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光纤:自然之道

6年前[3],当柏林墙倒塌时,德国联邦邮电部哀叹时间早了5~7年,因为当时光纤的价格还太贵,在东德全面铺设光纤电话系统为时尚早。

今天,即使加上两端的电子成本,光纤都比铜线便宜。如果你遇到的情形不是这样,只要再耐心地等上几个月,一切就会改观,因为光纤连接设备、开关和变换器的价格都在直线下降。除非通信线路只有几英尺或几码长,或是安装人员的技术不够熟练,否则今天实在没有理由在电信中再使用铜线了(假如把铜线的维修费用考虑在内,那就更不划算了)。

铜线唯一真正的优点是能够传送电力。对电话公司来说,这是个敏感话题。电话公司一向引以为傲的是,当飓风袭来的时候,也许会造成停电,但电话系统却仍可以运转如常。如果你的电话线采用的是光纤而不是铜线,就必须从当地电力公司取得电力,这样如果出现停电的话,电话也一定会受到牵连。即使有备用电池,由于要花特别的功夫来维护,也不算是什么明智之举。基于这个原因,将会出现包铜的光纤或包光纤的铜线。但是,从比特的角度看,把整个地球连成一体的,终究还会是光纤。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从铜线到光纤的转变。美国的电话公司每年大约会有5%的设备被更新,出于维修和其他的原因,它们把铜线换成光纤。尽管这种升级工作在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但是,饶有趣味的是,如果照这个速度进行下去,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都会遍布光纤。关键是,无论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带宽,是否懂得怎样运用它,我们很快就会发展出全国性的宽带信息结构。至少,光纤系统会为我们提供品质更高、也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把哈罗德·格林法官(Judge Harold Greene)在1983年犯下的错误改正过来。当时,他禁止地区性的贝尔公司(Regional Bell Operating Companies)进入信息和娱乐业。一直到1994年10月2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Commission,FCC)才迈出重要的一步,批准了所谓的“视频拨号”(video dialtone)[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贝尔公司游说的人,提出了一种似是而非但却十分有效的理由,以证明进入信息和娱乐业的正当性。他们获得了成功。

电话公司称旧有的电话服务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除非批准它们成为更广义的信息提供者,否则它们没有积极性去承担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也就是光纤)的巨额费用。

且慢,电话公司一向都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事实上,大多数贝尔公司主要的财源都是电话黄页(Yellow Pages)[5]。但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假如电话公司以原子方式,把这类信息送到你的家门口,就没有问题;但假如它们把信息化为比特,以电子方式传送给你,就犯法了。显然这是格林法官的看法。

因此,游说人士辩称,电话公司只有进入电子信息传输业,其掏钱铺设地区性光缆线路的行为才可能具有合理性。他们的论点是,假如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来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个论点获得了认可,电话公司正大举进入信息和娱乐业,并且铺设光缆的速度也比过去稍微快了一些。

我觉得这个结果是相当不错的。它会使消费者得益,但上面的这番说理却站不住脚。电话公司以貌似有理的论调推翻了貌似有理的法律,但现在却可能迷信上了自己的论调。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带宽来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事实上,120万~600万比特/秒的带宽更适合目前大多数媒体的需求。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了解或发挥这一带宽的创造性潜能。律师和电话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花了10年时间对格林法官施加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忘记了先去看一看现有的庞大设施:双绞线。

很少有人认识到铜线的性能有多好。一种叫做“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ADSL)的技术能够用比较短的铜线传输大量的数据。ADSL—1能够为75%的美国家庭和80%的加拿大家庭每秒输入154.4万比特的信息,同时每秒输出64000比特的信息。ADSL—2的操作速度超过300万比特/秒,ADSL—3更超过600万比特/秒。而ADSL—1对VHS[6]画质的影像而言,已经足够好了。

虽然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把多媒体信息传输到家庭的好办法,但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数人竟会在现阶段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一种说法是,每个订户要负担的费用太高,但费用高是因为用量小的缘故。而且,即使暂时费用偏高,就算每个订户要花掉1000美元好了,它也是逐渐追加的,大部分费用会随着订户的增加而分摊到各家。更何况,如果服务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许多美国人愿意在3~4年的时间内,部分或全部地支付这1000美元,以分摊启动成本。因此,尽管光纤是大势所趋,利用现有的铜线,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有所获益的。

很多人都忽视了铜线这块踏脚石。他们以为必须全面而迅速地转换到光纤上,利用其无限的带宽,才能维持强大的竞争优势。然而,他们没有认识到,大自然和商业利益会比法规上的种种诱因更能促进光纤的自然发展。就像春情发动的狗具有异常灵敏的嗅觉,提倡宽带的学者,能够嗅出建立宽带网络的每一个政治机会,仿佛这是全国的当务之急或必须力争的人权一样。事实上,毫无限制的带宽可能会是自相矛盾的,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被过多的比特所淹没,外围的机器设备变得毫无必要地蠢笨。拥有无限带宽并不是坏事,也不见得有错,但就像性开放一样,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我们真的想要或需要这么多比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