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送好“见面礼”,才能从陌生到熟悉
优美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正确得体的自我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这是我们自我宣传、自我展示的关键所在,那么,在进行自我介绍时,礼仪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自我介绍的必要场合
我们在面临以下场合时,需要恰当地进行自我介绍:
(1)欲结识某些人或某个人,而又无人引见时,这时,我们可以主动自报家门,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2)有初次见面的人对自己表示友好时。
(3)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一无所知时。
(4)虽是萍水相逢,但有必要建立临时接触时。
(5)应试求学、职场面试时。
2.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1)态度要好
所谓态度要好,是指我们在做自我介绍时一定要表现得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给人一种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们既不能腼腆羞涩,亦不能过于浮夸。要充分表现出渴望认识对方的真诚想法,满足对方的“被尊重”心理。
(2)时机要佳
做自我介绍也要掌握时机,要在对方情绪较好、有空闲时间且又有兴趣了解你的情况下推介自己,否则极易让人产生厌烦。
(3)时间要短
自我介绍切不可长篇大论,这不是演讲,所以言简意赅就好,以半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一分钟。否则,对方能否记得住不说,也会感到不耐烦。当然,为了加深对方印象,我们可以使用名片、介绍信等作为辅助工具。
(4)方法要对
做自我介绍之前,应首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在得到对方回应以后,再开始进行自我介绍。应活用自己的眼神,眼神中应充满友善与渴望交往的意愿。如果你意在结识某人,那么最好事先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更深一步的交往。另外,在对方向我们道出自己的姓名以后,我们不妨加重语气重复一次对方的名字,这是表示一种尊重,对方会很乐意听到。此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有介绍人在场,千万不要去自己介绍自己,这是很不礼貌的表现。
3.自我介绍的形式
(1)工作式:
适用于工作场合,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等等。比如:“您好,我叫XX,是XX公司的行政助理。”
(2)应酬式:
适用于一般性社交场合,这种介绍可非常简洁,往往只道出姓名即可。比如:“你好,我是×××,请多关照。”
(3)交流式
在社交活动中、希望与对方做进一步沟通时应采用这种介绍方式,内用要具体一些,应包括:本人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熟悉的某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你好,我是×××,在××公司工作,是×××的大学同学,都是××人。我喜欢做××事,有机会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4)问答式
在应聘、公务交往中使用。简而言之,就是对方问什么,你就恰当地回答什么。
(5)礼仪式
在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正规活动中应用,介绍内容应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适当加入一些谦辞。例如:“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是公司的行政经理。我代表公司全体同仁欢迎大家届临我公司参观指导,希望大家对于我们的经营管理多提意见……。”
简单的问候也要有所注意
一声小小的招呼,能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特别是你为了拓展业务,广交业务上朋友的时候。
在你为了业务奔波忙碌时,必然会遇见许多与你业务有关的人。这些人,你只知道他的姓名,甚至有的连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见面时,也不过说两三句有关业务的话,甚至于有时你只是跟他点一点头。例如,你经常到某大厦去接洽事务,经常遇见那个大厦的电梯司机,或是你到货仓去提货,经常遇见那个货仓的守门人,或是你经常到某银行存款,经常遇见那个柜台后面的出纳员等诸如此类人员,你不知他们姓氏名谁,何方人氏,但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与你的业务有点关系。
你怎样对待这些人呢?你用什么态度和他们招呼?这是一个很微妙也很实际的问题。其实,问候是一种起码的礼节,虽然可能只是三言两语的寒暄,但所体现的却是我们对人的一种尊重。不过,即便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我们也是要有所注意的:
1.注意问候的内容
问候内容根据场合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种:
(1)直接式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主要内容的问候方式,他教适用于正规场合,尤其是陌生的社交场合及商务场合。例如:“你好”、“各位朋友好”、“早上好”“晚上好”。
(2)间接式
这是俗人之间常用的问候方式,多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问候语。例如:“吃了吗”“进来可好”“好久不见,都在忙些什么呢”“您这是要去哪里”等等。
2注意问候的态度
问候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尊重,所以在态度上必须要有所注意:
(1)要主动:与人相逢时,应主动去表示你的问候,同理,当有人主动向你表示问候时,应立即给予热情的回应,千万不要表现出一副冷漠不可接近的样子。
(2)要热情:热情、友好、真诚,这是问候时所要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假如是一脸漠然或者表情心不在焉,那还不如不问候的好。大体上我们应该在这样:面含微笑、目光专注、语气温婉,即要做到眼到、口到、意到。
(3)要大方:向人问候时,我们必须表现得大方自然。扭扭捏捏、腼腆害羞、矫揉造作、神态夸张,这反而会令问候变了味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注意问候的次序
如果是在正式场合,那么我们一定要讲究问候的次序,否则胡乱介绍,就是颇为失礼的表现。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我们既可以笼统地加道声:“大家好”,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问候的次序是这样的:又“尊”到“卑”、由“长”至“幼”依次进行,如果彼此之间非常熟悉,讲究不是很多,也可以由“近”及“远”地进行问候。
恰当称呼初次见面的人
称呼是指在社交中人们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有人可能会说,谁不会称呼别人呀?其实,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如何称呼别人,既是礼貌问题,又是态度问题。而且对称呼得当与否,人们还是相当敏感的。在与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中,称呼甚至能决定交际的成败。称呼得当,人家自然乐意与你交往;称呼不当,就会给交流设置障碍,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那么,如何在交际中恰到好处地称呼别人呢?一般要注意以下七个关系:
1.地区关系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土语繁多,即使同一个称呼,也因地区不同而含义迥然。比如“侉子”这个称呼,南方有些地区指体魄健壮的男子,是敬重夸赞的称呼,而北方人习惯于把“侉子”与粗俗野蛮联系在一起。所以,来到异地他乡,不了解当地的方言土语,还是以“同志”相称较为妥当。
2.时代关系
有些称呼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痕迹。比如“剃头的”“伙夫”“戏子”之类,都有轻蔑的含义,应该淘汰,而改称理发员(或理发师傅)、“炊事员”(或厨师)、“演员”(或文艺工作者)等。
不过另有一些称呼,如“先生”“小姐”“阁下”“陛下”,在某些场合使用起来还是很得体的。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在外事交谈中,称呼的使用要顺应其他国家的习惯。
3.等级关系
当代社会中的等级关系,虽然不同于森严的封建等级,但是用合适的称呼体现出上下长幼,以示亲切或尊敬,也是必要的。对年长者、知名人士要用尊称;对上级领导者或其他单位负责人可称其职务;对职务低于自己的,也要选择有敬重含义的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
4.场合关系
同一个称呼,在有些场合中使用就合适,换一个场合就不合适。比如在一般场合叫“爷爷”“妈妈”,自然而亲切,叫“祖父”“母亲”,就生硬别扭;如果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则以后者为宜。又如,一个人兼有几种身份,对他的称呼也要因时因地而定。
5.褒贬关系
有的称呼本身就带有明显褒奖的感情色彩,如“老厂长”、“老模范”、“老同志”等。称呼别人的绰号,有时有亲切感,如陈赓将军就喜欢别人称他为“小木瓜”(头脑迟钝者)等;以别人生理缺陷为绰号,是对别人人格的侮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6.心理关系
同样的称呼,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则讳莫如深。渔民忌“沉”字,假如他正好姓陈,你若“老陈老陈”叫个没完,他肯定会不高兴。同样是30岁的人,有人乐于被称为“老张”“老李”,而对于正在寻找伴侣的30岁的人,不妨叫他“小张”“小李”。曹禺剧作《日出》的顾八奶奶,唯恐别人说她老,不识相的福生当她面说:“怪不得她老人家听腻了,您想,她老人家脾气也是躁一点,再者……”没等说完,惹得顾八奶奶火冒三丈,呵斥道:“去!去!去!什么她老人家、她老人家的,我瞅见你就生气,谁叫你进来给我添病?”可见,称呼的不妥,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必将会影响交谈的效果。
7.主次关系或先后关系
在同时需要对不止一个人进行称呼时,一般来说应有个顺序,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周总理1972年2月21日宴请尼克松一行时的讲话,开头是这样的:“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一系列称呼,既恰当,又排列有序。
恰当的称呼还应考虑对方的身份。比如,一位在田里赤膊劳动的上年纪的农夫,你称他为“老大爷”较为适宜。若称之为“老先生”,似乎就含有讽刺意味。反之,在校园中,遇到一位夹着讲义从教研室出来的上年纪的女教师,你若称她“老大娘”,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只要我们对以上的事项加以注意,就能在和陌生人初次交往时显得得体、有分寸。
一般来说,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称呼陌生男子,不论其婚否,可统称其为“先生”;称呼陌生女子,则应根据其婚姻状况给予不同的称呼:称呼已婚女子,用其夫姓称呼其为“X太太”,如果对方身份较高,则应称之为“夫人”;称呼未婚女子,应统称为“小姐”;如果不清楚对方的婚姻状况,最好还是称呼对方“小姐”或“女士”比较稳妥,不管她是16岁还是60岁。称呼新结识的教育界、文艺界的人,一般可敬称为“老师”。在非正式场合向陌生人问讯时,为了表示亲近,可以用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等。
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恰当准确的称呼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对对方的尊敬或与对方的亲密程度,还能反映出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迅速地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有所注意。
即使寒暄也要有礼有节
在社交中,寒暄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有人认为,寒暄只是人们碰面时打个招呼而已。而事实上,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寒暄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得当,很有可能决定交际的成败。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常常无话可说,为了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缓解紧张气氛,可以先谈一些与正事无关的但大家都熟知的话题,比如天气、社会新闻等等,这样一来,就能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为之后深入的交流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寒暄看似简单,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但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却要花点工夫。那么,面对陌生人,如何恰如其分、颇有成效地进行寒暄呢?
1.寒暄要积极主动
在与陌生人寒暄之前,要迅速培养自己的愉快情绪,积极主动地跟对方寒暄。这样不但能表现出你对陌生人的尊重,还能向陌生人充分地展现自己真诚和进一步交谈的良好欲望。同时,积极的姿态也能充分地展现你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个性。
2.寒暄时要有礼貌
在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礼貌的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在寒暄时表现得谦恭有礼,说话文雅礼貌,才能给初识的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3.要善于选择话题
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陌生人相见的最初四分钟里,只适宜做一般性的寒暄,比如问候、互通姓名等等,以及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此时,应绝对避免提出易于争议性话题、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及大而无当的话题。寒暄的基本原则是表现出自己的亲和力,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关心。
4.要注意寒暄时的表情、姿势和语气
微笑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是众人皆知的。所以,在寒暄时,一定不要忘记展露你真诚的笑颜。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优雅的姿势,上身挺直,和对方保持目光的接触。
寒暄时的语气要轻松而柔和,富有感情,就像家中茶余饭后的闲谈一样,让对方消除戒备的心理和紧张不安的情绪。
5.不要忘记及时转入正题
在成功地营造出融洽的气氛之后,要及时转入正题。因为适当的寒暄可以缓和、营造气氛,而过多的寒暄则会让别人觉得你热情过度,从而引起别人的反感,影响交流的效果。
寒暄本身并不正面表达特定的意义,但它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寒暄就像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闷的气氛变得活跃。在正式交谈开始之前,几句恰到好处的寒暄,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中,表露出你对初次见面的人的关心,很快赢得陌生人的好感,获得陌生人的认同,达到沟通感情的目的,并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正式交谈。
递烟奉茶,门道不小
先说敬烟的礼节。在允许吸烟的场合,吸烟、敬烟也有一些礼貌的规则,只是认定“礼多人不怪”。敬烟如果一定要敬到使人头晕脑涨才罢,那是不礼貌的。
如今,在办公场所吸烟几乎都被看成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因此,只有在主人明确地邀请你抽烟时方可点烟。如果你主动地问“我抽烟你介意吗”,对方一般出于礼貌,只能回答“当然不介意”,但是烟一点着即大错铸成。你的行为已被看成没有教养。即使主人是个烟民,出于礼貌还是不要在有不抽烟的人在场时抽烟。
吸烟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不要把火柴梗和烟蒂随地一丢或不熄灭就丢在垃圾桶里。
一般认为,在以下场合禁止吸烟:
(1)很多人拥挤在狭小房间内;
(2)制作或整理资料文件时;
(3)接待室里没有烟灰缸时;
(4)在走廊或楼梯上行走时;
(5)坐在饭桌旁或在对方还未吃完饭时;
(6)在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内。
主人在敬烟前,应询问客人是否会吸烟,如有女士在座,还应征得她的同意。如果来宾较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烟时,则主人也最好不吸烟。在正式的会见、会谈或隆重庄严的仪式上,不允许给其他人敬烟,自己也不得吸烟。对宗教人士和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客人不要敬烟。
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或在商务洽谈等场合,需要敬烟时,不要直接用手取烟给客人,这样手持烟来回推让,可能使病毒、细菌传播给对方,这是很不卫生的。只要将原包打开口,把烟弹出少许,按照先客人后主人的礼遇顺序递过去,待客人取出后,主人再取出打火机或火柴,替客人点好烟。尔后自己再取出一根来吸。正在吸烟时,如果与人打招呼或说话,应将烟取下,否则将被视为不尊重对方。
如果自己正在戒烟或者不喜欢抽烟,那么即使是客人或上司敬的烟也可以谢绝。但在婚礼上,新郎或新娘敬的烟不能不接,即使自己不吸烟也要吸上几口,待人家应酬他人时再熄掉。对方一进门,主人就立刻拿烟来吸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至少等双方寒暄完毕,切入正题之后再拿出烟来吸。
当客人或上司取出香烟准备吸的时候,主动帮助点烟是表示敬意的做法,但是反复地去主动帮助点烟,反倒让人生厌。因此,在商务活动中,除非对方在口袋里反复寻找火柴或打火机,一般没有必要主动为他人点烟。
吸烟时,不要吸了一半就扔掉,也不要吸到烧手或过滤嘴边,才去熄灭。烟蒂应放进烟灰缸内熄灭,以免冒出难闻的烟味。
有的人吸烟时喜欢仰面朝天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这个技艺是不值得炫耀的。对着别人的面孔吞云吐雾,即使对方也是抽烟的人,这样做也是非常失礼的。
向他人敬烟之后,应主动掏出打火机或火柴为对方点烟。但要记住一次不要点两支以上的烟,点过两支烟后要重新打火再为其他人点烟。有人为了表示热情好客,一次打火要点许多支烟,甚至为此不惜烧痛了自己的手指。这样做其实是吃苦不讨好的。
在英国,有“一火不点三支烟”之说,即一个人拿出打火机或火柴为大家点烟,绝不能连续点三支;而要在点过两支烟后停下来,换一根火柴或熄灭打火机后再打着,然后给第三人点烟。否则,据说会给三人中的某人招来不幸。
据说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三个士兵夜间在战壕里吸烟,其中一人划着火柴给另两人和自己点了烟。由于火柴的发光时间较长,正好成了敌人从容瞄准的目标。结果一个士兵被打死了。此后“一火点三支烟”演变成忌讳之举。
再说奉茶的礼节。有客来访,待之以茶,以茶会友,情谊长久。这是我国传统的待客方式。此事虽小,却不得马虎大意。
在招待客人时,对茶具和茶叶的选择应有所讲究。从卫生健康角度考虑,泡茶要用壶,茶杯要用有柄的,不要用无柄的茶杯。目的是避免手与杯体、杯口接触,传播疾病。
茶具一般选择陶质或瓷质器皿。陶质器皿以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为最佳。不要用玻璃杯,也不要用热水瓶代替茶壶。如用高杯(盖杯)时,则可以不用茶壶。
茶叶的选择:外国人一般饮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糖、牛奶或奶油等;我国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各异,各地饮茶习惯也不尽相同。广东、福建、广西、云南一带习惯饮红茶,近几年受港澳台的影响,饮乌龙茶的人也多了起来。江南一带饮绿茶的比较普遍。北方(习指淮河以北)人一般习惯饮花茶。西藏、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大多习惯饮浓郁的紧压茶。就年龄来讲,一般地说,青年人多喜欢饮淡茶、绿茶。老年人多喜欢饮浓茶、红茶。
喝茶时对茶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其色、香、味。色,即水色,以液艳色秀,水底明净为上;味,即滋味,以味醇甘鲜,苦而不涩为妙;香,即香气,以甘香清郁为佳。
沏茶之前,要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最好当面洁具,这样可以使客人喝起来放心。还要特别注意检查茶杯或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若有是不能用来待客的。
奉茶的时机,通常是在客人就座后,开始洽谈工作之前。如果宾主已经开始洽谈工作,这时才端茶上来,免不了要打断谈话或为了放茶而移动桌上的文件,这是失礼的。值得注意的是,喝茶要趁热,凉茶伤胃,茶浸泡过久会泛碱味,不好喝,故一般应在客人坐好后再沏茶。
上茶时一般由主人向客人献茶,或由接待人员给客人上茶。上茶时最好用托盘,手不可触碗面。奉茶时,按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先主要客人后其他客人的礼遇顺序进行。不要从正面端来,因为这样既妨碍宾主思考,又遮挡视线。得体的做法,应从每人的右后侧递送。
陪伴客人品茶要随时注意客人杯中茶水存量,随时续水。每杯里茶水不宜斟得过满,以免溢出洒在桌子上或客人的衣服上。一般每杯里应斟七分满即可,应遵循“满杯酒半杯茶”之古训。如用茶壶泡茶,则应随时观察添满开水,但注意壶嘴不要冲客人方向。
不论客人还是主人,饮茶要边饮边谈,轻啜慢咽。不宜一次将茶水饮干,不应大口吞咽茶水,喝得咕咚作响。应当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如遇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切不可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更不要吃茶叶。
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谢谢”说不好也会惹人恼
感谢起着调节双方距离的作用。但有时,感谢也起着拉大距离的特殊作用,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中有意使用一些彬彬有礼的感谢语,来显示自己对恋人、亲人、密友的冷淡态度,拉大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谢谢”并非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随便使用的。要运用好“谢谢”这种交际礼节,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谢谢”不要说得太多,客气话的过剩足以损害气氛。比如你到朋友家去。一进门,朋友递过一双拖鞋,你忙说“谢谢”;朋友请你落座,你又说声“谢谢”;朋友递过一杯茶,你仍没有忘记说声“谢谢”。这在朋友之间便是大可不必了,因为这里的“谢谢”已显得多余,在朋友之间会生出生分感,在外人看来,又近于虚伪了。
2.说“谢谢”也要适度,有一定的分寸感。有人替你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也许只是举手之劳,比如你提着水壶,他帮你拉开了门,这时你只说声“谢谢”就够了。如果连连:“谢谢、谢谢、太对不起了,如此劳烦,实在过意不去,太过意不去……”就显得太过分了,听的人也难以受用,因为他实在没有什么让你“过意不去”的地方。
3.说“谢谢”的时候,要声情并茂。如果冷冰地道声“谢谢”,那就变成嘲讽或轻蔑了;如果是平平淡淡地说声“谢谢”,也会让人觉得你的感谢言不由衷,像例行公事似的,别人会想,你不想谢就别谢算了,何必勉强呢?只有发自内心的“谢谢”,才能使人听来感到自然、亲切。
4.说“谢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你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她)表示感谢,一般会有好效果;如果面对的是一群人,千万不要单独挑出一个人表示感谢,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别人,也会使被感谢的人难堪。
5.说“谢谢”的时候,要针对交际对象的不同心理需求。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动机或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这个人进行感谢。因此,感谢者就应首先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特别是小伙子对姑娘表示感谢,更要对“感谢动机”这一行动采取慎重的态度。比如你说:“谢谢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这话就很容易造成误解,还不如只对对方行为本身进行感谢。
让眼神始终处于“放电”状态
“眼是心灵之窗”,眼的奥秘在于它会毫无保留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反映人的思维活动。
所以说,从一个人的眼睛中通常能够反映出他的整个内心世界。
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其目光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特别是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注视对方,不应该躲闪或者游移不定。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目光要注意对方,专心、温和、充满热情。
人际交往中诸如疲倦、冰冷、呆滞、漠然、轻蔑、惊慌、敌视、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更不要对人上下打量,挤眉弄眼。
还有一种眼神叫“凝视”。各种凝视都有不同的作用。在洽谈、磋商、谈判等场合,凝视对方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也是一种凝视,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亲密凝视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有一位男记者在对女性做采访时,常有这种体验:对注视他的女性要比不注视他的女性更有好感。而且经过在面试时候的测验,也表明如何选择候选人也与是否注视着主考人有着很大的关系。注视,或是看一个人,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视线接触”。这种视线接触越频繁,对方也越会产生好感。我们应该学会被对方注视。把自己和对方换一个位置的话就会明白。如果是讨厌的人,也不会想去看他一眼。
相反,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就总会去盯着他看。所以注视着你的人,也对你抱有一定的好感。用温柔的、亲切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话,对方也会产生“他为什么这样看着我呢?”“有机会的话,和他聊聊看!”之类的想法。如果遇到了你喜欢的人,先从注视他开始。
社交中一双真诚而热情的眼睛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眼睛会说人们内心深处的话,它表明了你对人家的好感。充满善意的眼睛不一定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但只要真诚,同样可以赢得人们的好感,让人难忘。
有人说“眼斜心不正”,其实不准确,应该说“眼邪心不正”。心术不正的人不光是喜欢斜视,而是“邪”视,就是眼神中透出邪恶的光。
孟子说过,看人胸中正与不正,要看他的“眸子”,正直的人眼光是光明坦然的,不正的人眼光是怯懦而灰暗的。曾国藩也说过:一个人目光闪烁不定,这个人定非善类。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如果遇到一个人,眼睛急速地躲开你的目光而闪烁不定,你心里就会很不舒服。我们相信自己的人品,但从仪态上也不要染上这些坏毛病。
眼神不能滥用。自然眼神是语言表达的得力助手。眼睛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表达比言语更深切、更微妙的含义。许多动物不会说话,却会瞪眼,其目的是向对手发出威胁的信号。蝴蝶经过长期进化,翅膀上的斑纹越来越醒目,这种斑纹会使其他动物误认为是猛兽的怒目,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眼神可以显示出人的喜悦或冷漠,每一种眼神都有特定的含义:明亮的眼神表示心情愉快;平静的目光表示温和善良;灵秀的目光表示聪明智慧等等。可见,在交际活动中注意眼神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眼神应该智慧、诚恳、明亮、平静、友好、坦然、专注、坚定。切忌挑逗、仇恨、轻佻、卑琐、轻蔑、奸诈、愤怒、凶狠、阴沉、游离、茫然的眼神。
眼神是一种在社交中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的表情语言。人们历来重视眼睛对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思想感情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显示出来。从理论上讲,眼神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一是视线长度。在我们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注视对方的时间是谈话时间的一半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比例,说明我们对对方本人比对方的话更感兴趣;低于这个比例,说明对二者都无所谓。交谈时的其他眼神表现,总的讲要灵活自然。对一般的谈话对象,不要长时间凝视,否则就会让对方有被侵犯的感觉。
二是视线方向。谈话时,我们注视对方的部位可以显示我们与对方关系的亲疏。在生意、谈判、商务等场合,要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就是双眼和前额的中心位置。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别人也会感到你有诚意。所以,这是把握住谈话主动权和控制权的重要因素。
笑容是社交中最美丽的音符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无论对方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多么难以相处,都不会拒绝一个善意的微笑。
一辆警车正追赶着一个持枪抢劫的歹徒。走投无路的歹徒拎着巨款跑进了一所居民楼,闯进了一扇虚掩的门。一个身材颀长的女孩正背对着他坐在窗前插花。
听到了声音,她转过身来。歹徒惊呆了,因为他看见一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而且她竟是一个盲人!女孩幸福地笑着说:“你是在电视上知道我的吧?没想到,在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家都这么关心我”!
歹徒突然对这个女孩产生了好奇:“你刚才说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是啊,我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我最多活到19岁。再有几天就是我18岁生日了。”
“我为你感到遗憾,你和我一样,要是能有更多的钱也许你会很快乐地生活下去!”歹徒苦涩地笑笑。
女孩微笑着说:“你说错了,现在虽然没有钱但我感觉到了活着的快乐,我反而为那些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金钱的人感到可悲!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快乐与否跟金钱无关。”
“你的插花真美,就像你的微笑那样让人着迷。我要去上班了,再见!”说着,便走出了她的家。
荷枪实弹的警察没费一枪一弹就抓获了歹徒。警察给他戴手铐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请不要惊动那个女孩,更不要告诉她刚才发生的一切,好吗?”
一周后,在当地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后续报道中引述了劫匪发自肺腑的话:“我最应该感谢的是她的微笑,如果没有她那粲然的一笑,根本就没有使我俩活下来的机会:她会死在我的枪口之下,而我则会在负隅顽抗中死于乱枪之下!是她的微笑救了她自己,也救了我。虽然她是一个盲人,但她显然懂得微笑对一个人的伟大意义”。从这则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微笑的力量。微笑的作用是无穷的,力量是强大的,像一缕阳光照进人们的内心深处,驱走了黑暗与阴霾。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没有方向,那么试着对他人微笑吧,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更是最有效的办法。
世界顶级化妆师曾说:“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微笑是美丽的使者,是最有价值的配饰,如果能用微笑装扮自己,不仅能提升气质,更能提升他人心中的好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看看杨贵妃就知道微笑的力量了。
微笑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人有感情,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必须隐藏内心的感情而不能将其表露出来。当人们不想流露内心的想法时,一个的微笑往往能将问题掩饰,让一切看起来云淡风轻。
微笑也是缓解人际问题的一剂良药。当双方的关系陷入一个不自然的局面时,一个恰当的微笑往往能让不愉快烟消云散。微笑的作用是世界通用的,无论国籍语言、种族身份,仅仅一个微笑,所有人都会明白其中友好的含义。
因此,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人们的认可与好评,就要学会使用微笑,用微笑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自身形象。然而,微笑有很多种,不同的微笑着不同的含义,要想成功实现微笑的价值,还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微笑。
1.真诚的微笑
成功的人际关系离不开真诚的微笑。人们每天都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需要一些约定俗称的客套语来表示礼貌与友好,然而,没有什么语言比得上一个微笑的作用。这个微笑要发自内心,充满真诚,因为真心的微笑是可以看出来的。如果在与周围人接触时,适时的用真诚的微笑表示友好,一定能用美好的心意感染他人,而他人也会用真诚回报我们。
2.友善的微笑
人与人之间难免出现摩擦与误会,但是如果任由他们扩大发展,一定会成烈火燎原之势,最终殃及自身。所以,大度与宽容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处境的尴尬和自尊心的需要,人们很难用语言解决所有问题。这时,一个善意的微笑将会替代所有语言来解决问题,将不快与矛盾化解,因为对方感受到了善意与真诚。
3.歉意的微笑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而这些错误很可能对他人造成影响。这时,除了道歉以外,还要用歉意的微笑化解对方心理的疑虑。因为,从微笑中,对方能够看到你道歉的诚意,感受到你的认真负责,有所担当。也会因此对你产生积极的印象。
4.信服的微笑
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绝对不会是桀骜不驯,高傲自大的。只有虚怀若谷,谦虚随和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和爱戴。因此,当他人取得成绩时,应该报之以泰然的态度,而不能因为他人的优秀而表现得很不服气,甚至产生嫉妒心理。人都要力争上游,但是绝不能表现的有失风度。要试着泰然的接受他人的成绩,如果对其报之以信服的微笑,要胜过很多句恭喜之类的祝贺的话语。信服的微笑不仅会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胸怀,还会迎来他人的好感,因为没有人不喜欢欣赏信服自己的人。
5.职业的微笑
有一些职业主要和人打交道。这类的职业最重要的业绩保证就是良好的人缘。比如销售类行业,从事这类职业的人需要经常性的与他人打交道,而他人的印象也往往决定着销售的业绩。身处这类职业的人如果能够经常带着职业的微笑同客户打交道,一定会赢的更多人的好感,让业绩更上一层楼。
6.礼貌的微笑
在正式场合往往会有很多必要的礼仪。可是,却有很多人将这种礼仪变成了不得不应付的程式化过程,他们表情冷漠,很容易看出内心的不情愿。而这类人给人的印象也往往是消极的。所以,如果能够在表现必要的礼节时带上微笑,一定会给他人留下难忘而美好的印象,这对人际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舍得微笑,收获真诚;舍得微笑,收获善意;舍得微笑,收获尊敬;舍得微笑,收获友情;舍得微笑,收获成功,舍得微笑,收获人生。带着微笑面对周围的人,带着微笑面对生活吧!
修养始终是你最高档的名片
良好的修养可以作为财富。对于有修养的人,所有的大门都向他们敞开。即使他们身无分文,也随处可以受到人们的热情款待。一个举止得体、谦和友善、助人为乐、颇具风度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必定是畅通无阻的。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养成了文明的举止习惯,就等于为自己开启了社交的大门,所有的一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很多人甚至还可能主动找上门来。
巴黎有家名为“廉价商场”的商店,店面很大,里面的员工数以千计,产品也应有尽有。这家商场有两个颇具特色的特点:一个是童叟无欺,不管谁来买,商品都是一个价,且价格都很低;另一个是,他们非常注重自己员工的素质,员工必须尽一切努力做到让顾客满意。凡是其他商店能做到的,他们都必须做到,还要做得更好。这样,他们就给每一个来过“廉价商场”的顾客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这个商店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最后还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店之一。
还有一个贫穷的牧师,他的经历也相当奇特。有一次,他在教堂门口看到几个小青年在捉弄两个身着古旧样式衣服的老妇人。他们的嘲笑使老妇人非常窘迫,以致不敢踏进教堂。牧师见后主动带着她们走入里面坐了下来。两个老妇人尽管和这个牧师素不相识,但这之后却把一笔很大的财产留给了他,他的好心得到了好报。
修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文明的举止足可以起到替代金钱的作用,有了它就像有了通行证一样,随处畅通无阻。有修养的人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享受到一切,他们在哪里都能让人感到有如阳光般的温暖,处处受人欢迎。因为他们带来的是光明、是太阳、是欢乐。一切妒忌、卑劣的心理,遇到他们自然也就会举手投降了,你想,蜜蜂又怎会去蜇一个浑身沾满蜂蜜的人呢?
英国政治家柴斯特·菲尔德说:“一个人只要自身有修养,不管别人的举止多么不恰当,都不能伤他一根毫毛,他自然就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会受到所有人的尊重;而没有教养的人,容易让人生出鄙视的心理。”
说到这里,不仅想起一个故事:
有位男士非常向往绅士风度,于是他来到一座绅士会所,希望能够有所收益。
刚刚进门,一位女侍应生由于走得急,不小心将托盘中的酒洒到了他的礼服上。这位男士眼见自己新做的礼服被弄脏,不禁怒由心生,破口大骂:“混蛋!你走路没长眼睛啊!竟然弄脏了我的礼服!真倒霉!”
尽管女侍应生一再道歉,但该男士依旧不依不饶,骂个不停,弄得那女孩子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这时,会所的女主管走了过来,说道:“先生,真对不起,她是刚来的,不懂规矩,我代她给您道歉。”
“道歉?!道歉就能让我的礼服变干净吗?它可足足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说着,该男士又骂了起来。
片刻之后,女主管问道:“先生,请问您来这里是做什么的呢?”
“我是来学绅士风度的,谁知道遇上这么个不长眼睛的,真倒霉!”
“那么,我来教您吧。”女主管说着,走到一位正在谈话的男士身边,故意将酒洒在了对方的礼服上。
“哦,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对方连忙起身,对女主管施了一礼,关心地问道:“我没有吓到您吧?”
女主管转向骂人的男士:“你看,这就是绅士风度!”
那位男士满脸羞红,逃也似的走出了会所。
当别人无意冒犯你时,你是会“得理不饶人”,还是会一笑了之?此时此刻,请一定要慎重选择哦!因为这足以体现你的风度。
诚然,装扮得漂亮的确是一件好事,会引来大家的交口称赞。但这种外在美毕竟是比较低层次的美,它不应该妨碍我们去追求真正生活中更高层次的美。一些人错误地将所有精力、所有时间以及全部收入都放在了衣着上,却大大忽略了内心的修炼,忽略了他人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这种关心外在胜于关心内在的行为往往是很不可取的。
要知道,良好的举止足以弥补一切自然的缺陷。通常,一个人最吸引别人的,不是容貌的魅力,而是举止的优雅。古时候,希腊人认为美貌是上帝的特殊恩宠,但同时,如果一个具有美貌的人没有同样美丽的内在品质,就不值得我们欣赏了。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外在的美貌其实是某种内在的美好气质的反映,这些气质包括快乐、和善、自足、宽厚和友爱等。政治家米拉波是一个有名的丑男,据说他长相难看,但却没有人不被他的风度所折服。
性格的美就如艺术的美,在于它的少有棱角,线条始终保持连续、柔和的弧形。有很多人的心灵之所以不能更上一层,向世人展示更优美的品质,正是由于个性中存在的棱角太多。无论有什么样出色的品质,一旦表现出粗暴、唐突、不合时宜,其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受损。而事实上,只要我们多加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即可。
亚里士多德曾描述过一个真正具有教养的绅士应该是什么样的:“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一个宽宏大量的人都会追求行事适度。他不期望人们的欢呼喝彩,也不让别人对他嘲弄贬低;成功的时候不会得意忘形,遭受了失败也不愁眉苦脸。他不会去做无谓的冒险,不会随随便便谈论自己或者别人;他不在意别人的诽谤,也不会对人委曲求全。”
真正有教养的人就应当表里如一。宝石上光之后尽管更亮,但首先它必须是颗宝石。而一个真正懂得做人的智者是举止温文尔雅、谦逊知礼、不会轻易动怒、更不会主动挑衅的人。他从不恶意猜测别人,更不用说自己会去做罪恶的事了。他努力克制欲望,提高自身品位,出言谨慎,尊重他人。他可能会失去一切,但绝不会失掉勇气、乐观、希望、德行和自尊。这样,即使他没有了一切,他仍然是一个富有的人。
隐藏喜怒,既是礼节也是策略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
话说诸葛亮在“追”妻子黄月英之时,登门拜访岳父。当时,诸葛亮年少气盛、意气风发,又想在岳父面前大肆表现一番。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直至走出岳父家门,诸葛亮还沉浸在自己的表现中,走起路来慢慢悠悠。片刻之后,黄月英跑来,手中还持有一物。诸葛亮心想:难道此事未来岳父已经同意,派月英前来送定情信物?正在他“想入非非”之时,黄月英已到身前,顺手将所持之物递来——原来是一把羽扇。只听黄月英问道:“诸葛先生,你可知我送你羽扇是何用意?”诸葛亮回答:“礼轻情意重”。黄月英接口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刚才你与家父谈论天下大事时,我站在一旁观看。您在谈到刘备先生三顾茅庐时,眉飞色舞;在谈到国之未来时,意气风发、满是雄心壮志;在讲到曹操与孙权时,又一脸忧愁。你为人未免过于直露,将来又如何担当匡扶汉室的大任呢?所以我送一把扇子,让你以后用来遮挡一下自己的表情。”从此以后,也就有了羽扇纶巾一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情节不免过于夸张、荒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极富深意的哲理:做人,无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都应泰然自若,切不可轻易将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溢于言辞,要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为情绪所控制,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才足以担当大任。
你必须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但凡有一定阅历的人,或多或少都练就了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会依据你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及时调整与你的相处方式、寻找对付你的方法。因此,必要隐藏一下自己的真实情绪,对你而言未尝不是一种保护。
小晴是一个脸上挂不住事的女孩,就职于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她的上司属于半路出家,是个外行人。在有关设计风格的问题上,上司较看重市场效应,而小晴则侧重追求艺术上美感,因此二人的观点很难达成一致。
一次,小晴的设计方案又遭到了上司的否决。上司认为,小晴的设计没有感觉,很难吸引大众眼球。待上司转过身时,小晴马上投以鄙视的目光,谁知上司突然回过头来,正与小晴的目光撞个正着。眼见小晴如此看着自己,上司不悦地问道:“怎么,你认为我说错了是吗?”
“没……没有啊。”小晴结结巴巴地掩饰着。
此后,上司再也没给过小晴好日子过,工作中总是故意给她“穿小鞋”。不久之后,小晴就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与小晴一样,他们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往往被人一眼就看穿了心思,这就是一种不够成熟的表现。从心理学上讲,就是不懂得掌控自身的情绪。
纵观古今中外,很少有成功者会因外界影响而时喜时优的。当然,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可能做到麻木不仁。但要记住,高兴的事我们挂在脸上无妨,不良情绪请尽量将它藏在心底,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换而言之,我们需要一个面具来伪装自己,这个伪装与虚伪无关,它只是我们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为求自保而实施的障眼法,只要你不用“伪装”去伤害别人,你就依然是真实的。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让喜怒不形于色,终有一天你会成为别人眼中那个“成熟稳重”“值得依赖”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