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7,从初中开始当文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转载也有稿费

今年春节,由于汪海峰有稿费收入,家里也宽裕了起来,汪海峰对自己跟家人从不吝啬。

鞭炮卖了一个直径将近一米的,年除夕夜放。

初二,大姐二姐挑着亲自做的年糕回家,同行的还有两位姐夫,跟六个外甥。

大姐夫穿着一身崭新的白色衬衫,扎在裤子里,黑色的呼机憋在腰带上,显得非常显眼。

三舅现在有钱,给外甥每人发一百块钱红包。

这钱是汪海峰自己赚的,大哥也知道汪海峰不会乱花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很有用。

过年大哥也没说什么,反正给自家人。

中午一家人吃着饭。

“你姐夫自打有了呼机,在村里里不知道多臭美。”

“哪有。”姐夫听到大姐说起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会没有,平时你臭美也就算了,我不计较,可是有时在务农正犁田地的时候,他不管有多忙,只要有人呼,就放下活不干,一定要到镇里回电话人,你说气人不,像个小孩一样。”大姐揭着姐夫的短。

“哪里,每次都是重要的事情。”姐夫继续嘴硬着说道。

“重要的事,你一农民,能有什么重要的事,就像上个月,正犁着田,农忙要紧,你一定要去镇里回电,更让我生气的是,老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说气人不,老三,你把你姐夫的呼机收回吧,他一农民,戴着呼机干吗,家里一年不呼一次,净是村里人呼,现在他成了全村的通讯员了。”大姐说道。

噗咝。

小弟噗咝一声笑了起来。

大姐夫一听有些紧张地看向汪海峰。

“姐夫,以后我们呼你会在后面报名字,没有名字的,你就不用管它,我给你买这呼机是为了跟家里联系,如果是最后影响了农活,那还不如不戴。”汪海峰话里就是警告,如果下次我再听大姐说,那对不起了姐夫,我收回。

“你别听你姐乱说,我哪有。”姐夫说道。

汪海峰知道姐夫这是听进去了。

没有再在这事上面追究。

大哥初八要上班,初七,一家人回到市里。

学校要过了元宵才入学,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汪海峰都在全力码字。

为了不打搅汪海峰,现在二哥在大厅里放了一张床。

平时汪海峰在码字的时候,不会有人进来打搅。

大家有了自己的房间,作息时间也恢复正常。

自从汪海峰有钱之后,汪海峰跟小弟打赌,每次测验,85分以下没有钱,考85分以上奖励5块钱,90分到99分10块钱,100分,奖励50块钱。

汪海峰就是要用钱来砸,改变小弟那懒惰的习惯。

为了实现自己小目标,现在小弟学习变得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1998年2月11号元宵节,汪海峰把2月上期的稿件发到了关哥的邮箱,附带着一篇用三少爷笔名写的关于《人世间》改编成电影的400字的告读者信。

接着用家里的电话呼叫了关哥的呼机。

关哥知道是家里的号码,很快回电。

“关哥,新年快乐。”过年嘛,开场白不是恭喜发财就是新年快乐。

关哥也回了一句。

“2月下半月刊的稿件我已经发你邮箱了。”汪海峰说道。

其实汪海峰手里还有十万字的存稿,可是不能一次发完,不能让《知音》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存稿,不然以为自己很轻松。

做人有时候要懂得装可怜。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好,跟你合作真是爽快,从来不拖稿。”关哥高兴地说道。

“还有件事。”汪海峰说道。

“哦,有什么事,你直说,只要是我们能办的,决不推辞。”关哥现在听到汪海峰说有件事,也不问是什么事,直接答应下来。

“是这样的,《人世间》不是改编成电影并在长影开拍了吗,我用三少爷的笔名写了一篇400字告读者信,你们能否帮我刊登一下?毕竟这是我第一本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其实这一篇得利最大的是长影,这是为他们的电影宣传,可是汪海峰并没有拉上长影。

也就是随手的事。

再说自己是原著作者,顺便点一下也是小事。

人活在世上,得相互帮忙。

当然,帮忙也是要看是谁,如果是自私自利恩将仇报的小人,那是另一回事。

不过跟长影接触以来,不管是李哥还是赵厂长,感觉还不错。

现在自己帮人家,说不定以后人家能够帮自己。

这么大的人脉,汪海峰也要好好经营。

“好,没事,400字而已,我现在就可以跟你打保票。”关哥一听,像《亮剑》作者汪海峰来说,刊登一篇400字的文章而已,对别人来说是大事,要层层审核,可是汪海峰跟《知音》合作不是一天两天,关哥现在就可以答应汪海峰。

“那谢谢了,没事了。”汪海峰说道。

“对了,小汪,其他杂志转载《亮剑》的稿费已经结算了,在春节放假前财务已经跟这一期的稿费汇到你的银行账户了,你看看。”关哥说道。

“关哥,转载的稿费是多少。”这些杂志转载《亮剑》汪海峰是知道,不过结算要三个月一结,并没有像《知音》这样当月结。

从12月开始晩《知音》一期转载。

汪海峰知道转载有稿费,但不知道是多少。

“一般规定是第一期稿费的三分之一,不过各个单位的经济给的都不一样,就好像稿费,国家定规是每千字10-30,可是具体到每个单位,经济状况不同,给的稿费又不同。”关哥说道。

“好的。”就像是财大气粗的《知音》,国家规定的是10-30,他为了吸引优质的作者,甚至可以开到了800-1000块钱每字。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反正是意外收获,总比没有好。

汪海峰当天就拿着银行卡去查。

打出明细一瞧,除了四万多的《知音》稿费,还有其他杂志的稿费,稿费总共有三万多块钱。

财务汇款的时候都写得清清楚楚,哪家单位的稿费。

这些杂志还是月刊,不像《知音》半月刊。

所以现在汇的是实际是《知音》11月到12月上半月的内容。

这也可以理解。

《知音》不可能让其他的杂志同期转载《亮剑》,肯定要晚一期。

这时候的稿费就没有《知音》第一次刊登的多了。

不过这对于汪海峰来说是意外之财。

三万多块呢。

果然还是写连载小说赚钱。

要什么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