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430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MSP430单片机概述

1.1.1 单片机及其发展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又称为微控制器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它将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I/O接口等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构成了一个微型计算机,即一块芯片就是一台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出现第一台4位单片机开始,单片机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器、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等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

目前,常用的单片机有8051系列单片机、STC系列单片机、AVR系列单片机、MSP430系列单片机、PIC系列单片机、STM32系列单片机、ARM系列嵌入式单片机等。不同类型的单片机有着不同的硬件特性和软件特征。

MSP430系列单片机是1996年由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公司推出的。从1996年到2000年年初,TI公司先后推出了31x、32x、33x等几个系列,这些系列具有LCD驱动模块,对提高系统的集成度较为有利。每一系列有ROM型(C)、OTP型(P)和EPROM型(E)等芯片。EPROM型芯片的价格昂贵,运行环境温度范围窄,主要用于样机开发;OTP型芯片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的产品;ROM型芯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

2000年,TI公司推出了11x/11x1系列。这个系列采用20引脚封装,内存容量、片上功能和I/O引脚数比较少,但是价格低廉。

这个时期的MPS430系列单片机已经显露出了超低功耗等一系列技术特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对于片内串行通信接口、硬件乘法器、足够的I/O引脚等,只有33x系列才具备。33x系列价格较高,适合较为复杂的应用系统。当用户设计需要更多考虑成本时,33x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而对于片内高精度A/D转换器,只有32x系列才有。

2000年7月,TI公司推出了F13x/F14x系列;2001年7月~2002年,又相继推出F41x、F43x、F44x系列,这些系列都是Flash型单片机。其中,F41x系列单片机有48个I/O口,96段LCD驱动。F43x、F44x系列在13x和14x系列的基础上,增加了液晶驱动器,将驱动LCD的段数由3xx系列的最多120段增加到160段,并且相应地调整了显示存储器在存储区内的地址,为以后的拓展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