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击败林丹汗
林丹汗联合弘吉刺、合答斤等十一部,组成联军向刘洋发起攻击,双方在北方城交战。
双方互有胜负,于是双方都是出奇兵。在北方城之战中,袁崇焕防守有功,击退关薇率领的骑兵偷袭。
许三惨败后,刘洋总结教训,白马军调整战术,步步为营,打阵地战。沿着河流一路推进,蚕食林丹汗势力范围。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相互策应。
深挖战壕、构建栅栏、修筑堡垒把运动战变为阵地战、攻坚战,从进攻一方变为“防守”一方。如此一来,林丹汗就难以搞定了。
原因很简单,林丹汗没有步兵,阵地战控制权在白马军手里,消耗战打不起。
拿下归化城之前,林丹汗察哈尔部落联军武器装备远逊于白马军,尤其缺乏重型武器,无法摧毁白马军坚固的防御工事。
北方城之战,关薇的骑兵虽然穿插很快,也打败了李自成的新兵营。但是攻坚就不行了,就败在缺乏重武器和攻城器械上。
崇祯五年秋,大凌河之战爆发。此战原是后金同林丹汗察哈尔部的战争,他们大战后,刘洋白马军与宣大明军也加入其中。后金拉拢林丹汗,一起对抗明军。
白马军遂与明军联合对抗林丹汗以及后金。战争之初,联军失利,从兀鲁回·失连真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舍野月机果勒)明军退兵入长城(边墙),以长城边关为壁坚守。
白马军撤到北方城,林丹汗部联军追踪而至,刘洋派许三、李二愣、沈明杰三人为先锋与林丹汗联军作战,双方在北方城发生决战,林丹汗部联军战败。
白马军还是老一套作战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玩起了“龟壳战术”,将进攻一方变成“防守”一方,吸引林丹汗攻坚,找到了对手命门。
那么,林丹汗就没有办法克制“龟壳战术”吗?答案是有,但很难实行,因为察哈尔部落首领们不同意。
在草原上,林丹汗为防止部落首领一家独大,干脆执行封地制,给部落划领地,部落首领防守辖区。察哈尔部落,位于大凌河上游,林丹汗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属于林丹汗的势力范围。所以,白马军围攻察哈尔部落,林丹汗必须要救援,还得尽全力。
白马军攻打察哈尔部落,林丹汗本可以率兵攻打归化城,调动白马军主力回援。或者,挺进白马军防守力量薄弱之处,如河套草原、定边等地区,寻找新突破。
但是,林丹汗舍不得察哈尔部落,他全部的资本都在这里,岂能轻易放弃呢?如此,林丹汗战斗失去了灵活性,被白马军死死拖住,结果耗尽了精锐,还没捞到好处。
林丹汗手下各部落不团结,各自为战,林丹汗孤掌难鸣。封地制下,部落首领死守领地,不但失去战略机动性,且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互不统属,压根无法团结一致对付白马军,还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北方城之战后,林丹汗遭遇白马军,逢战必败,与内部相互倾轧,队友不卖力,关系很大。
北方城之战初期,林丹汗分割包围许三军,察哈尔部落首领也及时赶来增援投入战斗,全歼许三的先锋军,而后直接围攻许三大营,取得大捷。
但是,接下来的北方城防守战,林丹汗则保存实力,没有奋力杀敌,给察哈尔部落造成无法挽回之损失。
察哈尔部落之战,察哈尔部落首领亲自指挥战斗,奋力拼杀,与刘洋、许三部白马军展开激烈肉搏战。林丹汗在后路,稍遇挫折就保存实力,刘洋得以从阵后调集所部“火枪营”,数百根火枪齐射黄伞盖下,林丹汗卫队死伤惨重,被迫退下阵来。
从战斗过程看,若是林丹汗全力以赴,奋力拼杀,察哈尔部落联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是可以击败刘洋、许三的。要知道,白马军最后获胜,靠的是刘洋从阵后调来的“火枪队”,给林丹汗致命一击。但是,白马军兵力少,损失很大,也不敢追击。
林丹汗见大军战败,不战而走,向大凌河撤退,沿途大肆蹂躏,白马军紧迫不舍,在大凌河畔三次击败林丹汗,林丹汗不愿投降,远遁漠北。随后,刘洋进兵消灭察哈尔部。
打败了林丹汗,就面对后金的威胁。义州作为后金的第一线,对种花家威胁很大。
在攻打义州之前,刘洋发布了两条法令,一是战胜时不许贪财,事定后均分所得财物;二是战斗中兵马退动至原排阵处要返回力战,防止冲乱本军阵脚,违者斩。
这是刘洋统一河套草原后,对草原部落的一次实验,白马军没问题,这些征集的守备军还不行。
野战,后金军被击败。刘洋追击后金军,在指挥作战中被皇太极部将射中左脚,一时无法指挥战斗。
有铁布衫也会受伤,不过伤势经过处理,刘洋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清晨,义州后金军撤了,城内向刘洋投降。
经过两次大战,林丹汗势力被消灭,明朝北方形成了东、西两强局面:义州以西蒙古高原东部归刘洋统治;义州以东由皇太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