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的问讯:原书第2版(沙因谦逊领导力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礼貌和当下的谦逊

以上所谈的种种都符合我们自身文化背景所规定的“礼貌”标准。对话的参与者对自身文化背景中“礼貌得体”这一概念的理解,即此时该说什么话,问何种问题,指引着他在对话中与对方交换信息并相应地转移注意力。因此,为了充分了解谦逊的问讯在这个文化背景中的重要意义,我们要重新回到对话中,回到关系构建和完成任务的目标,去探究何为当下的谦逊。谦逊的概念十分广泛,它可以指一种性格,也可以指我们在这里想要强调的一种特殊的、实时的感受。但即使是最自恋傲慢的人,在无法理解或掌控局面时也会感到谦卑。即使是最谦虚的人,在知晓答案并掌控局势时,也可能变得傲慢。因此,重点不在于性格,而在于学会解读眼前的形势和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便明智地选择何时展现出谦逊的品质。

具体来讲,当下的谦逊是指当你意识到你需要依赖他人时,你的内心感受。在那一刻,你是地位较低的一方,因为对方掌握的信息足以对你造成影响,而且有能力通过某些事情帮助或阻碍你达成目标。那位想去伍德福德的旅行者更倾向于封闭式的提问,而不是求助。她只要求当地人对她的话做出判断(“这条路能……”),而不是询问“哪条路能去伍德福德”。她得到的答案是相当明确的,所以她完全可以在得到第一个答案后迅速动身。但这种封闭式的提问使得当地人无法和她分享更多的信息。

很显然,这位旅行者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于是她用相同的方式问了第二个问题,而这一次她依然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但这个答复是否有利于她做出决定呢?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种情境下其实非常依赖外界的信息。她仍在通过封闭式提问把控着谈话,而不是寻求帮助。如果这位旅行者能够认清自己的无知,谦逊地阐明自己的问题,那么她就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可能有人会问,对这么简单的例子条分缕析,真的有必要吗?谁还不会提问呢?下一章就会论述这一点,认识自身的无知,或者说意识到自己当下需要展现出谦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很多“教导”的话语都假扮成“询问”的模样出现。你可以选择放弃那些需要依靠他人才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可以直接拒绝依赖别人,这样你就不会感到卑微了,但如此一来,你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还要承担任务失败的风险。拒绝这种当下的谦逊态度往往会让你的努力付之东流——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做着这样的事。有些人宁可冒着失败的风险,也不愿承认自己其实需要他人帮助,这种心态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一样,是典型的美式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