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4章 双方开启正式谈判(4)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由芜湖进犯繁昌。3月,日军侵占了三山、梅山、峨桥等地。10月,国民党一四四师在日军攻击下,仓惶逃窜,致使繁昌县北部地区沦陷。日军每到一处,就构筑军事据点,烧杀奸掠,无恶不作。他们采取先发制人的方针,以攻占繁昌县城为目标,企图完全占领繁昌,作为其维护长江航线、扫荡皖南的基地。1938年10月,全国抗战进入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皖南成为抗战前哨之一。而紧靠长江、作为从长江进入皖南的“门户”的繁昌,战略地位凸显,成为中日双方必争之地。日军为维护长江交通运输和巩固占领区,进而撵走皖南的新四军的前沿阵地军,打通浙赣,接济侵犯武汉的日军,多次攻打繁昌县城。11月,日军占领铜陵、繁昌、大通、顺安等地。为破坏和威胁日军的长江交通,策应青阳、铜陵、南陵、宣城等地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2月,奉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命令,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下由青弋江一线调至铜陵、繁昌沿江地区,担负长江沿岸的防御作战任务。繁昌位于长江南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当时军军部及其后方基地的屏障。日军如从芜湖出发,威胁第三战区所在地屯溪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繁昌首当其冲。为了驳斥国民党散布的新四军“保存实力,游而不击”的诬蔑,三支队在谭震林副司令员的领导下,从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共进行了大小200余次战斗。这些战斗,都不同程度地杀伤了日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其中,尤以1939年里的5次繁昌保卫战最为著名。
第一次繁昌保卫战
1939年1月10日,据守峨桥、伏龙山的400多个日寇,配骑兵20多个,分两路进攻繁昌城。三支队五团二营顽强抵抗敌军,迫使敌退至马坝。11日,日寇继续向县城进攻,战斗持续约3小时,因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二营退守,县城被敌军占领。13日,三支队游击小组采取“避实击虚,以假乱真”的战术,在敌后不断袭扰10多小时,并集结主力准备反攻。敌军闻讯后被迫向峨桥、横山撤退,三支队收复繁昌城。此次战斗,敌死亡20多人,新四军伤5人亡4人。
第二次繁昌保卫战
1939年2月5日,据守峨桥的敌军步骑炮兵300余人在孙村被三支队阻击后,乘机绕道进犯并占领了繁昌城。三支队迅速集结主力反攻,经殊死拼搏,敌军被迫撤退,三支队第二次收复繁昌城。敌军伤亡10多人,新四军伤10人亡5人。
第三次繁昌保卫战
1939年5月17日,日军从安庆开来松木联队一部约900多人,600人驻扎在荻港,300人驻扎在伏龙山、峨桥一带。连续两日,五团在这些地带杀伤消耗敌人。5月20日,驻荻港日军700多人,分两路向繁昌城进攻,当行至铁矿山与乌金岭之间时,与三支队五团六连交战。战斗持续约4小时,最终将敌人击退。后来敌军增援兵赶到,试图报复,新四军为减少伤亡,主动撤退。21日,五团四连在枯竹岭阻击敌军发起的进攻。五六两连在孙村观音庵阻击驻守敌军发起进攻。22日,敌人由九郎庙出发,向新屋基进犯,新四军二营战士前往阻击。23日,敌人占领新屋基,新四军一团则集结主力,在其周围部署,准备反攻。拂晓,敌人向顺安、朱村一带撤退,在新四军沿途猛烈的打击下,敌人狼狈逃窜。此次保卫战,历时4天,新四军顽强机动灵活,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此次“扫荡”。敌伤亡300多人,新四军伤亡100余人。
第四次繁昌保卫战
又称“繁昌战役”。此次战役,历时半月,其中又可分为3次重大战斗。尤以“峨山头搏斗”和“塘口坝血战”最为惨烈,最为著名。1939年11月7日晚,日军十五师团高品五二联队川岛警备队步骑兵500多人,由峨桥、三山、横山向繁昌城进发,妄图夺取繁昌城。8日凌晨,日军到达新兴街、松林口、三元口。7时,敌军分3路向县城进攻,并以一部分骑兵向峨山头三支队守军进逼。上午9时,日军开始向三支队六团三营围攻。三营以短兵火力顽强抗击,牢牢控制了峨山头。下午2时,日军猛烈炮击峨山头阵地,几百个日兵向山上猛冲。三营全体将士奋力还击,打退了阵前的敌人。3时,待三营从峨山头直扑城内时,五团一、二营相继杀进城区。双方在城内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日军不支,向七里井、松林口方向狼狈逃窜。这次战斗史称“峨山头搏斗”,是三支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共毙伤敌人100多人,缴获许多战利品。
塘口坝位于繁昌孙村镇梅冲村。1939年11月8日,日军在峨山头和繁昌城遭到三支队的沉重打击后,连日从南京、芜湖、大通、三门、湾沚等地调集步、炮、骑兵和空军、水警于荻港,企图实施报复。11月13日夜,日军石谷联队、西川大队步骑兵600多人,由荻港、铁矿山、三江口等地移至孙村附近。新四军三支队识破敌人的意图后,为争取主动,决定利用塘口坝西北山地,以一部分兵力诱敌至塘口坝,用主力出击。14日凌晨5时许,三支队五团三营在梅冲与500多名日军交火,迫使日军不能渡河。上午8时,二营在乌龟山附近与日军展开激战。9时,敌人又一次向乌龟山发起进攻,二营居高临下,以轻重机枪猛烈还击,西北面最关键处由四连坚守。敌人一次又一次集团式地向二营阵地发起冲锋,都被一一击退。11时,敌200多人从三江口渡河增援,被二营击退。下午2时,敌从荻港经黄浒向梅冲第二次增援400多人,向三支队右翼包围,受到五团三营和警卫排的阻击。同时,五团三营主力也由金丛山转到三梁山上阻击敌人。5时,谭震林命令六团三营一部向乌龟山南面出击,包围敌人,支援五团二营。双方激战甚烈,日军伤亡惨重,其中川岛中佐被击毙,敌军退出乌龟山,龟守荻港、铁矿山、三江口等据点。此次战斗,从凌晨2时至次日凌晨零点,共22小时,敌前后3次增援,总兵力达2000多人。敌军伤亡400多人,新四军伤44人亡22人,缴获战利品甚多。
第三次战斗发生在11月20日晚,日军驻荻港、铁矿山的一一三石谷联队,会同驻三山的川岛警备队步骑炮兵2000余人,分枯竹岭、铁矿山、横山、三山、峨桥5路进犯繁昌。新四军为避免正面决战,以游击方式扰袭敌军。21日晨,五团一营在马坝附近阻敌前进。下午3时许,大部分敌军进人繁昌城,并向六团三营阵地峨山头进行攻击,激战持续2小时,后因敌众我寡,峨山头被占领。当天黄昏,新四军从锤子山方向反攻,夺回了阵地。22日,五团一、二营包围县城并不断出击,日军在风雨中死守孤城。23日,日军想冲出重围,被新四军两侧夹击,死伤大半,残敌逃向马坝。在新四军的追击下,敌人又向横山、三山方向逃去,繁昌城被新四军收复。这次战斗,新四军共击毙敌人100多人,缴获子弹数百发。
11月所进行的繁昌战役是芜湖失守后铜南繁地区最大的一次血战。也是皖南抗战史上空前的胜利。
第五次繁昌保卫战
12月21日晨8时,日军又在三山、横山等处集结300多人侵犯繁昌。三支队五团一部在脊岭、大竹冲等处予敌以沉重打击。22日凌晨,这些敌人再次向县城进攻。同时,铁矿山的敌军也增援500多人,在占领红花山后,以一部进犯白马山,到山腰时,遇到新四军截击,敌不支向原路撤退。这时,峨桥、三山的敌军又来增援,12时县城被占领。三支队五团一、二、三营积极配合,六团三营发起猛烈反攻,到下午3时半,终于将来敌击溃,收复繁昌城。这次血战持续二昼一夜,敌伤官兵56人死51人,新四军牺牲20人。
繁昌保卫战的胜利,在新四军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宣告了日军“夺取繁昌,扫荡皖南”战略计划的破产。当时日军派遣军总司令也不得不承认说:“国民党乃是手下败将,惟共产党军队是皇军的大敌,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从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是抗日战争中一支最坚决、最勇敢的中坚力量。
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位于长江南岸的安徽繁昌县是皖南门户,是通往皖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通过这里,解放军渡江后可直接穿插、分割、包围南逃之敌。所以中共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决定,解放军“中集团军”率先于20日晚在繁昌江段开始渡江作战。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领导下,繁昌人民群众不仅在战役前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为解放军的战斗创造有利条件,更在战役中勇敢出击,配合解放军作战,为渡江战役的迅速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渡江战役前夕,在繁昌发生了国民党守军一个师5000余人宣布起义并全员北渡,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事件。
驻守在芜湖至繁昌的国民党军是一○六军的二八一师和二八二师。二八二师师长是张奇。早在1948年,时任国民党暂编第二十三师四十六旅旅长乜庭宾、四十五旅副旅长张奇,就与中共华中工委秘密联络,准备发动部队起义。为此,张奇在其指挥的国民党部队中秘密建立了“后期革命同志会”。由于起义计划泄露,只有部分官兵进入解放区。1948年9月末,张奇所部被调至皖南芜湖、繁昌荻港、横山一带。张奇便利用这一机会,一面联络中共地下组织和江北的解放军,一面在师、团、营各级干部中历数国民党当局的黑暗腐败,宣传只有举行起义,顺应历史潮流,才是部队的唯一出路,得到了大多数官兵的积极响应。二八二师内的一些反动军官有所察觉,便和国民党派到该部的特工共同监视张奇的行动。
张奇一面虚与委蛇,一面抓紧起义的准备工作。张奇鉴于前次起义失败的教训,这一次他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团结原四十五、四十六旅的骨干,在连、营、团内建立三人领导小组,统管起义工作,然后又吸收并培训士兵中的骨干,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完整的起义指挥系统,还特别组织了一个执法队。另外,张奇还命人对渡江行船路线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时,他还以过江“清剿”为名,派一个连到江北,进行实地侦察。经过紧张而又周密的部署,张奇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便派人持其亲笔信,乘小船秘密北渡,与驻守无为县东乡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联系。1949年2月7日,张奇在繁昌县横山桥宣布起义,指挥师部参谋和警卫营官兵首先逮捕了南京派来的副师长、参谋长、政工处长等人,并下令切断电话线,断绝了一切对外联系。紧接着在沿江营坊咀、黑沙洲、永州圩、荻港等七个渡口征调民船渡江北上。周边国民党军发现后,派巡逻舰艇发炮阻挠起义部队过江,更出动飞机进行低空轰炸。张奇沉着指挥部队应战,缴获敌汽船、炮艇各一艘。经过一天的紧张运输,起义官兵5000多人全部到达江北,与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后起义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渡江战役。
为了进一步查明敌人江防部署和江南敌后纵深情况,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三野二十七军遵照上级指示,组建了一支300人的先遣渡江大队,大队长由八十一师二四二团参谋长亚冰(即章尘)担任,副大队长由军侦察科科长慕思荣担任。整个大队分为两队,一队由大队长亚冰率领,以位于江南的繁昌县荻港十里场、皇公庙段为登陆点;另一队由副大队长慕思荣率领,以北埂王至夹江口段为登陆点。登陆后分别迅速穿插到戴公山和狮子山隐蔽。1949年4月6日晚9时半,亚冰率第一队侦查员分乘8只木船从江北启渡,直奔繁昌县的十里场、皇公庙。在即将靠岸的时刻,敌人发现了渡江的船只,偷渡变为强渡。各船战士经过战斗后分别登陆,在繁昌荻港大成圩会合。随后,部队按预定方案,向铜陵境内的狮子山穿插。慕思荣率领的第二队,于晚上10时左右渡江。船行至江心时,也被敌人发现,经过激战,部队成功登岸,于次日凌晨与一队会合。由于渡江时有船只被发觉,亚冰判断我们的意图已经暴露,需要深入山区隐蔽,躲避敌军搜捕,与江南游击队取得联系。部队为行动方便,不少人换穿了国民党士兵服装。他们潜入铜陵、繁昌、南陵三县接合部的张家山,隐蔽休息了两天,恢复体力。随后先遣渡江大队在向导帮助下,沿途击溃了敌人保安大队阻挠。
经过一段紧张行军,到达陈塘冲里的庄里村,见到了中共皖南沿江支队支队长陈洪、中共南陵县官员陈作霖,并和中共沿江工官员孙宗溶率领的沿江支队一营、三营胜利会师。此后,在江南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协助下,先遣渡江大队立即开展侦察活动,成功侦察到敌人沿江江防、部队番号、敌调防动态以及沿江河流、水深等大量重要情报,并将情报电告江北解放军,有力地配合了即将到来的渡江作战。随着南京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其“和平”骗局也就宣告破产,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发起渡江战役。当日夜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集团军的第九兵团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登船起渡,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舰和江防炮火,迅速向南岸的繁昌县保兴乡夏家湖方向挺进。其中,二三五团一营三连二排五班冲在最前面,在离南岸仅百米左右时,遭到敌人火力的集中扫射。五班掌舵的船老大的右肘中弹负伤,船舷也被打穿了几个洞。五班战士跳下船,一面还击一面强行登陆。
他们把梯子靠在岸崖,班长刘德翠率战士攀崖而上。但梯子被炮火炸断,战士李世松迅速以肩扛梯,并高喊:“同志们快上!”就这样,全班同志迅速踩着他的肩膀,互相拉扯攀登上了峭壁式的江岸,立即向国民党发起了冲击。不久便打掉了敌人的地堡,占领了滩头阵地。李世松带着1个战斗小组向敌纵深猛插,缴获大炮两门。随后,刘德翠命令战士发射信号弹。几乎与此同时,三营强渡地点也升起了三颗信号弹。团长见状,立即命令全团各梯队突击登陆,并令参谋长向师部发去暗语电报:“饭已做熟了,饭已做熟了!”解放军战士占领南岸阵地后,迅即在前来接应的向导带领下,向敌人据守的横山镇进发。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驻横山镇及其周边的国民党军八十八军部队不堪一击,纷纷败退。4月20日22时许,横山镇获得解放。午夜过后,解放军一支小分队从横山出发,向峨桥方向追击敌人溃军,途经横山东郊2公里处的孤山,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有几位战士壮烈牺牲。就在拂晓之前,在横山镇南两公里处的河沿山,有一小股敌军据守山头工事,妄图阻止山下公路上我军向繁昌县城前进,经过一番战斗,解放军很快击败敌军。驻守荻港的国民党军发现退路已断,无路可走,于是自愿放下武器向解放军缴械投降。21日下午,解放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六团已占领了繁昌县城。八十师二三八团二营在繁昌境内的寨山,与先遣渡江大队胜利会师。解放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迅速攻占了三山国民党军据点,并继续向澛港、芜湖方向推进。
至此繁昌全境解放,繁昌县成为渡江战役最早解放的县城之一。而早在抗战时期,繁昌就成为新四军的游击根据地,因此这里有较强的地下党组织、良好的群众基础。渡江战役前夕,繁昌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一直活跃在沿江地带。不仅积极配合渡江先遣侦察大队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为渡江战役提供战术支持,且积极组织群众,筹集了大批军粮、军草、军费、军鞋等军需物资。渡江战役打响前,繁昌县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组织人员配合先遣渡江大队,破坏了国民党军繁昌指挥部与各部及南陵的电话通讯设施,使敌人彼此失去联系,陷入一片混乱。他们还派人在沿江敌军驻军附近烧火堆,给江北的解放军炮兵指引目标,让江北解放军大炮弹无虚发,准确而猛烈地摧毁了大批敌人据点。解放军登岸成功后,南繁芜游击总队等地方武装立即从敌后发起袭击,袭击了横山镇的国民党军指挥部。午夜,沿江武工队在大磕山率先与解放军胜利会师。21日,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等来到大磕山的村庄,亲切接见先遣渡江大队和南繁芜游击队指战员,为欢迎他们还特意备了一桌丰盛的早餐。中共皖南地下党组织早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就筹组新的政权机构,成立了繁昌县行政办事处。22日下午,中共繁昌县委代理书记阮致中,南繁芜游击总队队长、繁昌行政办事处主任王安葆等,由距县城三四十里的八分村进入繁昌县城,接管旧政权,维护社会秩序。5月5日,中共繁昌县委由秘密转为公开。在中共繁昌县委的带领下,繁昌人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用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接解放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