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对万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歌德说:“只有对自己所要表现的东西怀有深情的时候,你才可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赵丽宏的文字充满着对世间有情万物的接纳、善意与慈悲。对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他都报以虔诚之心、仁爱之心,并上升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一直以来,我认为“大悲心”就是赵丽宏的文学之心。大悲心也是菩提心,非大境界者无以达。他的散文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他主观精神与客观生活的相互渗透和拥抱。
第一辑中《天籁和回声》里的短章,都是赵丽宏早期在崇明插队时写下的作品。那个时候他只有十八九岁,这些作品都是在他劳动了一天,回到茅草屋,在油灯豆大的昏黄灯光里写下的。但即便这样,他笔下的万物仍是那样生机盎然,充满情趣,隐含着他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和向往。他写桃花敲窗,写得唯美灵动:“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那扇小小的窗户,面对着小河,河边没有路,是谁在敲窗?抬头一看,是一枝桃花,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第一辑《桃花》”桃花只是在风的吹动下,碰到窗子,作者却疑惑有谁“敲”他窗?从“碰”到“敲”一个动词的跳跃和改变,主观与客观的互为凝望,使得桃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使人顿生怜悯之心。
还有《芦芽》《喜鹊和乌鸦》《雨声》《大雁》《鹭鸶》《看雪》《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等篇章,自然界中的一切微动和巨动,都因赵丽宏的平等对待获得了意识形态的超越,它们生动的形象和鲜活的生命也得以体现。这些笔记式的散文,短而精致,似乎每一个字都用水洗净过,再从水中立起,气韵生动,清清明明。赵丽宏在注视一个审美对象进入忘我状态时,他的内在品质和魅力与客观对象同在,所以他的散文才会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