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下就有好事发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苏格拉底是谁?

苏格拉底

生活年代: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主要活跃地:希腊

分类:希腊哲学

主要著作:无

古希腊的哲学家,被誉为“哲学之父”。以辩证法探究真理,没有任何著作留传后世。

“杠”个不停的苏格拉底,简直就像有“中二病[1]”。不过,并不是因为苏格拉底不正常,他的“杠”其实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称作“辩证法”。通过提问,事物的本质会得以显现。正是因为苏格拉底敢于将问题抛向理所当然的存在,他才能洞察到不可见的事理,并因此变得比别人更有智慧。

Ogawa

[1]“中二病”,网络流行词,源于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级。原指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后用来泛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

无知之知
为何反而是“不知道”更好

在城邦里问个不停

苏格拉底不停地用辩证法提着问题。他为什么要开始做这件事呢?

那是因为某一天,苏格拉底听闻有神谕降示,说他是最聪明的人。“开什么玩笑?”苏格拉底心想,为了确认神谕说的究竟是真是假,他便满城寻找被视为“城邦贤者”的人提问。

随即,他便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大家其实都不怎么知晓事理,不过都是在不懂装懂。

苏格拉底因此得到了两个结论:如自己这般谦虚地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然后不断地提问,人就能学到越来越多的新知;而人越是提问,就越能变得比他人更有智慧。这便是“无知之知”。

从那以后,苏格拉底便开始在街头巷尾拉住年轻人,不停地询问他们诸如“小伙子,你可知道自由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爱”之类的问题。

他可真是个烦人的老头儿啊!简直就像只牛虻!

不过,年轻人们倒是完全被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折服,甚至于浑身发麻。

他仿佛更像一条电鳗。

顺带一提,其实“牛虻”和“电鳗”都是苏格拉底当时的外号。这位能把人给“电晕”的老头儿,真的像一位“老摇滚”[1]

“老摇滚”的摇滚式谢幕

苏格拉底人生最高潮的一幕,上演在广场上的摇滚演唱会上……噢,不对,是广场上的演讲中。

因为被苏格拉底质疑愚蠢,当时的雅典政治人物转而指控他腐蚀青年、不信神明,苏格拉底因此被送上了雅典法庭。但他反而在法庭之上以极其精彩激昂的演讲震慑住了所有听众。

“我就是上天赐予我们城邦的牛虻,一天到晚我都在烦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责怪你们……杀死我,这很容易,然后你们的余生就可以一直沉睡下去,除非上天出于仁慈又给你们派来一只像我一样的牛虻。”

只可惜,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苏格拉底从容地举起盛着毒药的酒杯,一饮而尽,就此成为传奇。

因为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个“老摇滚”,所以他没有留下哪怕一本著作。多亏了他的学生柏拉图收集了老师的言论,如今的我们也才能因为苏格拉底的声音而内心激荡。

我们仿佛还能听见他在发问:“现代人啊!你们躁起来了吗?!”

辩证法的别名:苏格拉底不断地在用辩证法提问,因为通过提问,可以帮助被提问者自己寻找到答案。辩证法也因此被比喻为接生,亦称作“精神助产术”。

一句话总结

反复提问,就能接近真理。


[1]“老摇滚”,日文为ロックなじいさん,字面意思为“摇滚式的老头”。作者之所以会使用这个比喻,一方面是用来形象化地描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魅力对彼时希腊青年的偌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因为日语中形容触电麻痹和受刺激而激动、兴奋的词均可用しびれる,所以“老摇滚”和“电鳗”其实也有一种互相映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