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阎老西的如意算盘(2)
“倒也是,哈哈。”
“这次算你过关,”老阎拍拍陆遥肩膀“但下不为例,以后去哪都不要忘记报备,清楚吗?”
“小子明白,下次一定留下联络人。”
“坐吧!”老阎指了指座位。
“你这次先回的陕北,家中如何?”老阎问起家常。
“父亲的身体还好,家中那几个厂子现在都是他在管。大哥刚做上师长,整天在忙着编练部队。母亲则在家中忙着带我与大哥的几个孩子。”
“唉,你父亲也是,离了乡土跑井岳秀那开厂子,连过年都不回来。怎么着,忘了代县才是你们老陆家的根了?”老阎敲着桌面说道。
阎老西有点恼火,这姓陆的一家子都是人才,老的能经商理财,小的一个能统兵能打仗,一个能冶物制器。可最后却让井岳秀捡了个大便宜。
“那不都是怕了东洋鬼子吗?”
“哦,在你阎叔这还能不放心?”老阎一语双关。
“在太原现在自然是放心的,可咱们也要未雨绸缪吧。现在安全不代表以后安全。”陆遥觉得是时候提醒老阎准备太原兵工厂的搬迁工作了。
“你意思是我的山西会被日本人占了?”阎锡山眯了下眼。
“阎叔,时局如何就不必我多说了,小子冒犯地反问您一句:你怎么就认为日本人占不了山西?“陆遥大胆问了一句。
“哼,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自古以来,山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我守好几处关隘,日本人还能插翅飞过吕梁与太行?”老阎嗤之以鼻。
不是阎锡山自大,一来翻一翻山西的地形就知道山西就是由几道大山大河围起来的几个中央盆地,出入都有易守难攻险峻的关隘;二来他暗地里与老同学土肥原贤二达成过协议,只要他不高举反日大旗,日军可与他相安无事不会进攻山西。
第二点老阎自然不会与陆遥分说,但第一点已经很有说服力了,上辈子老阎认为娘子关地形险峻,日军不会舍易求难,再加上老阎误认为日军进攻娘子关前,石家庄可拖延其脚步,到时再增兵也无妨,所以只是派了保安团前往娘子关守卫,结果石家庄的国军只是坚持了几天就撤到了河南,导致老阎守在忻口完全没有意义,最后只能撤回太原。
“阎叔,长城抗战时咱们晋军也算是接触过小东洋,你认为日军的战斗力如何?此时在华北的二十九军能挡得住他们吗?”
“en,“老阎想了下“不能,几十万的东北军、中央军都抵不住,何况是他宋大刀。”
阎锡山有留日经历,对鬼子的战斗力自然也是清楚的,也迷信鬼子的战斗力,所以后来才有了雇佣鬼子打内战的事。
“日本在华北咄咄逼人,当日军要侵吞华北时,又岂会放过我们山西?因为我们山西是“华北锁钥”“华北屋脊”,要占华北,则日本人必会打我山西啊!”
在华北平原望去,山西就是一个耸立的堡垒,不敲掉山西,日本人就算是占了华北晚上也睡不着。
“这、这……”老阎有点方寸大乱,原本在他心里土肥原贤二的保证还是有效的,这是他断定日本不会攻打山西的最大倚仗。但陆遥此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日军必定攻击山西的理由,让他情不自禁对土肥原贤二的保证起了疑虑。
看到老阎的样子,陆遥脑子一转就想到了老阎的小九九“阎叔,日本人是不是答应了你什么?”陆遥小声问道。
阎锡山不答,皱着眉好一会才长叹口气说道:“唉,你是不是看轻你阎叔了?觉得你阎叔是个卖国贼?”
“在其位,谋其政。这山西是阎叔你筚路维艰,辛苦谋了二十多年才打下的,小子我又如何敢看轻您?”
是啊,苦心经营二十载,才造就了阎锡山这个山西土皇帝。中原大战后,老阎没了问鼎全国的心气,苦心积虑,心心念念的都是保住山西这一亩三分地,日本人正是看出这点,才把他忽悠瘸了,就算是退到了陕西,老阎也挣脱不了日本人甩的直钩。陆遥现在想的是怎么让他认清当前的形势。
“如今我也不瞒你,土肥原贤二曾私下与我说:只要我不明确反对日本,那日军就不会进攻山西。”
原本的阎锡山曾洋洋自得:“在中国会走日本路线的,只有我阎锡山一个人。”。在“七七事变”后还坚持认为日军就是打华北也不会进攻山西。
“阎叔,正所谓当局者迷。那小东洋连白纸黑字的协议也是说撕就撕,暗地里的承诺又如何济事?要我说,想让小东洋不打山西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阎锡山起身急切地问道。
“办法就是阎叔你投降,当汉奸!”
老阎一下子瘫回椅子“这算什么办法?这汉奸如何做的?”
陆遥看老阎没注意,撇了撇嘴:MD,要不是徐永昌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你老阎公开投敌就成定局:因“晋西事变”阎锡山与我D交恶,加上老蒋的挤兑,老阎是真准备投敌反G的。
“这汉奸自然是做不得的,要真做了,先不说手底下有多少人肯跟着阎叔你,阎叔你在呃们山西百姓心中的地位还有吗?阎叔你掌管山西的合法性也会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日本人说的作数吗?”
此时汪填海还未公开投敌,阎锡山对于作汉奸这事顾虑还是很大的。
“我自然是知道的,可形势逼人,如之奈何?”
“不知阎叔对G党怎么看?”
老阎一听,挺直身体警醒起来。
“你问他作甚?”
刚结束的“东征”让阎锡山损失惨重,刻骨铭心。
“宋明轩看样子没什么心计,可现在他在HEB省主席的位置上我看是做得极好的。”陆遥没回答老阎,却说起宋哲元。
阎西山听后沉思起来,过了会才恍然大悟,说道:“你是想让我学宋大刀在G府与日军夹缝中求生存?”
“对,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像宋明轩。H军我们打不过,ZY军我们也打不过,那就要考验阎叔您的智慧了,只要让两方觉得在山西的事务离不了阎叔你,我们才能真正生存下来。”
阎锡山没说话,默默在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但他对H军的顾虑太多,认为红军理念是他的根本大敌,两者实为水火不容也。
“阎叔只怕还不知道吧,”陆遥准备打破老阎的心理防线“陕西现在几方都已达成默契,很快仗就打不起来了。”
阎锡山一惊,“你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投共了?”
“投共倒不至于,张学良那我不知具体如何,但井帅与杨主席肯定与H军达成默契甚至是秘密协议,我哥上回与H军商议俘虏遣返问题时,就没有通过第三方,而是与红军直接联系的。”
没有通过第三方证明井岳秀和杨虎城与红军必然有直接联系的渠道,阎锡山看着陆遥,突然一激灵:这陆家莫非投共了!
又转念一想:“不可能啊,这陆家与共党是天然的阶级敌人,又岂会投共。”
阎锡山心底一阵晒笑,自己这是想哪去了。
陆遥要是知道老阎想法,肯定嗤之以鼻:你这是见识少了,过个十几年让你看下KMT是怎么把一帮子资产阶级逼到G党那边的。
“井帅与张学良都让红军打怕了,现在陕西连中央军都调往南方,H军在陕西算是站稳了跟脚。”
36年6月,红军在陕西面临的是一片大好形势——林育贤把苏联要在远东地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信息带到陕西,接着共产国际和红军谈合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苏联将军火运到XJ与内蒙的边境地带由红军派人接收。在此形势下,教员萌生了个大胆计划,即联合东北军控制西北地区,形成一个战略纵深更大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形成后以兰州为中心,建立西北抗日联合政府,由张学良担任政府主席与抗日联军总司令,到时根据地将囊括陕西、甘肃、XJ、宁夏、青海拥有广阔纵深,而且背靠苏联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援助。这方案要真能实现,只怕张学良还真可能打回东北老家。
至于担当围剿红军主力的中央军——跑南方镇压广东佬与广西佬去了。
这事挺滑稽的——1936年6月1日,陈济棠联合李宗仁在广州宣布独立,成立了“抗日救国军”,自任首脑,史称“两广事变”。
说“两广事变”滑稽,是因为这“抗日救国军”是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的,日本人不但向粤桂派出大量顾问,而且还援助了大批军火与飞机。
早在西南派成立时就与日本人取得联系,胡汉民等为了反蒋与日本人勾连甚深。而陈济棠反蒋也是筹谋多时——根子在校长整编时,粤系只获得拨款425万,远远少于维系部队所需的700万。
事变的导火索是校长准备借着胡汉民的死,撤销西南政务委员会,结束两广的半独立局面。
陈济棠认为此时也到孤注一掷的时候了,而且自己起事的成算也大,一是大家兵力半斤八两,粤桂加起来超三十万;二是自己此时财政充足——倒卖钨砂发了大财;三是自己大哥陈维周偷偷给校长相面,认为校长气数已尽,36年有一大劫——这是最重要的。(确实是有一大劫,可是却是在西安)
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粤军底下人都清楚这“抗日救国军”是怎么回事,都不愿跟着干。早已同校长暗通款曲的余汉谋首先投蒋,接着粤军空军司令黄光锐带着几十架飞机也投蒋而去。一时间陈济棠在粤军的势力被连根拔起。
陈济棠只感大势已去,心灰意冷下卷了700万跑香港去了。(“七七事变”后,陈济棠又把那700万给了G府抗日)
至此,在中国近代史占一席之地的粤军就此风流云散。
校长通过分化收买等手段收拾完广东佬,紧接着对势力不及粤系的新桂系准备直接动用武力镇压——这受到全国各界的反对,因为此时大家都已形成共识:要抗日不要内战。
李宗仁、白崇禧也是精明,先是率部缩回广西,并马上将所有日本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悉数礼送出境。
经过商量,人称民国三个半军事家的那半个的刘斐更是对李宗仁、白崇禧说:“你们只有抓住抗日的牌子不放手,死了才有板子埋。”所以他们决定:以破釜沉舟之计,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打算,抓住抗日救国的旗帜不放,用持久战和蒋氏纠缠到底,即使失败,也是为了抗日救国,虽败犹荣。
桂系那“抗日”口号喊得震天响,让校长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打吧,全国各界说你破坏抗战,不打嘛,又不想放弃如此大好机会。于是校长开始离间分化桂系,结果那桂系与粤系刚好相反,人势力不大但团结啊,黄绍竑更是把校长给的糖衣炮弹的糖衣吃了,炮弹打了回去,双方你来我往,扰攘了2月。
在各方的调停下,9月6日,校长公开委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继续执掌广西;桂系看到校长递上的梯子,自然也是就坡下驴,9月14日,李宗仁、白崇禧发表通电,表示服从南京。“两广事变”这出滑稽戏才告结束。
不过李白二人给日军留了个彩蛋:一年后,空袭桂林的日本飞行员惊讶得发现,拦截他们的是去年“赠送”给李宗仁的日本91式战斗机,上面坐着的飞行员也是日本明野飞行学校“免费”培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