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章 郑娟怀孕
化肥厂的招工指标刚分到吉春各个街道办,市里要建化肥厂的消息就传开了。
邱少宁原本是工程三处的一个刷漆工,轻工局的一纸调令,摇身一变成了朗丰化肥厂的顾问。
这下可好,工程三处的领导们立刻盯上了他。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化肥厂的项目可是块肥肉!
邱少宁本来想推辞,可架不住领导们三天两头往他这儿跑,苦口婆心地劝:
“少宁啊,这化肥厂可不是普通项目,资金全是香江投的外汇!咱们三处平时干的都是本地工程,哪有机会碰外汇?要是能拿下这个活儿,那可不止是多挣点钱的事儿——这是咱们处破天荒头一回创收外汇,绝对的政绩啊!”
“邱顾问,你可是咱三处出来的人,娘家有难处,你得拉一把啊!”
【注:工程三处全名叫吉春市建设局第三工程处,其实是个科级单位;朗丰化肥厂归吉春市轻工局管,也是科级单位。】
当时邱少宁还住在工程三处的宿舍,老领导亲自上门,他也不好驳面子,只好答应帮忙向上头递个话。
毕竟,这化肥厂的项目用的全是香江的外汇,工程三处平时根本捞不着这种活儿。
要是能拿下,那就是从零到一的突破,领导们能不拼命吗?
邱少宁那边正发愁呢,周秉昆这儿也没闲着。
光子片都传疯了,说老周家这回可真是出息了。
他家小儿子周秉昆被香江来的大老板相中,直接点名让他当化肥厂的厂长,听说连市里的红头文件都下来了。
顿时,周家小院跟个大集似的,街坊邻居们天天往这跑,这个递烟那个陪笑脸,话里话外都是想托关系,看能不能给自家孩子安排个工作。
这下李素华可遭了罪,本来在家带孙子挺乐呵的,现在被烦得连觉都睡不安生。
可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能咋办?
周秉昆被逼得没法子,只能跟街坊们直说:“这招工的事儿都归街道办管,指标早就分下去了。你们在我这儿耗着真没用,还不如多去街道办打听打听消息!”
这话一说,街坊们脸上都挂不住了。
李素华在旁边听着,心里那叫一个憋屈。这平白无故的得罪人,换谁心里能得劲啊?
朗丰化肥厂如火如荼的建设,有周秉昆和邱少宁的建议,工程三处当仁不让拿到项目的大头——三个主要车间的建设,其余的配套附属分给了兄弟单位。
手心手背都是肉,工程三处吃肉,兄弟单位也得给口汤喝。
除此之外,周秉昆把肖国庆和孙赶超安排到了化肥厂工作。
肖国庆在安全保卫科工作,孙赶超分到生产车间,负责安全生产管理。
建国二十五年六月,朗丰化肥厂正式挂牌生产。
在这个阶段,化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各级销售单位想要拿到化肥,必须先拿到批文,才有资格购买。
第一批氮肥刚生产出来,立马就被分完了。
于是,周秉昆通过商协办与江华取得联系,告诉他想办法再采购一套设备。
九月,来自香江的第二笔资金到位,朗丰化肥厂继续扩建,为第二条生产线做准备。
朗丰化肥厂不但越做越大,还给北省挣了不少外汇,成为吉春轻工局名副其实的新贵。
轻工局高管都在大会上点名表扬:“要说这功劳啊,周秉昆可是头一份!”
十月份,轻工局特意批了一套化肥厂旁边的老洋房奖励给周秉昆。
这房子可有来头,早先是沙俄专家住的,红砖小楼带个院子,就在松伊河边上。
后来专家撤走了,这房子就被贴了封条,一直锁着没人住。
屋里家具都是现成的,周秉昆稍微拾掇了一下,就带着一家人搬进去了。
头一天晚上,他坐在自家马桶上舒了口气:“这下可算不用大冬天跑公厕了!”
建国26年1月31日,农历腊月二十。
朗丰化肥厂开了年终总结大会。
周秉昆给全厂工人讲了讲25年的工作,表彰了一批干活卖力的好员工。
说到26年打算时,他专门提了工人福利的事儿,当场拍板:“厂里已经准备好一笔钱,过完年就动工盖职工宿舍。单身职工住集体宿舍,结了婚的按工龄、岗位分批分房。”
这话刚说完,台下工人们“哗”地全鼓起掌来,整个大礼堂都沸腾了。
化肥厂这年发展得特别好,工人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还没到冬天,不少人就搬进了新盖的宿舍楼。
肖国庆和孙赶超都分到了自己的房子,虽然不大,就六十来平,但两室一厅,带厨房厕所,该有的全都有,住着挺舒坦。
一搬进去,吴倩就催着肖国庆张罗,抢了个先,叫上周秉昆、孙赶超他们三家一块吃顿饭。
第一顿是在肖国庆家吃的,于虹也不甘示弱,说下回必须去她家,新房得“暖暖房”。
现在两家都不用挤在光字片的老房子里了,日子越过越好,心里都对周秉昆挺感激的。
这回三家聚一块吃饭,吴倩也没像以前那样争强好胜,反倒处处给肖国庆留面子。
看来日子顺心了,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自然就没了,大家相处得比以前更和睦。
年底的时候,郑娟突然怀上了。
这事让周秉昆有点意外,他一直很注意避孕,没想到还是没防住,但想着孩子来了就是缘分,也就接受了。
他一直没有要孩子,就是想着让郑娟在家除了照顾母亲李素华,帮着带大侄子周平安,顺便有时间多看看书学习。
盼着恢复高考后两口子能一起上大学,一起去北京读书。
这下怀孕了,肯定要分散她的精力。
幸好这几年,他也一直在辅导郑娟功课,郑娟的底子打的也不错。
反正离恢复高考还有一两年,时间上应该来得及。就是这两年得经常给她复习,不然时间长了怕她把学的东西都忘了,再补起来就费劲了。
郑娟心里明白周秉昆的想法,可她骨子里就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她每天伺候婆婆、带着大侄子,心里早就想要个自己的孩子了。
更何况结婚三年肚子一直都没动静,尤其今年,婆婆李素华总拐弯抹角地问她身体怎么样,还抢着帮她分担家务怕她累着。
李素华为什么这样,郑娟心里明镜似的,这让她压力很大,可又不好直说。
所以这几个月她故意没提醒周秉昆自己的危险期,就是想早点怀上。
现在终于怀上了,郑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李素华也偷偷松了口气,之前她还一直担心,周秉昆两口子怀不上是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这下终于放心了。
转眼26年即将过去,外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细微,但已有一定地位的周秉昆,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临春节前夕,蔡晓光突然被调到朗丰化肥厂担任支部书记。
有人私下拿姐夫和小舅子一起搭班子这事闲谈说笑,不过被周秉昆严厉处分了几个嚼舌根的人之后,就没人敢再乱说这事了。
果不其然,新年过后不久,蔡晓光的父亲就以身体不适为由主动辞去职务。
看来,蔡老爷子已经察觉到变化,主动规避风险。
建国27年,整个华夏都热闹了起来。
郝冬梅的父母从农村调回吉春,重新担任高管。在家养病多年的马守常也重新出山,官复原职。
这趟沉寂许久的东方列车突然发动,在汽笛的长鸣声中,车轮“哐当哐当”的转了起来,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