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才能管好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制造型企业变革路径

一、经营规范化

中国制造的“原罪偿还”正当时。以往的人际关系优势、区域优势、资本优势正逐渐消失,依靠传统路径,中国制造业无法实现转型升级。企业要规范化经营,做好经营的风险管控。从现实来讲,现在许多制造型企业已经过了原始的生存阶段,企业家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经营规范的问题,要考虑经营的安全性。

二、管理精细化

企业一切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管理的升级。管理是蓝海,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是每个企业当下的必修课。进入新常态,消费升级,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变化,这要求我们静下心来,从管理升级入手。管理精细化的背后是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是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企业运作的体系化。企业家需要打破原来简单的商业思维、快餐思维,通过精细化管理向现代化经营管理转变。

三、生产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器换人”。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是比较传统的手工生产或单一的机械化生产。当然,没有必要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可以先从单个工序的单点自动化开始,逐个进行工序改造。制造型企业重资产、重投入,更需要理性决策。以由点及线再到面的思维来进行自动化改造,当我们不能做到全线自动化时,我们可以运用协作机器人这种人机协作的方式。

西门子、ABB、博世等德国龙头企业也是通过多年的科学论证和调整完善才取得今天的成果,并在完成自动化以后再考虑“工业4.0”的柔性生产与智能生产。一些制造型企业一条线的设备成本就高达上亿元,所以不能够贸然地一次性“大换血”,也不能盲目地迷恋于“工业4.0”。在保障利润的前提下,企业从改良工艺、升级设备入手,一步步向智能生产发展。

四、流程管理信息化

当管理精细化和生产自动化落地后,企业要对流程操作信息化,包括ERP、MES、CRM等管理流程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减轻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提高组织效率,形成企业的组织记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流程管理信息化一定是流程改善在前,操作动作信息化在后。许多企业试图通过直接软件信息化来倒逼改善管理,这种方式是很难行得通的。

五、企业数字化

企业通过数字化能够真实地再现生产全过程,能在虚拟环境中优化、仿真和测试,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实现柔性化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基础。

(1)“要想富,先修路”。建好企业的数据之路、工艺之路、管理之路是打造数字化企业的基础。

(2)“渠成水要到”。有了数据之渠,要将现场采集到的源源不断的数据同外部数据结合才能很好地指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3)“有目标才好行动”。企业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数字化目标。是节能和提高设备效率,还是提高产品品质和节约生产成本?企业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持续地推进目标落地。

六、生产智能化

企业在顺利实现经营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生产自动化、流程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后,再结合成熟的3D打印技术,特别是硬质金属的粉末打印技术,通过智能物流连接,实现生产智能化。

我很认同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改变源于意外”。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如此,或在意外中衰落,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自我革新,才能从每一次意外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发展。意外不由我们选择,道路却由我们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