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教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目标胡金全

陆容声大口秃噜秃噜的嗦着面条。

嘴角带着两点黑酱。

满足的叹口气。

“没办法,打小就好这一口,尤其是这一瓣蒜,我就是为了这瓣蒜,才吃的这碗炸酱面!”

“你和你老豆倒是一点都不像!”

李汉祥叹息一声。

随即面色又有些黯然。

想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对自己最重要的两个人先后离去。

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也就是他这人一贯以来就是这般性格,还能撑得住。

“咦?这碗炸酱面是给谁的?”

李汉祥好奇的看向了自己身旁伙计端上来的另一碗面。

他本以为这碗面是点给陆容声身边随行的那个冷峻少年的。

但没想到,却没见到对方的身影。

而且假如是那少年的面,那么应该放在陆容声身旁才是呢!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

“李黑子,你现在够可以的呀,请我吃面都打发保镖过来请了,去了一趟台岛,真混出去了,干脆把咱哥们也带着一块过去,跟你吃香的喝辣的!”

走进来的这个人,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有点娃娃脸的感觉。

看起来面目有些憨厚,又带着几分书卷气息。

一进门就看到了面朝他坐着的李汉祥。

顿时一脸惊喜的打着招呼自顾自的过去,坐在他的身边。

这才看到对面坐着的陆容声。

“你朋友啊?”

李汉祥苦着一张脸。

“不是朋友,是我的老板,这可是我的大金主,小胡,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陆老板的独子......”

陆容声抹了抹嘴角的炸酱。

伸出一只手。

“你好,久仰胡导了,陆容声!”

被叫做小胡的男子有些受宠若惊的起身。

伸出两只手和陆容声的手握在了一起。

“知道胡哥你喜欢吃炸酱面,今天这顿饭是特意请你的,他呀,就是个陪吃陪喝的!”

说着陆容声还指了指李汉祥。

小胡愣了一下。

嘴巴张开,冲李汉祥比划着口型。

那意思这位是怎么知道我的?

李汉祥无言的摇摇头。

他自己还一头雾水呢!

他现在越发有点看不清这位陆公子了。

看起来年纪轻轻的模样。

行事和他父亲截然不同。

身上带着一股自来熟的架势,尤其是那吃面的姿态。

莫名的让人亲近起来。

“先尝尝,这家店的炸酱面做的还算正宗,不过可惜的是外头的,怎么也吃不出家里做的那个味道,哪天你们来我家里,我亲自下厨给你们做!”

“吃吃吃,不用和我客气!”

小胡有些茫然,不过炸酱面算是他的爱好。

拿起筷子,顺手接过了陆容声递过来的一瓣蒜。

脸上的疑惑之色越来越浓。

这位陆大少爷到底什么来头?

真是南洋来的,不是北平城来的?

李汉祥搅拌着面条,头也不回地说道:“先吃吧,待会儿这面条凉了可就不香了!”

于是三个年纪不同的男人,蒙头秃噜秃噜的狂嗦面条。

陆容声吃的最快。

面条下肚,满足的擦了擦嘴巴。

舒服地以一个极其不雅的姿势斜躺在椅子上。

然后随手懒散的从包里拿出来一叠薄薄的稿纸放在桌上。

看着小胡好奇的目光。

“不急不急,吃完再说!”

陆容声笑眯眯的看着对方。

“伙计,再来三碗面汤!”

原汤化原食。

陆容声悠闲的喝着面汤。

打量着面前的小胡。

这位可是真正的大师。

胡金全!

说起出身,这胡金泉和李汉祥可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

都是在BJ长大,且后来到香港发展。

都是从美工开始做起。

然后又都是以演员身份转幕前,再由演员转导演。

岂止是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因此这两个人特别是情投意合。

像这样的早早的就拜了把子,结为异性兄弟了。

直到1955年兄弟俩所在单位永华倒闭了。

李汉祥转投了邵氏,胡金泉就跑去电台工作。

当时他办公室的领导就是日后邵氏副手邹纹怀。

等到胡金全马上就要转正要去美国总公司工作了。

他的好兄弟李汉祥来了。

说邵氏这个地方挺好的,你和哥们一起来吧。

这真是烟囱里招小手,竟把人往黑道里引。

就这么着胡金泉也进了邵氏,又和李汉祥混到一起了。

当时李汉祥已经成为了邵氏的新导演。

他就让胡金全在他的首部大作《江山美人》里出演了本片的男二号大牛。

小胡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是发挥了他北方人特有的曲艺天赋。

打竹板说快书,讲起逗趣台词来。

都有那么一种香港电影格格不入的相声味。

等到李汉祥彻底发了迹。

他就开始让胡金全在《梁祝》《玉堂春》这样的黄梅调电影中做执行导演。

但胡金泉并不喜欢黄梅调。

他喜欢的是京剧。

相比之下他们黄梅调节奏的太慢。

所以只能勉为其难的去拍一拍。

所以这两人的关系简直就是好基友加死党。

但偏偏在艺术主张上又尿不到一壶里。

陆容声今天约见李汉祥,有一半的原因就是为了和胡金全搭上线。

在李汉祥的助攻下,把他忽悠在自己的手下。

这样的人才放在邵老六手下,完全就是浪费。

要知道,虽然胡金全和李汉祥在后世被称为邵氏四大导演之一。

但严格说起来,胡金泉给邵氏只拍了两部电影。

一部就是他的处女作,《大地儿女》。

胡金全非常喜欢老舍先生的作品。

他便以老舍的小说《火葬》基础,又参考了一部分《四世同堂》的情节。

拍出了这部电影。

故事上,大体可以总结为抗日战争期间小镇百姓组成游击队打RB鬼子。

胡金全的文人情怀,让他更着力于刻画当地百姓的风土人情。

以及他们面对战争史的心态转变。

艺术属性略大于商业属性。

拿了不少奖,但票房表现非常一般。

邵毅夫当然对此非常不满。

我们做电影是为了赚钱的,可不是为了让你拿奖的。

胡金全此时已经心里不爽了。

窝了一肚子的火气。

等到后来他拍出了新派武侠开山之作的《大醉侠》以后。

名声大噪的胡金全反而出走邵氏,独自去台岛发展。

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