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技术创新溢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专利信息分析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2.2.1 对专利信息分析内涵的研究

专利是一种制度,具有独特的性质,其信息可以通过检索来真实获取。(133)专利信息统计为技术变革过程分析提供了唯一的源泉,就数据质量、可获性及详细的产业、组织和技术细节而言,其他任何数据均无法与专利相媲美,利用专利计量信息分析方法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对于指导和提升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34)

专利(patent)是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即在法律的保护下,单位或者个人为其发明创造提交的申请文件通过专利局的审查和批准,承认其技术发明的发明权和所有权的发明和创造,通常它含有三层意思:一是指专利权(patent rights);二是指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成果;三是指专利文献。专利权是专利的核心,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对其发明所享有的专有权或者垄断权、独占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的、排他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在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的专利,仅在那个、那些国家或地区有效的时间(通常为5~20年)内有效。其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不得随意使用其技术发明成果。(135)

专利制度的特征之一是要求申请和授权的专利公开通报,即对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并将内容公之于众。专利技术的内容被详细记录在专利说明书中。专利说明书既是一种法律文献,又是有价值的技术情报信息。申请和授权专利通常由各国政府专利管理机构统一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因此,人们可以方便地了解查询各种专利文献和信息。专利文献或信息包括专利说明书、各种专利检索工具,如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分类索引、专利年度索引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使得各种文献与信息的存储、加工、传播和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专利文献与信息也不例外。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文献与信息除传统的印本外,还以多种载体形式存在,微胶如缩片、光盘、网络数据库等,特别是数字化的网络数据库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检索、存取、分析与利用。(136)

专利文献信息的公开性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专利信息统计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利信息指某项技术在申请专利权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通常包括专利权的范围、专利的申请日期、专利权的归属、专利的技术内容、专利的状态和专利的法律状况等信息。(137)它们大都包含在专利文献中,专利文献是记载专利内容的文件资料及相关出版物的总称,主要指专利局公开出版的各种专利申请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专利证书,以及与专利申请批准有关的其他文件。(138)专利文献信息具有如下特点:

报道及时、时效性强。几乎所有的新发明、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设计等技术成果都是最先在专利文献中报道。

内容详尽、真实可信。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要经过多层审查,除形式审查外,还要进行实质审查。要通过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审查,专利申请说明书要详细准确无误,通常都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利代理人与发明人共同来完成专利说明书的撰写。(139)

格式统一、形式规范。各国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文件结构一致、格式统一,包括扉页、权利要求、说明书、附图等内容。(140)而且都按照通用的国际分类法进行技术归类,使各国的发明创造融为一体,成为便于检索利用的系统化技术信息资源。

数量大,范围广。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专利说明书达100万件左右,其中基本专利有35万件左右。(141)专利文献几乎涵盖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全部技术领域,对有的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唯一的技术信息来源。

专利文献与信息的上述特点,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优质数据与信息来源和理论基础。

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专利检索系统(http://www.Pss-system.gov.cn/)数据库,可以检索浏览中国专利全文。中国专利信息中心(http://www.cnpat.com.cn/)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赋予其专利数据库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综合服务的经营权。该专利检索系统也免费提供中国专利全文的检索。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www.patent.com.cn/)专利检索系统,集中了我国自1985年4月1日专利法实施以来至今全部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用户注册并登录成功后就可使用各项检索功能,免费用户仅能浏览专利说明书的首页,付费用户才能浏览、下载专利说明书的全文。另外,中国知网、国内许多文献信息机构、图书馆都有中国专利文献的光盘数据库或者印刷版的专利说明书,用户可以在这些文献服务机构获取中国专利文献的信息。(142)

2.2.2 对专利信息与技术创新溢出的研究

在利用专利技术对知识溢出地域影响的分析上,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其中非常突出的是Jaffe、Trajtenberg和Henderson(1993)(143),他们通过研究指出,知识溢出可能会在对专利中记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中留下深刻的印迹,此外,由于专利记录了发明家的住所,因此它们是研究知识流动如何受到地理影响的宝贵资源。在前人的基础上,Thompson和Fox-Kean(2005)(144)在研究知识溢出地域影响方面用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其选取了六大关键驱动因素:科技关联度(Science Technology relation)、技术广度(Tech Breadth)、技术范围(Tech Scope)、权利要求数(Claims)、共同申请人数(Joint Development)和新颖度(Novelty)对美国生物领域进行分析,取得了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

①专利科技关联度。(145)利用文献计量学中的方法研究专利文献中的参考文献,促进了关于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对科学知识的使用,对技术推动作用作了开拓性工作。(146)科学作为技术景观的地图,可以指导个人研究最有经济前景的技术领域,从而避免实验资源的浪费,因为知识溢出的主要来源是大学、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实验室。(147)关于科学知识的使用与专利影响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对比的结果。(148)例如,科学知识的使用对药物专利和化学专利的影响(被引用的专利)产生积极效应,但对其他领域没有影响;学术专利比非大学专利获得更多的引用,从而确认科学知识作为发明过程中的输入的重要性。

②专利技术广度。(149)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往往取决于企业广泛搜索知识的能力。(150)因为更广泛地搜索增加了发现新的和有用的知识组合的可能性。然而,搜索过程是有高度路径依赖和受到组织惯性的。(151)广泛搜索与专利影响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大量讨论。(152)例如通过分析光盘行业的创新过程,发现更广泛的搜索工作的专利创新也能对后续技术有较大影响;数据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大量不同知识领域搜索其专利所收到的远期引用的数量会对知识溢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专利引用研究国际和国内知识溢出的距离效应以及地方和国家边界,进一步发现,边界和距离效应随专利的年龄而衰减。更广泛地搜索促使知识结构之间产生新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更持久的后续创新发展的基础,并有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153)

③专利技术范围。(154)在不同的文献中,专利的技术范围又被称为“专利宽度”或“专利范围”。(155)专利影响讨论最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是由其技术的范围表示,专利的范围是专利保护效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56)专利的范围对风险投资的融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的估值具有显著而积极的影响,对麻省理工学院1397项专利进行广泛的分析,也发现专利的范围增加了相关发明商业化的可能性。

④专利权利要求数。(157)专利文献报道的权利要求限定了特定发明具有法律效力的方面。(158)专利权利要求可以区分主从。前者定义了本发明的基本新颖特征,而后者介绍详述的创新的特征。(159)权利要求的数量会影响专利的影响力:产权保护越广泛,其他人依赖于发明的概率就会越高。这解释了领先的受让人增加在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数目的诱因。通过使用权利要求资料,可以分析专利和技术发展的一些宏观经济(国家级)指标报告权利要求数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关于权利要求的信息,测试美国专利样本对挑战和有效性的可能影响。

⑤专利共同申请人数。(160)发展创新可以被看作是专利在互补和异构投入(即知识片段)转化为输出(即创新的结果)的过程。(161)知识创造过程日益复杂,龙头企业依靠海量技术与资金资源,通过合作来获取跨越组织边界的宝贵知识和技能来补充他们的不足。(162)事实上,创新部分取决于公司特定的知识资源和强烈地依赖于外部对公司的决定因素。(163)这是因为企业通常专注于一个或几个领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拥有全部所需的资源。因此,要做好创新企业需要合作,以获得对不属于内部用知识资源的访问权。联合专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组织间的合作,是其中两家公司无法逾越“鸿沟”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发明,因此产生了必要性共享知识产权的结果。

⑥专利新颖度。(164)我国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165)可见,新颖性是专利的第一属性。创新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完善和改进现有技术,并引入新的途径、新的方法。(166)新技术的发展大致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很大的研发力度。(167)这一阶段公司投入海量资金和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到成长阶段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引领市场的创新,从而可以打破现有的技术范式,迈向新的台阶,为未来公司的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168)因此,新的专利创新能力所代表的竞争优势是公司非常难得的、独特的资源,是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但开发一种新的专利创新技术是一个不确定并且带有很大风险的任务,如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步伐这种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这种新颖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相关性。此外,市场的演变,如消费者口味或偏好的变化、新法规的出现、市场进一步分割以及消费升级,都会反过来影响专利创新的步伐与技术投入的力度。

目前的研究大多都没有区分知识流是否在同一专利技术领域之内,进而加强建立知识溢出的途径,就无法分辨什么特征会导致不同的知识流动。(169)实际上,不同专利技术类影响的因果图可以识别知识溢出的因果关系,并分析不同技术类的知识溢出有助于识别技术或产品新的机会。(170)专利引用在反映技术扩散方面是一个有噪声的指标,在识别由于个体接触导致的知识流动方面存在局限,而提供隐性知识流踪迹的共同发明关系,能够弥补专利引用数据的局限。(171)而从技术创新外溢的路径来看,专利技术贸易和技术合作是两种典型的技术溢出路径,这两种路径事实上也是技术创新外溢最强的形式。(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