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打太子要动顺治
尽管大明这两年烽烟四起,然而闯营多在湖广、河南、山西、陕西四省活动,西营专注攻略湖广、江西和四川,山东相对比较“平静”。
除了孔有德几年前叛乱,将登莱两府打成白地之外,其余州府大体还是能维持的。简单来说,本土响马、水匪官府都认识,只是没能力剿灭而已。
张调元光说贼寇而不说名号,那多半是这两个月被打散的顺贼,比如说德州城外没被抓的部分。
现在山东各府县都有反正的乡勇民团,那些顺贼不成建制,生存空间很有限。
朱慈烺认为,他们只要稍微有点脑子,都应该向河南方向撤退。
毕竟顺军在河南的根基比较牢固,河南缙绅或许还不敢揭竿而起,活命的机会比较多。
而高唐州在武强县东南,不在前往河南的路上。流寇这样移动,必然在响应某人的号召。
这个人不是郭升,就是董学礼,不可能是其他人。
想到这一层,朱慈烺不敢大意,连忙召来诸将,多派游骑出去打探。
同时,又让程正葵带一队人先行南下,告诉沿途州府,太子正在德州主持大局。
无论是什么人在管事,收到什么消息,都第一时间派人到德州报告。
现在山东实在太乱了,在府城举旗反正的人,或许只是一个举人;县里举旗反正的人,或许是个阁部。
很多人没做过地方主官,赶走顺廷伪官之后,都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从上到下全乱套了。
各府县反正一个月有余,德州居然还弄不清楚顺营两个大将的兵力动向,可见地方塘报体系已经失灵。
至于德州的锦衣卫衙门,现在连一个人都没有,也无法通过这条途径得到消息。
没有可靠的情报,就算不得内线作战。朱慈烺情愿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动向,也不愿意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
程正葵接过太子手书,又迟疑着问道:“若他们已经向福王效忠,不愿……”
“告诉他们,大明谁当皇帝,不是他们该管的事。当务之急,是为大明保住山东,无论他们打算效忠谁,都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否则,东宫的令旨一样可以杀人。”
“是,殿下,微臣这就去了!”
…………
顺治元年,六月初三晚上,京城。
孔希贵全军覆没,沙礼岱、克色被斩杀的消息传到京城,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尽管沙礼岱只是一个小小的甲喇章京,然麾下五百满洲铁骑死伤大半,那就不是小事了。
加上阿克善在饶阳折损的半个牛录,死在朱慈烺手上的八旗子弟已有五百之多。
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族人,不是八旗蒙古,更不是八旗汉军。
按一个族人等于五个蒙古旗丁,一个蒙古旗丁等于五个汉军旗丁计算,相当于损失了数千大军。
多尔衮对此怒不可遏,先下令处死孔希贵和唐栓的家眷,才召集各旗旗主到武英殿议事。
这一次,众亲王、郡王的表情比上一次严肃得多。
之前大家都觉得,既然伪明福王已经登基,伪明太子就不太重要了。派孔希贵去追击,也不过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抓到总比没抓到好而已。
直到饶阳之战、沧州之战的消息接连传来,他们才猛然意识到,放跑了一条多么大的鱼。
朱慈烺有太子的崇高身份,有上战场的勇气,有打胜仗的能力,等于一手握了三张牌。
单独来看,每张牌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任意两张加起来,比如有身份,能打胜仗,却不敢打;有身份,敢打,却打不赢……也不算致命。
但三张加起来,就好像丁三配二四,忽然变成了至尊,威力增强了十倍。
可以预见,伪明朝野会对东宫太子抱有很高期望。
如果朱慈烺在山东,或者南直隶,再显示一次军事才能,南京群臣可能会把福王赶下台,换伪太子上位。
如此,伪明将因为得到一个能打的君主,变得士气高昂,以后就不好征服了。
按满洲的习俗,如此推论很符合逻辑。因为大家都相信一件事,首领强,将领就强,军队就强。
阿济格道:“绝不能放他到南京,应该派一支劲旅南下追赶,擒杀之。”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鉴于伪太子将得到山东的支持,再料敌从宽,这支劲旅要超过一万人,其中至少五千精锐。五千精锐里,又至少包含两千满洲八旗。
问题在于,这支劲旅从哪里来,又应该由谁作为统帅。
阿济格觉得不如让巴哈纳、石廷柱部暂停向西北移动,返回天津准备南下。从正蓝旗里拉一些人,再配上一些仆从军,差不多就够了。
多尔衮背着手在大殿内转了好几圈,忽然将手重重拍在案上,大声道:“不行,叶臣带着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这么一大批人,没有巴哈纳辅佐不行。李贼比伪太子重要十倍,不能因为追他耽误攻略山西。”
阿济格道:“有巴哈纳出马,平定山东用不了多长时间。打完了再增援大同,还来得及。”
就在这时,代善忽然叹道:“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也不是事。是时候让陛下移跸京城了。”
阿济格也道:“对呀,迁都京城,关外就不用留那么多人了。不说别的,光盛京那些人入关,就有一两万了。还有辽阳、抚顺……还留那么多人干嘛。难道高丽敢打咱们吗?借他们一个胆,他们也不敢。”
多尔衮皱着眉头,感觉又到了抉择的关口。
十万清军入关时还挺好,攥成一个拳头,见谁打谁。然而中国实在太大了,才过了两个月,兵力就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现在还留几万精锐在关外喝风,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可要把那些全拉到关内来,必须要迁都,否则,谁来保护小皇帝呢?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忽然大喝一声道:“来人,去把洪承畴找来,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