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朕开局造老爹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零帧起手

袁耀还没说话,马日磾倒是先忍不住了。

现在六十余岁的王朗比他还要年轻几岁,两人甚至在去年还见过几面。

王朗现在也不过就是个两千石的封疆大吏,却站在城墙上用鼻孔看他!

“王景兴!你也是陛下亲封官员,为何还不乖乖投降,抗拒我等正义之师?届时我也好求陛下开恩,将功赎过,饶你罪责!”

马日磾义正言辞。

谁知王朗只是嘿嘿笑了一声,摸了摸自己已经白了的胡须,笑道:

“袁术不过冢中枯骨,狼子野心昭然天下!马太傅手持符节背离天子,还在这里大放厥词,借陛下之威故弄玄虚,当真不觉得羞愧吗?”

马日磾也没想到王朗竟然都脱离了朝廷的掌控,还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惭,竟然还敢反过来倒打一耙!

饶是袁耀这等混不吝的纨绔,也都只敢关了灯私下去说!

马日磾本想告诉王朗,现在少帝就在寿春,他们本就是正统,乃是受天子之命前来讨贼。

但被王朗这么一呛,马日磾也就忘了这茬,干脆道:

“你若是现在献城俯首,我家公子唯才是举,我等也自然不会难为你!”

王朗冷哼一声,没再作答。

场面顿时陷入了一阵尴尬。

袁耀虽然对这段历史有些了解,但偏偏在王朗身上没甚知晓,脑海中唯一的印象也就是诸葛孔明骂死王司徒的经典名场面。

所以袁耀对王朗的认知存在着一个误区。

那就是袁耀切切实实以为王朗就是一个和其余诸侯一样的诸侯,日后成为了曹操手下的狗腿子。

所以内心也基本没有把少帝搬出来压王朗一头的想法。

毕竟他迎接少帝这事虽然不算轰轰烈烈,但至少正常的诸侯肯定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且做了相对应的打算和准备。

就比如刘备在得知少帝到了寿春之后,虽因顾忌袁术的人品而未曾到达寿春面圣,但在徐州的行事都低调了许多。

按照曹豹那边时不时传来的消息来看,刘备到现在甚至都没有完成本地兵员的整合。

还有着相当一部分的丹阳士卒牢牢掌握在曹豹和许耽等丹阳派系将领的手中。

就连吕布和袁术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诸侯都因为少帝的存在而停下了假意联合的谋划,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没有动弹。

所以在看到王朗认出来马日磾但言语中却全是轻蔑,毫无一丝一毫的尊重和对少帝的敬意之时,袁耀自然也就默认他完全脱离了朝廷。

而马日磾不一样。

他没有受到后世一些杂乱的虚假消息的影响。

他知道近乎每一个朝臣的品性,他印象中的王朗也是个对百姓关爱,对朝廷忠诚的好官儿。

所以马日磾刚刚其实是想拿少帝来压一下王朗的。

他觉得王朗还会顾及一些汉室情谊。

他甚至还有几分期待。

期待王朗可以和他成为好友,在这个汉室倾颓的年代,为了维护汉室最后的尊严,而献出自己的一分气力。

其实马日磾虽然跟了袁耀,但还是对汉室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

之所以跟随袁耀如此之久,也是因为袁耀还算是给了汉室不小的体面。

袁耀愿意将天子迎接到寿春,马日磾虽不知他的真实打算,但这至少也算是给了汉室一个最后的体面。

若是袁耀成为了最为强势的诸侯王,少帝还可以上台指着大鼎宣布要禅位给有德之人。

若是袁耀被乱世的洪流中冲走,少帝至少也会被下一个诸侯接去,延续着那不值一提的体面。

这也正是他一直跟随着袁耀的原因之一。

至少。

他对朝廷还有几分或真或假的情谊。

所以马日磾在被王朗呛了一下之后,就也没再提少帝和朝廷的事情。

他也只当王朗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完全对朝廷没有了敬畏之心。

也因此他失去了对王朗的期待,也就懒得再问下去。

但在这两人如此思索的时候,王朗却是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对着城墙上一脸担忧的副将说道:

“我既然为朝廷官吏,就应当守卫百姓、看好家门。若是他们不肯退让,我明日便亲自出城,列阵固陵大门前,若是我死,尔等便开门投降,不可让百姓再受苦难了......”

王朗对于汉室的感情虽然不算深厚,但也是当代大儒,在经学和儒学造诣上甚至不输大儒郑玄和卢植。

甚至他还一手开创了《王学》。

所以他的骨子里,多少也带有些腐儒的意味,只不过是不太浓重罢了。

之后虽然投靠曹魏,但说到底那时大家谁也不比谁高贵。

也正因如此,才能在后世被加工过的演绎作品中,成为武侯诸葛孔明的对手,与他彼此辩驳。

他之所以呛马日磾那一嗓子,单纯是看不惯他明明投靠了诸侯,但还借着朝廷名义为自己牟利的样子。

至少他现在还是大汉臣子,自然是有资格看不起马日磾的。

最为重要的是。

王朗他只会做一个优秀的太守和大儒,却压根不会做一个合格的诸侯!

他从来就没想过将自己的情报网分散出去,从而达到可以掌控每一个诸侯动态的目标。

袁耀来的消息他都是从自己的百姓口中得知的。

因此他压根就不知道袁耀已经把少帝接回了寿春这件事!

不然他有极大可能会直接大开城门让袁耀接手整个会稽郡。

所以......

就在这三人的互相的误解和信息差的作用下,一个美妙的大误会就这么轻易地产生了:

一个真正的汉室忠臣在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拒绝了或许是此生最后一次为汉室效忠的机会。

一个向现实妥协的汉室忠臣错失了寻找到在这个礼乐崩坏的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知己的机会。

一个还算尊重汉室,但还是在展望天下的枭雄失去了一个小小的证明自己也是汉室忠臣的机会。

但是在三人都不知道这个误会的情况下。

悲壮嘱托完副将的王朗不再理会马日磾,而是转向袁耀说道:

“你若是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袁耀挑了挑眉,但还是实诚道:

“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不屑地笑了笑,显然是对袁耀这种明明都被拆穿,还要扯天子虎皮的行为感到很是看不起。

虽说现在因为整个会稽的兵马都不算充足,王朗不得不在这里和袁耀费一些口舌。

不然他早就出兵剿灭这群乱臣贼子了。。

当然,他其实对袁耀不甚了解。

第一印象的来源全是袁耀那个名为路中捍鬼的老爹袁长水。

所以,这便足够让现在还自诩为汉室忠臣的他自然不会惯着袁耀。

他知道袁耀恐怕不会被他几句话说动,也就不再顾及文人风骨,而是回怼道:

“我也是奉陛下之命镇守会稽,你若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届时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袁耀看自己的话被文绉绉地改编了一顿之后又还了回来,心里也知道王朗是定然要顽抗到底。

仔细回忆了一下后世里的名场面,袁耀也向前一步,笑了笑道:

“我原以为王方伯作为汉朝重臣,来到我两军阵前,必有高论,却没想到王方伯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王朗听到粗鄙之语四个字,感觉心神猛然震颤。

他一个大儒,从小到大都被人称为文人的典范,又何时受到过这种委屈?

但袁耀此番话却还颇有文人对弈的味道。

碍于儒生的礼数,王朗还只能点点头“嗯”了一声,以表示对袁耀说的话的尊重。

但他还是忍不住说道:

“不是你在城下吵嚷着让我上城一叙吗?”

袁耀感受着身旁马日磾忽然转过头来看向他的眼神,忽然意识到事实好像的确如此。

所以为了避免尴尬,袁耀又一次拱手道:

“王方伯之生平,我素有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