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9章 隋朝黄帝篇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SX省华阴市)人。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威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登基即位,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输籍法”、“大索貌阅”,整顿户籍。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大增。但是由于在位后期用法严峻,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七月丁未日(604年8月13日),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全名
杨坚
别名
普六茹坚
字
那罗延
谥号
文皇帝
封号
成纪县公、大兴郡公、随国公、隋王(称帝前)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不过据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
早年经历
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541年7月21日),杨忠之妻吕苦桃于冯翊般若寺生下了杨坚,据说当时“紫气充庭”。《隋书》记载,当时有比丘尼智仙对吕苦桃说,杨坚此人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所以她将杨坚带到别馆,亲自抚养。幼年的杨坚为人深沉少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即使是十分亲密的人也不敢戏弄。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杨坚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辟他为功曹。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因为其父杨忠的功劳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辅政北周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北周明帝即位,授杨坚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武成二年四月壬寅日(560年5月31日),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杨坚任小宫伯,出任为随州刺史(今HUB省SZ市),进位大将军。后来被调任京城。在其母身边侍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都称他纯孝。当时宇文护执掌朝政,非常忌惮杨坚,多次想要谋害他,幸而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的保护才得以幸免。
天和三年七月壬寅日(568年8月17日),父亲杨忠死后,杨坚承袭随国公的爵位。周武帝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杨坚更加礼重。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我每次见到他,都不觉自失,我怕他不会久居人下,要早早地除掉他。”武帝说:“杨坚此人只可以作为一个将领。”内史王轨突然对武帝说:“皇太子赟将来并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武帝十分不悦,说:“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杨坚知道后十分畏惧,行事小心谨慎,以韬光养晦。
建德四年(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于河桥大败北齐的军队。
建德五年(576年),杨坚跟从周武帝亲征平齐,进位为柱国。与齐王宇文宪一起在冀州大破齐任城王高湝,被封为定州总管(今HEB省定州市),很快又转任亳州总管(今安徽省ZZ市)。
宣政元年六月丁酉日(578年6月21日),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因为是皇后之父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大象初年,杨坚官任大后丞、右司武,很快转任大前疑。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当时周宣帝制定《刑经圣制》,法令极其严苛。杨坚因为法令严酷,不是教化约束臣民的好办法,向周宣帝强烈进谏,周宣帝不听。杨坚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周宣帝十分忌惮。周宣帝有四位宠幸的姬妾,与杨丽华一起为皇后,诸家争宠,相互诋毁对方。周宣帝发怒之时,对皇后杨丽华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于是召杨坚入宫,对左右侍卫说:“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不料杨坚到了宫内,神情和脸色自若,于是周宣帝没能杀了他。
最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这样宇文赟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杨坚将任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至此,杨坚取周自代的愿望溢于言表。
周宣帝宇文赟自幼生长于宫内,不问朝政,沉溺酒色,满朝文臣武将敢怒而不敢言。宇文赟不但不听忠臣劝告,反而觉得这皇帝当得太不称心如意。
大成元年二月辛巳日(579年4月1日[70]),宇文赟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阐,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
大象二年五月己丑日(580年6月2日[71]),以杨坚为扬州总管,以筹备伐陈事宜。将要出发的时候,突发足疾,没有立即出发。同年五月,周宣帝病危。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