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明之幸
鲁明义接着又是使劲推了推那堵水泥墙,纹丝不动。
“鲁大人,尽可以用力些,你动作这么斯文,又怎么可能推得动墙?”杨宪笑道。
听了杨宪的话后。
鲁明义果然撸起袖子,也顾不得读书人的那点斯文了,可无论他用肩使劲去顶,还是用脚去踹,可墙体始终纹丝不动。
一旁的刘坤赶紧拉住对墙较上劲的鲁明义,一个当官的文弱书生,而且还上了年纪了,能有多少力气?
就算他在这折腾一天一夜,这墙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鲁大人,这活交给我们这些粗人来。”
可赤手空拳的刘坤,同样无能为力。
最后还是在杨宪的示意下,刘坤找来铁锤,朝着墙壁一顿猛抡,这才将眼前这堵坚固的水泥砖墙砸出一个大洞来。
而相对比的,鲁名义之前主持修建的墙体,往往只要一锤子下去,就差不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修建城墙,厚度一定要够厚的原因。
“糯米灰浆也不过如此了吧。”鲁明义见此忍不住咋舌道。
糯米灰浆强度确实可以,又被称为“有机水泥”。
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糯米灰浆修建城墙的工艺是科学的,糯米含100%的支链淀粉,其分支点不容易切断,石灰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坚硬的碳酸钙,‘强强联合’所以很结实。
可与水泥相比,它有几个致命缺点。
首先就是工艺繁杂、固化速度太过缓慢。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实在是太过昂贵。
就在去年,京城新建了一段城墙,就是用糯米灰浆砌城的。
两里距离的城墙,你猜猜用了多少糯米?
十万斤,整整十万斤糯米!
大明新立,财政哪里承担得起这样挥霍。
而且就算有钱,哪里来找这么多糯米。
不像水泥,工艺简单,成本造价低廉。
鲁明义看着水泥墙,两眼放光,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两天前杨宪和他讲的那句话。
“你别看与你认知的石灰只改变一点点,可就是多出的这么一点点,足以改变整个世界。”
杨宪大人真的做到了!
有了这个水泥,对整个建造行业,无疑是颠覆性的改变。
就在鲁明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
杨宪接到了属下的急报,说是太子朱标来扬州城了,此刻就在府衙里等他。
杨宪只能是选择起身回城。
..................
扬州城,知府府衙。
“杨卿,听他们说你一大早就出城去了,是又在发明什么新东西吗?”太子朱标看到杨宪,主动起身,笑着打招呼道。
“杨宪见过太子殿下。”杨宪先是行完礼,接着点了点头,道。“不瞒殿下,确实是在捣鼓些新玩意,叫做水泥。”
“水泥?”
“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好雅致的名字,敢问杨大人这水泥具体为何物,又有何用途。”站在一旁的徐妙云这时忽然开口道。
杨宪从进屋便已经注意到了朱标身边的这个女人,很难不让人注意。
极其出众的样貌,清丽雅致的瓜子脸,秀眉如黛,气质也是极为出众,像是一卷泛着淡淡书香味的古籍。
而且能够和太子朱标一起,显然身份也不一般。
“不好意思唐突了,忘了自我介绍了,小女妙云,见过杨大人。”
果然。
魏国公徐达嫡长女,原时空日后的明成祖仁孝皇后。
只是她怎么来了?
杨宪眼里闪过一丝疑惑,自己应该与她并无交集才是。
不过他脸色很快恢复如常,回礼之后,笑着和徐妙云、朱标二人大概讲了一下水泥的作用。
听得二人脸上纷纷露出无比震惊的表情。
强度比糯米灰浆更强?
造价更便宜?
这种能够取代石灰泥浆、划时代的产物,竟然这么轻描淡写得随口讲出来了?
原本朱标只是随口一问,没曾想到,杨宪直接给他回了一个王炸。
而旁边的徐妙云也被杨宪讲的愣在那儿,她这时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亲和太子朱标对眼前这个男人的评价会这么高了。
“对了,先不聊这个了。”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道:“太子殿下还未说,此次来扬州找我所为何事呢?”
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朱标开口道:“杨卿进献的羊毛衣,父皇、母后都非常喜欢。”
原来是为这事。
杨宪走这一步棋,本就是等着朝廷来找他接洽。
虽然与朝廷合作,将注定会让出大部分利益。
可钱不钱的,在杨宪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全国百姓因此受益,他便能够收割大量的功绩点。
“太子殿下,是准备在全国推广羊毛加工作坊。”杨宪开口道。
和聪明人聊天就是轻松。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道:“确有此意,因此特来征求杨卿的意见。”
“可行。”杨宪直接给出了答案。“羊毛加工机完全可以做到批量生产。”
朱标原本还以为杨宪最起码要考虑考虑,没想到不仅直接答应,甚至还给出了具体方案。
“到时候我们可以先在扬州组建一个总工厂,专门用来制造羊毛加工机的零件以及组装,这样效率就能大大增加。然后将制作好的机器再运输送往全国各地州府,在当地兴建羊毛加工厂,将整个羊毛加工也进行流水线生产,这样一来在保证工艺流程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这构思,杨宪是一早便准备好的。
这样一来,事实上整个羊毛加工生意还是掌控在他手里。将羊毛加工机所有零件标准化之后,任何一个州府的羊毛加工分厂,需要维修,都得从他们扬州总厂拿货。等于是掐住了各地命门。
通过雪花盐一事,朱标是见识过流水线生产的厉害的。
因此对于杨宪的建议,他非但没有任何意见,反而是拍手叫好。
而杨宪提出的总厂,分厂的理念。
朱标仔细一琢磨,也觉得妙不可言,尤其是标准化生产这一点。
他抬头看着杨宪。
“我大明能有杨宪,真是大明之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