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道圣旨
然而,事情不仅没有向着百官心中所想那般进行,反而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朱元璋刚刚抵达奉天殿,接受完百官朝拜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令人宣布圣旨。
不过圣旨的内容,却让所有人为之一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朱棣智勇双全,舐犊情深,而今念其大病初愈,尚不能行,准许其留任京师,待完全康健后,再择吉日前往封地就藩!”
但朝臣脸上的震惊还没完,就见宣旨的太监不慌不忙的又取出一道圣旨。
朱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御史台掌纠劾百官之职,然官制混淆,难堪大用,今罢御史台,改置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广、贵州等十二道监察御史(正七品)。”
“原御史台御史中丞,韩国公李善长,任左都御史,原礼部尚书张明善任右都御史,原礼部左侍郎刘仲质,接任礼部尚书一职。”
“都察院其余官员任命,由吏部考核后再行安排。”
听到圣旨内容的朱棣心中一惊。
前段时间,也就是在6月初,朱元璋就在朝会上宣布,撤除了御史台这一纠察百官的机构。
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两年之后,也就是1382年,朱元璋才会将其改置为都察院,纠察百官,督察各道。
可瞧现在这架势,老朱分明是将心中准备好的腹稿提前的安排了出来。
第二道圣旨的波澜还未消散,就见那太监又拿出第三道圣旨,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朱棣改良宝钞,救治太孙,实乃大功,虽为皇子之身、待藩之人,但有功不能不赏,今升燕王朱棣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官拜正四品,钦此!”
朱棣猛然一惊,他就说老朱怎么提前改置了都察院,这是为了套他啊!
要知道,都察院有纠察百官,弹劾皇帝不当行为的职责,在都察院任职,那可是得罪人的活,说是孤臣也不为过。
文武百官也都纷纷惊讶不已,圣旨刚刚宣读完,礼部尚书便先一步走了出来。
“陛下,臣张明善恳请陛下收回这第三道旨意,燕王既已无碍,按礼制,需尽快就藩才是。”
朱元璋也没恼,随手指了下礼部左侍郎,让他出列。
“来,你来告诉张卿,他现在是何官职?”
左侍郎朗声道:“回陛下,张尚书调任都察院,任右都御史一职。”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张明善道:“张卿,你既已调任,礼部一应事宜便不归你操心了。”
换句话说,就是你老张都不是礼部尚书了,还跟咱谈什么礼制?边玩去吧!
张明善心里不服,梗着脖子道:“臣既然调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敢问陛下,可有纠劾陛下不妥的权利?”
朱元璋道:“当然有啊,但都察院初立,尚不完善,你要是觉得咱哪做的不妥了,就上奏章,咱空了自然会看。”
朱元璋把无赖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让张明善无从下手。
最终,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退回了队列中。
而身为太子一系的蓝玉,此时也安静的反常,让众人摸不着头脑。
强出头的礼部尚书被好生一顿暗讽,蓝玉又避而不出。
大家都不敢再去触霉头,于是此事便定了下来。
“老四,你还不接旨?”
朱棣闻言,只能无视掉群臣意味深长的目光,跪拜接旨。
“儿臣遵命!”
朱元璋瞧着朱棣那股子憋屈样,没好气的道:“等你身体养好了,就立马给咱滚去北平。”
朱棣却没有一点喜意,他身体啥时候养好,那不全凭老朱说了算吗?
他这话不是说给朱棣听的,而是说给百官。
而后,朝堂上便开始正常的上奏、议事。
待下了朝,朱棣趁着还没被留,以极快的速度溜出了皇宫,回到了燕王府。
已经有些显怀的徐妙云,此刻正安排着下人收拾院子。
朱高炽看到朱棣,大喊一声“爹”,扑了过来。
抱着儿子来到徐妙云身边,朱棣看着她显怀的身体,道:“妙云,咱们可能走不了了。”
徐妙云不解道:“为何,可是父皇对你有了偏见?”
朱棣摇了摇头,“他想让我为朝堂出力,而且大哥也为我求了情,让我在京师再待个两月。”
徐妙云还想再问,朱棣却抓住她的手,把她扶进了房中。
“如今乃是酷暑,你又不喜热,身子刚显怀,我们且安心住下,等天气转凉,再去北平。”
“可是,父皇此举必会引来非议,届时百官恐怕会敌视于你。”
朱棣坦然一笑,道:“怕什么,为夫现在乃是都察院正四品官儿,他们还敢仇视我?若被我逮到失责,我不参他们个十几本?”
随后,朱棣将御史台被罢黜,改置都察院,还有数个官职调动告诉了她。
他如今领了官职,便不再是个闲散王爷了,每旬需固定前往都察院点卯,有早朝时,也需穿上官服,站在文官的队列中。
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朱棣于第二日清晨,换上正四品官员的官服,赶往了京师的都察院。
说是都察院,不过是改了个名字和官制,连地方,用的都是从前的御史台。
不过都察院初建,可比从前的御史台要冷清的多了。
朱棣从正门进来,一直走到正堂,一共没见到几个人。
他进了正堂,这里的陈设乃是数十张矮桌和垫子,供监察御史跪坐议事。
李善长此刻就坐在最前方,正堂内,除了他,便只有两个人,显得有些寒酸。
“左都佥御史见过都御史大人。”朱棣拱手道。
见他来了,李善长指了指他下首的一个位置,请朱棣坐下。
“燕王殿下不必如此客气,老夫为你引荐一下,这两人分别是左副都御史,郑裕,右副都御史,徐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