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潇潇暮雨,叶落长河。偶然撷取一片,踏入茎脉斑驳的深秋。
时局动荡,苍生深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一身肝胆,携光而来,璀璨了整个黯淡的星空。
他,便是五百年才出一人的白居易。
他,年少有诗才。谦恭上进,翩翩风流。五六岁时学为诗,九岁(全书年龄统一用虚岁表述)谙识声韵,十五六岁时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岁月悠悠,硝烟开遍。这一程,几许惆怅,恰似江水向东而流。他生于新郑,动荡中迁居徐州符离,又转越中避难。几番飘零,兄弟皆分散,漂泊在天涯。
所幸,居越中时有缘识得顾况,少年的诗才大放异彩。
所幸,他有的是一腔孤勇,二十岁以来苦读不辍,口舌生疮,手肘成胝,也毫不懈怠。
所幸,有静女湘灵相守,艰苦的日子有了一丝温存,兼济天下的宏愿也因爱而笃定。
可,岁月凉薄,离离的草满是别情。为了湘灵,为了天下苍生,他必须走,去追寻长安的海阔天空。
这时的他,心怀凌云志,儿女情渐渐沉眠于心中。
终于,在慈恩塔下闻名于世,十七人中最为年少。与湘灵匆匆别后,帝都成了他追寻的梦。往后余生,那个女子的等待成了一个人的自作多情。再见时,女子孑然一身,他老泪纵横,相看时痛不欲生,却只能任她在自己的生命中远去。
原以为登仕便可大展身手,孰料,科考严苛,品阶不足,只能应吏部再进行拔选。不过,他勤敏有加,天资聪颖,终在“书判拔萃科”中及第。同时,还认识了一生的至交元稹。
这时的他,意气风发,率直而为,闲来与友把酒言欢,游于山水之间。
宦海沉浮,并非再次及第便能一生无忧,大有作为。没有机会时,便自创机会。所以,他顺势备考制举,与元稹等十八人一同登第,授周至县尉。在任上,他见百姓受赋税之苦作《观刈麦》,自愧难当。
而后,喷薄的济世情怀彻底拉开了闸门,每在午夜时诉诸笔端。他响应元稹、李绅,作《新乐府》,后又作《秦中吟》。朝堂上,他不惧权威,上疏直言,作《论制科人状》,极言贬谪不当。他批驳宦官,连上三状申冤,救受辱于宦官的元稹,却遭贬京兆府户曹参军。
一心为民,一心为君,屡遭贬黜,可他济世的心从未泯灭。江州任上,以诗为寄,作《琵琶行》。转迁忠州,“整顿地方行政,宽刑均税,奖励生产”,率众种花栽柳。时年贤治中州,声名显赫。
走着走着,他形影渐瘦,疲惫不堪。他实在倦了,欲抛官安身草野,做个闲人。他,终究也是一个寻常之人。
然而,寻常中笃定的那盏灯一直在,刻于骨,融于血,只待火焰燎原而来。
于是,随缘南去,在杭州任上游山玩水,看烟柳画桥,十里荷花。鬓发苍然,心却浩然如初。到任后修堤,疏通城中六井。自别钱塘山水,在苏州刺史任上又修建“七里山塘”,开虎丘一带的山路,在堤岸种植桃李。
月色朦胧,杏花疏影,长空万里下,清光照进了千家万户。
而后,他深知大唐岌岌可危,朝纲混乱,京师并非良地,并非宏愿实现之所。既然人间事难了,那自己便做了事人。所以,他屡次告病请辞,在致仕与请辞中几经流转。直到七十二岁那一年,任刑部尚书,才得半俸。
老当益壮,是美好的理想蓝图。他老了,只得卖马,遣散家伎,了此残生。可他,心气还在,壮志犹存,还在用最后一丝气力广施家财,集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疏通航道。
轻轻地,他走了。时年七十五岁,葬于香山东北。
他长眠于此,没有先兄弟元稹、刘禹锡、裴度等而死,是他的幸运。他是深情、心怀天下之人,又怎忍心他们为自己伤心!只是,那个等了他一世的女子,他终究负了……
时代风云诡谲,诗心亘古不改,风骨永存。
多年后,有个叫杜牧的诗人,一身素衣,翩翩而来。无限山河,物是人非,他接过白居易的笔,在烟雨寒江中泼墨,喃喃哀叹。
在我看来,白居易是落入凡尘的救世者,是积极奋进的平凡人,是历经悲欢离合的苦难者,是屡遭宦海沉浮的修行家,也是人事难了自了结的智者……
天才与凡人,皆寄于宇宙自然之中。人生苦多,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是,只要心有所爱,心有所忠,素心不改,万般苦难终在坚守与执着前不攻自破。临了时,便可说“岁月凉薄,从未辜负”!
白居易,让我看到了天才的局限性,也让我看到了普通人的可能性。写他,实属我的荣幸。
言诗语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