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剑拔弩张
孩童的表现自然是被李青唤看在眼中,不由在心内赞赏起来。
“姐姐这里有糕点,想换你手中的书籍,你愿意吗?”
孩童听闻后,双手抱在胸前,家里没有大人在、头也不回的朝着后面跑去。
“小姐,要不要我将人给抓回来。”侍卫上前问道。
默默关上糕点的盒子,摇头道:“不用了,去县衙。”
抱着盒子转身离开,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行驶,不一会儿便到了县衙的街道,便见到这里的百姓几乎人人手持着菜刀等武器。
吓得马车夫赶紧停下车。
侍卫们则是立刻将马车护在身后,神色凝重。
以前就听过边远百姓都是一群吃不饱饭的家伙,有时候会劫掠商队,没想到今日会被遇见。
“保护小姐!”
侍卫们纷纷拔出腰间的长剑,若是对方敢有动静、立马就会斩杀上前之人。
本来想到县衙帮忙的百姓,见到这景象,瞬间就愣住了,随后也反应过来,这些人应该来者不善。
拿起手中的菜刀准备迎敌。
双方谁也没有先动手,就这样僵持着。
小男孩双手死死抱住胸膛,从一旁的拐角处钻了出来,气喘吁吁的大喊道:“阿爹,她们想要抢我的书。”
一瞬间,汇源县百姓们的怒火就上来了。
抢书!这怎么得了,这书可是县令大人送给自家孩子的。
抢了王麻子家孩子的书,那是不是也要抢自家孩子的书。
“娃子,过来!”王麻子喊了一声。
众人让开一条极小的通道,孩童也是立马从里面钻了进去,紧接着通道迅速闭合。
眼瞅着火药味不断升级,李青唤也是坐不住了,拉开车帘从车内钻了出来。
众人见到是如此美丽的女子,内心并未放松半分警惕。
平日里自家娃子在县令大人那里上的课,都会回来跟他们讲,也算是他们考教自家娃子有没有认真听课。
同样也明白,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不能轻易相信。
“诸位,我只是享用糕点换取书本,若是我真的想要强取豪夺,又岂能让孩子跑掉。”
说完,便拿着盒子打开,露出其中的糕点。
盒子内摆放着的精美糕点呈现在众人眼前,不少人内心都已经相信了她的话语,手中握着的菜刀却并没有丝毫放松。
相信是一方面,可谁又能保证她们没有其他的心思。
双方都尽力保持着克制。
马车夫走到李青唤身边小声道:“小姐,要不我们回去吧,这里会有什么样的生意值得您亲自来谈的,况且这些刁民还摆出这副样子。”
听闻话语,李青唤转头冷视着马车夫。
这次的生意是必须要谈成的,若是真成了,她们家族绝对会在财力上碾压其他六家。
虽然这生意只能做短短的三月多,可奈何架不住需要量大啊。
马车夫被小姐这样盯着,内心有些慌张,恭敬的朝着后面退去。
“我想见一见你们的县令王元,不知可否帮忙引荐。”
百姓们纷纷对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男人踏出一步。
“好。”
身后已经有人跑去县衙通报这件事。
躺在躺椅之上的王元听到小男孩说着外面的事情,也是来了兴趣。
从他口中的描述,大致猜测到来人是谁,嘴角不由的泛起笑容。
果然,商人就是如此,无利不起早。
以前让王富贵帮忙传话,迟迟不见踪影,现在见识到了蜂窝煤的利益,便急匆匆的赶来。
从摇椅之上起身,伸手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走出了小院。
远远的就见到有人匆匆赶来。
“县令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我知道了,带路吧。”王元点头,直接打断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语。
还未说完的男人听到后,也是愣了一下,内心不由的感叹,县令大人果然料事如神。
“县令大人来了,快让开。”男人不断吆喝。
围堵在街道上的人群纷纷散开,让出一条通道,让县令大人行走。
站在街道上的李青唤,自然是看到不断分散的人群,眉目流转光辉。
心想这王元果然是一把好手,在这偏远地区竟然有如此威望。
要知道,就算是一洲刺史,平日里面都是官差亲自赶人,单凭一句话就让人们自发让队可是做不到的。
越发靠近,前面那张人儿的脸就越发清晰,只是那马车上的装饰就表明了这马车的价值不菲。
果然,大氏族就是不一样。
“李姑娘,今日来的倒是不巧,快请进。”王元笑着开口,伸手指向县衙的方向。
李青唤见状,脸上也是浮现出笑容,缓步走去,根本不怕这数百名‘刀斧手’的‘威慑’。
与王元并排走在路上的时候,忍不住的打趣一句。
“没看出王县令还有如此多的‘刀斧手’,确实让小女子大开眼界啊。”
王元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答话。
知晓她这是明里暗里的嘲讽自己,也并不打算反驳什么。
两人走着,身后却发生骚乱。
转身看去,侍卫们正一步步的逼近,汇源县的百姓全都手持武器站在原地,一副只要你敢再进一步、那就和你们拼命的架势。
“你们就留守在那里,无需上前。”李青唤皱着眉头吩咐。
自己也是调查过王元的背景,知晓他与李世民私交极好,手上的功夫也是不弱。
若他真的想要对自己做什么,就凭自己带来的护卫,根本不是其对手。
“是,小姐。”头领模样的男人回应,将手中的长剑收回到剑鞘内。
瞅着对方已经收回武器,百姓们也是放松下来,手中的武器也是放下来,互相开始闲聊。
仅是此举,王元不由的高看了这李青唤一眼。
有胆识,有长远的目光,确实算是女中豪杰,可以跟她进行长远的发展。
就是不知道她能不能代表李家。
毕竟现在掌家的可不是她。
古代极少有女子作为家族家主,在古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归是要嫁入其他家。
若是日后不能长期合作,倒也算是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