝廷中的事情洞若观火。
长孙无忌叹息了一声:“舅舅亲身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知道兄弟相残是一件多么惨烈的事情,所以,舅舅希望你和李泰、李治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千万不能再让玄武门之变重演呀。”
李承乾正色道:“请舅舅放心,我和李泰相处得很好,不管将来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我都会原谅他的。”
“那就好啊,只有你们兄弟团结一心,朝中的那些原本有什么不轨想法的大臣,才不敢蠢蠢欲动。”
“舅舅教诲的是。”
李承乾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寻思着长孙无忌对于他和李泰好像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并没有偏袒哪一方。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眼里尽是关切之情:“上次你病了?”
“哦,那只是偶感风寒,已经康复了。”
“最近,听说了一些关于你的事情,有一次,你在紫宸殿和你父皇闹得有点不太愉快,你父皇都动怒了,拿起了鞭子,要抽你。”
“是的。”李承乾心想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你父皇就是那个脾气,如今,他已经比以前好多了,那时他在军中,谁敢抬头看他?
不过,你和称心之间的事,整个长安城都传得沸沸扬扬,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称心不过是个乐童,你要和他保持距离才是,当然了,舅舅完全相信你,所有的传言都是子虚乌有。
你已经行了冠礼,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要再因为这些事情惹你父皇生气了。”
闻言,李承乾一脸的抹不开,不过,他也听得出舅舅说这话也是一番好意。
于是,他再次施礼:“舅舅所言极是,我记下了。”
“你父皇对于突厥人有些偏见,下令驱逐所有在长安的突厥人。
后来,是你阻止了这件事,让你父皇收回成命的?”
“是的,这事儿舅舅也听说了?”
“舅舅何止是听说了这些,还听说有一位名叫阿史那社尔的突厥人和衡阳公主定了亲,也是你从中撮合的。”
“正是。他们俩可谓郎才女貌,真是天生的一对。”
长孙无忌站起身来,倒背着双手,在厅堂里来回踱着步子,缓缓道:“我常和突厥人打交道,对他们非常了解。
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相当于当初的匈奴人,他们喜欢放牧,男人天生都是骑射高手,喜爱摔跤,不得不承认人家的骑射本领比我们中原人要高出很多。
但是,他们往往见利忘义,反复无常。
在隋朝时期,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由于内乱,被射匮可汗赶跑了,他无处可去,便投降了大隋。
射匮也向隋朝廷称臣,但是,后来,他们又背叛了隋朝。
当初,东突厥总是受西突厥的欺负,被他们排挤得无家可归。
东突厥向隋朝廷求救。
隋朝廷出兵援助东突厥,东突厥才得以站稳脚跟,所以,启民可汗对隋朝廷年年进贡,恪守臣子的礼仪,对于隋朝廷十分忠诚;
可是,等到启民可汗死了之后,阿史那咄吉世继位,便是始毕可汗,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始毕可汗对于他父亲臣服于大隋的行为就看不惯。
隋朝的大臣裴矩诱杀了始毕可汗的重臣史蜀胡悉,从而得罪了始毕可汗。
有一次,隋炀帝巡游,却被始毕可汗率领十万大军围困在雁门,他们日夜不停地攻城,隋炀帝急得数次要冲出城去和他们拼命,眼看雁门要被攻破了,最后,还是你父皇和云定兴带兵前去解救,隋炀帝才得以突围。
事后,虽然东突厥也遣使讲和,但是,东突厥和隋朝的关系就不如先前那么好了。
始毕可汗趁着隋朝内乱,大力发展军事。
始毕可汗死了之后,他的弟弟阿史那俟利弗设继位,便是处罗可汗,这位处罗可汗就是阿史那社尔的父亲。
不过,他乐极生悲,在位两年便去世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
处罗可汗死了之后,由他的弟弟阿史那咄苾继位,便是颉利可汗;
他娶了义成公主,这位义成公主先是嫁给了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死了之后,便嫁给了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死了以后,她又嫁给了处罗可汗;
等到处罗可汗死了之后,最终,她又嫁给了颉利可汗。”
“啊?她一个中原女人嫁给了突厥父子四人?”李承乾感到震惊和无法接受。
“是啊,突觉的风俗如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那可真是难为她了。”
“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义成公主总觉得是你皇爷爷和你父皇推倒了大隋,所以,她对大唐十分痛恨,她嫁给了颉利可汗之后,便煽动颉利可汗与唐朝为敌,并攻下了马邑。
颉利可汗在她的鼓动之下,野心勃勃,自从继位之后,屡次侵犯雁门、马邑,接着,又侵略灵州、朔州、并州、原州和凉州等地,几乎每年都会率兵侵犯我们大唐;
就在你父皇继位的那一年,颉利可汗和你父皇立下了渭水之盟,但是,不久,他们又撕毁了盟约,继续侵犯大唐;
颉利可汗反复无常,不讲信义,就在贞观元年,薛延佗部、回纥和拔野古等都看不惯颉利可汗的行为,他们看到了大唐的崛起和强大,他们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于是,都背叛了东突厥;
突利可汗也和他相互攻伐,终于,在去年的时候,你父皇派李靖平定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在逃往吐谷浑的途中,被张宝相所擒,押至长安;
你父皇对他可不错呀,非但没有杀他,而且封他为右卫大将军。
不过,义成公主却被李靖所杀。”
李承乾听了之后,心想原来突厥和大唐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渊源。不过,义成公主死得有点惨呀,这李靖也真够狠的,连女人也能下得了手!
“突厥人生性粗野,少读诗书,不知礼仪,他们到了长安也不守规矩,经常会有偷窃、调戏妇女等作奸犯科的行为,他们秉性如此;
所谓斩草须除根,虽然颉利可汗投降了大唐,但是,东突厥的残余势力还是存在的,他们仍然有恢复东突厥的愿望,企图继续和大唐对抗,所以,你父皇下令驱逐突厥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李承乾呷了一口茶,眼神坚定,缓缓道:“虽然阿史那社尔是处罗可汗的儿子,但是,我和他接触过,他和一般的突厥人不一样,我不认为他是东突厥的奸细,他也没有恢复东突厥的想法。”
“舅舅相你信鉴别人的眼光,如果阿史那社尔是个英雄,对大唐忠诚,那么,他能和衡阳公主成亲的话,这对大唐来说,倒是一件好事儿。”
晚上。
立政殿。
李治已经睡了,长孙皇后正坐在文案内读书。
婢女采湘从外面跑了进来,向她禀报说:“陛下来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长孙皇后说着起身迎接。
“诺!”
时间不长,李世民走了进来。
长孙皇迎上前去,照例把他的外衣脱了,挂了起来,又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李世民在桌边坐下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为什么,他每次看到长孙皇后心情都会很好。
长孙皇后的美貌让他感到赏心悦目,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长孙皇后非常贤明,知书达理。
记得当年他们成亲之时,李世民十六岁,长孙皇后十三岁。
在长孙氏和长孙无忌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父亲长孙晟便已经死了,兄妹二人被舅父高士廉接过去抚养。
高士廉和李渊的关系要好,通过接触,高士廉发现李世民才华出众,便主张把长孙氏许配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和长孙氏成亲之后,两个人如胶似漆,恩爱有加,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从此,李世民也多了一位良师益友。
长孙氏和一般的女子不同,她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李世民都要征询她的意见,而长孙皇后给出的意见和方案总是能令他满意。
不过,今天,李世民发现长孙皇后的脸色不太好看。
“皇后,你这是怎么了?好像气色有点不太正啊。”李世民语气关切。
“没什么,臣妾问你,数日前,你是不是到终南山去打猎了?”长孙皇后眼神犀利地看向李世民。
“呃,是啊。”李世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事儿,她是怎么知道的呢?
“陛下,可不是臣妾说你,你现在贵为皇帝,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轻易涉险呢?
倘若遇到狮子、老虎之类的野兽,又怎么办呢?
谁能保证你的安全?
万一你有什么三长两短,大唐怎么办?臣妾和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一听,明白长孙皇后表面上是在责备自己,实际上暗含着关心:“朕……朕也只是偶尔去狩猎一次,老是在这宫中待着,忒也烦闷了些。”
“那也不行,从今以后,不许你再去打猎或者干一些有危险的事情。”
“朕知道了。”
“臣妾再问你,那天晚上你是不是喝醉了酒?”
“这个嘛,因为那天朕猎得了一些猎物,所以,宴请了群臣,大家总是频频敬酒,不知不觉就多喝了两杯。”李世民解释道。
“你现在可不是十八岁了,酒量已经今非昔比,记得前不久,臣妾还和你说过此事,你是皇上,得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冷静,你怎么可以醉酒呢?
这样对你的身体也不好啊。”
“皇后所言极是。”
“那天晚上你是不是把虎符给弄丢了?”
“呃——,”李世民心想这宫中就没有皇后不知道的事儿,既然她已经知道了,那也就不必再瞒着了,“是啊。”
“你说你这事儿干的,可真够大意的,那虎符是何等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弄丢呢?
幸亏阿史那社尔只是调走了两千骑兵,他若调走两万军队怎么办呢?
记得当年项羽率领三万骑兵便击败了刘邦五十六万的诸侯联军。
倘若阿史那社尔调走数万骑兵,那么,他便可以纵横寰宇了,万一他反对大唐,又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你喝醉了酒,你若不是醉成那个样子,会发生这种事情吗?”
李世民想想,也有点后怕:“皇后,你放心,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
“臣妾还听说那虎符是被你的妹妹衡阳公主盗去的,如果当初你答应借两千骑兵给阿史那社尔,不就没有这事儿了吗?
衡阳公主畏罪自杀,幸亏承乾及时赶到,把她救下了,倘若因为这事儿,你逼死了自己的妹妹,世人会怎样看待你呀?”
李世民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低头不语。
长孙皇后双手放在胸前,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臣妾知道你非常不容易,做皇帝本身就很难,想做一代明君,更是难上加难,每天如履薄冰,时时刻刻都要谨言慎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啊。”
“皇后,朕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那么多的酒了。”李世民也深刻认识到喝酒误事的道理。
“希望你能记住你今天所说的话。”
李世民把茶杯放下,沉吟了片刻,道:“皇后,最近,朕在思考一件事。”
“什么事?”
李世民的表情略显忧虑:“承乾是太子,房玄龄为魏国公,尚书左仆射,但是,朕总觉得承乾和他不是那么亲近,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啊?”
“你不是希望承乾和大臣之间保持距离吗?这不正合你的心意吗?”
“话虽如此,房玄龄和其他的臣子不一样呀,他饱读经史,腹有良谋,对朕忠心耿耿;
当初,朕遇到他,就好比刘邦遇到了萧何,他就是朕的大管家,每当朕消灭一个割据势力时,大家都在忙着抢金银财宝,他却总是在整理一些文书、典籍和户口档案等等,他管理赋税、筹集钱粮不次于萧何呀;
玄武门之变,他是主谋,若不是他献计献策的话,后果很难设想啊。
承乾若多和他交往的话,肯定会受益匪浅。”
长孙皇后和房玄龄的关系也非常好,于是,她向李世民建议:“既然如此,你何不任命他为太子太傅?”
李世民一听,拍手笑道:“你说得对,这是个很好的主意,朕这就下旨,让房玄龄到东宫做承乾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