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的原则
***
什么是我所理解的自媒体定位?
你的过去,包括你从出生便拥有的天赋(相貌优势、身材特点、特殊能力……),你多年以来的各种积累(个人品牌、行业知识、人脉资源……),你后天培养的兴趣爱好(做饭、化妆、打游戏、研究汽车……),这些都不是你的自媒体定位,而是你的定位线索。
理性地使用这些线索,基于你的天赋、积累、爱好,更准确地预判自己的未来,包括未来的能力、未来能做好的事情、未来可以拥有的身份,再将这个“未来”和“现在的自己”相连接,你会获得一条路径。
这条路径,才是你的定位。
所以,美食博主、美妆博主、知识博主、穿搭博主、家居博主、汽车博主……这些都只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听起来高大上的称呼而已。
从有“我要做自媒体了”的决心开始,通过一条又一条的内容、一次又一次的互动,直到成为更多人认可的美食博主、美妆博主、知识博主、穿搭博主、家居博主、汽车博主……整个过程,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定位。而思考、创作、运营、变现,都只是定位的一部分。
定位是一条不断延伸的路径,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点。
***
是的。
这条路径,也就是你的自媒体定位,是可变的。
因为,你所经历的每一天,都有可能出现“改变路径”的新线索。
比如,你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成为画眼妆的高手),读完了一本好书(又知道了30个育儿知识),认识了一位厉害的朋友(有性价比极高的生鲜品货源),你开始装修房子了(听说家居博主非常容易变现),你即将为人父、为人母(是不是可以做母婴博主了)……
这些新线索的出现,都有可能改变你对未来的判断,进而改变你的“自媒体定位”。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你在原有的路径上,已经走了很远(比如,你希望成为一位美食博主,已经积累了1700名粉丝),这个时候你怀孕了……
你是放弃之前的经历(转型做母婴博主),还是保持前行(继续做美食博主),或是设法将新的路径与现在的路径相连(研究月子餐、宝宝辅食)?
我们的人生,每天都有新的可能出现,甚至我们可以主动创造新的可能。
这看似很美好,却成了做自媒体定位,第二难的事情。
***
做自媒体定位,第一难的事情,是能够认识到:定位是可变的。
因为大部分人只会基于“此时此刻的自己”,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定位。
直播的时候,我经常会被问:我没有一技之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太行,那我能做什么(怎么定位)?
在此,请记住我的标准答案:用未来的能力定位。
我还经常会被问:我是一个普通人,怎么做好自媒体(怎么定位)?
在此,请记住我的标准答案:策划不普通的事。
以上两个答案,都是在提醒你:定位是可变的。
定位,是你未来能力的折现。
自媒体的定位如此,人生的定位亦如此。
***
自媒体的定位,是一条路径。
做自媒体的目标,则像是路径上的“一个个站点”。
很多人将做自媒体的目标,设置成“涨粉[1]百万”“变现百万”。这样的目标,既不高效,也不高明。如果你没有一个个小目标,比如“起一个好名字”“做出第一条爆款”“获得1000名铁杆粉丝”,你很容易迷失在通往“终点站”的路上。
更现实的是:当你某天到达了当初的“终点站”(真的“涨粉百万”“变现百万”),大概率你也会改变主意,设立新的目标。当初的“终点站”,成为新的“始发站”。
记住,目标不是终点站,目标永远是下一条发布的内容和明天要做什么。
做自媒体,根本没有终点站。
***
找不到定位,是因为我们低估了自己的未来。
找不对定位,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的现在。
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现在的能力,同样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我们太容易被现实中熟人的评价干扰,从而我们认为“对着摄像头、隔着手机屏幕、面对陌生人”也会获得类似的反馈。
朋友们说你有趣,是基于对你长时间的了解、面对面地交流,以及他们现实社交圈里的“有趣指数排名”判定的。但是在线上,你可能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证明自己是有趣的。否则,你就会被“瞬间划走”。
而你的竞争对手,则是每一位互联网用户的“关注列表”,是算法平台根据海量数据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这里面,既包括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也包括一些超级大V。[2]
只有先意识到了这些现实场景,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定位线索”,你才有可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崎岖小路。
***
当然,我相信本书的读者,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
哪怕你的目标是“从脚下出发,一步步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下一个超级大V,你也不会从一开始,就把他们本人直接作为对标账号。
因为你知道,自己距离他们太远了。
就算你野心很大,也要一点点地来。
而这个“一点点地来”,其实就是“对标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你需要单独研究一些账号的内容呈现形式,再研究另一些账号的爆款选题逻辑、与你形象气质类似的头部博主的表现力,找到客观条件允许的布景方案,以及不同账号的互动技巧、商业模式、涨粉套路……你可以学习这些账号都在用的“布光方案”、这些选题经久不衰的方法,你要做到更好。同时,你需要总结,成熟的博主都是怎样在留言区互动的。
你永远不要试图找到“完整”或者“完美”的对标账号。
你要做的是大量拆解优秀的账号,总结共性,提炼个性,找到适合自己对标的形式、风格、选题、变现模式,再结合自己某些独一无二的特性,完成账号的整体规划。
***
口播号[3]、剧情号、解说号、直播号、图文号……这些你经常看到的“账号类型”,不是定位,不是赛道,不是风格,而是内容的呈现形式。
请相信:每一个形式,都有足够高的上限。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呈现形式,才是最重要的。
不露脸,也可以打出差异化,被别人记住且喜欢。
发图文,对于很多赛道来说,反而容易做出爆款。
对于绝大多数“单打独斗”的自媒体新人来说,呈现形式对创作成本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创作收益的影响。如果“先获得一定的收益,证明自己能行”是你的初期目标,那就先选择一个做起来更简单的呈现形式。
我的建议是:能做口播号,别做剧情号;能做视频号,别做直播号。
十几条作品拿不到结果,其实非常正常。但如果每一条作品的完成,都会消耗掉你一周的时间,那就意味着十几条作品是你三四个月努力的成果。如果三四个月都拿不到结果,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挫败感,让你失去创作的乐趣。
一个人做自媒体,千万别做得太“重”。
***
关于自媒体的定位,大家可能更关心(甚至只关心)选择哪个赛道。
选择知识赛道,还是美食赛道?
选择育儿赛道,还是美妆赛道?
关于选择赛道,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选择自媒体的赛道,而是选择生活中的赛道,并通过自媒体,150%地还原这个赛道。
你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每天给孩子做早餐,那就把这件事做到120%的极致,再加30%,用在自媒体的运营上。你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上化妆打扮,那就给这件事添加20%的故事性,同样再加30%,用在自媒体的运营上。
哪怕,你只是100%的“周一到周五都会上班工作”,也可以多50%的额外付出,持续分享工作中的积累、思考、经历,或者自己刚学到的某些技巧,成为一名职场博主。你还可以把办公桌布置的有特点一些,做一位职场桌搭博主;或者,把出门前的穿搭做到用心分享,成为穿搭博主。
在我的上一本书《放大:如何放大你的小才华》中,我的核心观点是:自媒体是“人生的乘号”,它应该用来放大人生中的真实美好。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自媒体平台希望你做的。
基于这样的原则去选择内容赛道,你会更容易克服困难,体验到“事半功倍”的快感。
***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账号的风格”。
对于一个自媒体账号来说,风格不是独立的。
哪怕你在生活中是一个搞笑或者可爱的人,也不要把自己的账号简单地定义为“卖萌号”“搞笑号”。你要让大家通过你的风格(幽默、严肃、可爱、和善……),能够更好地认可你的内容价值,更快地喜欢上你的人格,成为大家眼中“有趣的懂××的朋友”“专业的××领域的老师”。
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就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的内容更匹配什么风格?
我的形象更适合什么风格?
我的粉丝更喜欢什么风格?
我的成交更需要什么风格?
在分享适合小朋友学习的知识时(哪怕看的人是家长),我们应该“可爱”“和善”一些;而分享适合成年人学习的知识时,如果希望成为大家眼中的专业人士,就更适合严肃一些的风格(当然可以稍带幽默)。
你用搞笑的风格分享商业知识,当然也会有人喜欢你,你也有机会“接广告、带货”。但如果你想通过很贵的“商业咨询服务”变现,搞笑的风格则非常不利于转化。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很疑惑:我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个搞笑的人!要因为做好自媒体,而抑制自己的天性吗?还是我要基于个人风格,确定自己的赛道和变现模式?
这是一道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选择题,你需要自己做出取舍。
关于这个取舍,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尝试稍微克制一下。
比如,把搞笑变成幽默,把暴躁变成严肃。
极端的风格,可以带来“差异化”,却容易牺牲“合理化”。对于大部分的自媒体定位来说,“合理化”的重要性要强于“差异化”。
***
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公众号、视频号……你准备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放在哪个平台上运营呢?是选择一个平台,还是多个平台一起?
在这一章的最后,我会详细与你分享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区别。但在此之前,你更应该了解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共同原则:谁能帮助平台留住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平台的算法就会给谁流量。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快速增长期早已过去。对于各大内容平台来说,抢占用户时间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强。毕竟,各平台的流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且,用户在一个平台的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对这个平台产生依赖。
而对于平台来说,无论用户的时间被什么样的内容占据,它都有很多种方法获得收入。也就是说,一些自身商业价值很低的内容,只要能帮助平台留住用户的时间,也会获得很多流量。
所以,平台只需要给创作者比较好的创作环境(如使用体验、免费的创作教学),比较好的创作动机(如任务补贴、各种徽章等级),展示出高收益的可能性(让你知道,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可以“恰饭[4]”接广告、可以带货、可以变现百万元)就足够了。
算法不会因为你的内容质量更高,就给你更多的流量。但平台会因为你帮助其实现了更大的利益(留住了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而给你更多的流量。
因此,你既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讨好平台”。
你要明白平台想要什么,用户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
***
最后,说说做好自媒体的最大挑战,也是自媒体人的常态:心态又崩了,怎么办?
数据一直不好,心态会崩;数据变得不好,心态也会崩。
想不出好选题,心态会崩;好选题太多了,心态也会崩。
数据好了,有7个负面留言、2条私信骂你,心态又崩了。
你可能会认为:只要到了变现的那一天,这些负反馈和回报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但请你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赚钱的快感是递减的,而负反馈对心态的影响,则是递增的、可积累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心态问题,只指望通过“正反馈”去抵消“负反馈”,我们早晚都会达到“心态崩了”的临界值,开始摆烂,甚至彻底放弃自己的账号。
关于如何调整心态,我会在后面的内容里,分享给你一些具体的、亲测有效的方法。而在这一小节的最后,我想跟你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在我看来:心态变化来自预期偏差,预期偏差来自数据比较。
我带过许多零基础的同学。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交流,我发现:心态好的同学,除了天生的性格因素以及做着自己本身就喜欢的事情之外,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共性是,他们在公开发布第一条作品之前,往往比那些“心态不好的同学”做了更久的非公开练习。
比如,用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研究优秀作品的共性,并根据研究的结果,认真打磨自己的第一条作品。
在这个阶段,因为作品没有公开发布,所以我们能关注的数据,只有“内容质量”这一项。其中,包括自己作品的内容质量,以及对标作品的内容质量。
只要你掌握了进步的诀窍(比如,刻意练习法、费曼学习法),那么每一天你都会看到自己在进步,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对标作品的差距在缩小,你自然会保持好的心态。
但是,只要作品“公开发布”了,哪怕是成熟的创作者,当面对算法的不确定性(如数据偏差)、用户反馈的不确定性(如互动偏差)时,也会经常感到焦虑。
何况是身为小白,却踌躇满志的你。
我的建议是:在发布第一条作品之前,先给自己一些“练习时间”,就像多几次模拟考试一样。这不仅会提升你的内容质量,让你在正式运营账号后更早看到成绩,还能提前磨炼你的心性,让你直接感受到创作的苦与乐,为未来更大的挑战提前做好准备。
长期来看,心性的重要性,要强于内容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1]涨粉指粉丝数量的增加。
[2]原特指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现泛指拥有众多粉丝的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公众号、快手)博主。
[3]真人出镜的口播类短视频是当下比较流行且比较容易拍摄的一种短视频形式。
[4]网络流行语,指在创作的内容中植入品牌广告,获得广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