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天坛内由蓝变白的圜丘
天坛由内外两重坛墙围绕,并将天坛里面分为内坛和外坛。除了斋宫、神乐署两座建筑外,天坛内的其他建筑许多都集中分布在贯穿整个坛内南北的中轴线上,北端是祈谷坛,主要有祈年殿、丹陛桥、宰牲亭、神厨、长廊等建筑,南端是圜丘坛,主要有圜丘、皇穹宇、回音壁、宰牲亭、神厨等建筑。
天坛内的祈年殿、祈年门、皇穹宇、皇乾殿等许多建筑上都用了蓝色的琉璃瓦顶,它们一起和深蓝色的天空完美融合。
我们一家人早上从天坛的南门,也就是从昭亨门进入到了天坛内。
接下来,我们先看到的是圜丘,也就是圜丘台,又被称为圜丘坛、祭天台和拜天台,是明清时期,两朝皇帝在这里祭天、祈雨的场所。它位于整个天坛的南边,也是距离天坛的南门——昭亨门最近的一座建筑,圜丘是座落天坛内的中轴线上的最南端的一座建筑,它的四周是被圆形的红色宫墙围绕,圆形的红色宫墙又被方形的红色宫墙围绕,圆形的红色宫墙和方形的红色宫墙的上面都覆盖的着蓝色的琉璃瓦顶,这两座外面、里面的红色宫墙象征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和传统观念。
水墨猫墨白小声告诉我和妹妹小玉:“小成、小玉,圜丘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五月间开始建造,到同年的十月间建造完成后,整体就是一座蓝色的琉璃圆台。”
妹妹听后对墨白问道:“墨白,那么圜丘现在为什么又不是蓝色的,而是白色的呢?”
墨白回答:“小玉,是这样的,圜丘在最初在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十月间建成后,在明朝的史书中形容圜丘的台面和栏板都是覆盖有蓝色的琉璃砖,就连圜丘台面上栏板与栏板之间的望柱等建筑构件也使用了蓝色的琉璃构件,这种蓝色在中国古代又叫天青色。到了清朝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间,乾隆皇帝下旨决定改建圜丘,当时工匠们对圜丘的台面是按照九五之数进行展宽,如果使用蓝色琉璃砖作为圜丘台面的建筑构件,需要的材料尺寸就会过大,不容易烧造完成,如果选择艾叶青石作为圜丘台面的建筑构件的话,它的质性坚泽,而且宽长随宜,并且复垂久远,所以在一位大臣的建议下,乾隆皇帝下旨决定就地取材,使用北京的近郊——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产的艾叶青石进行建造圜丘的台面,而且圜丘上面的栏板、望柱等构件也由以前的蓝色的琉璃构件改用汉白玉石建造,所以圜丘的整体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色。”
听到墨白说完后,我手指三层圜丘对墨白问道:“墨白,那圜丘一直都是三层吗?
墨白回答:“是的,主人,圜丘在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十月间建成后,就是一共三层的露天圆台,而且每层四面各有台阶9级,围绕在圜丘最上面天心石铺设的扇形石板就是用9的倍数向外延展安放上的,第一重是9块,第二重是18块,一直到第九重是81块,上层台面石板一共是405块(不包括天心石),中、下层的石板各有1134块、1863块,都是9的倍数,而且台面周围的栏板、望柱也都是用9的倍数递增。‘9’在中国古代是‘阳’数中最大的数,象征着天帝居住在九天之上。”
从墨白的讲述中,我和妹妹惊叹着古人设计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天坛内人站在天心石、三音石的上面,以及站在回音壁的面前分别说话都会产生回声的奥秘,还有皇穹宇、祈年殿这两座建筑各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