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引言
经济增长能否替代制度改革?中国过去10年的发展,似乎提供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超越9%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降低了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也减轻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然而,目前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增长困境。经济增长的困境降低了穷人表达政治诉求的机会成本(Acemoglu et al.,2001)。于是,制度改革的紧迫性骤然增加。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推迟制度改革的路径似乎也不现实。事实上,当前经济现状可谓“技术膨胀型经济失速”,即经济增长减速恰恰与技术进步加速相伴而行。从专利申请数量和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来看,中国的技术进步非常明显。但技术进步并没有化解中国经济的困境。这可能意味着,制度改革比技术进步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更强。如果不进行制度改革,中国能否走出经济困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将制度与人力资本效率纳入到一个动态增长模型的分析框架中,着重讨论制度公平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不公会降低人力资本效率,阻碍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导致较低的均衡人力资本水平。由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具有互补性,较低的人力资本均衡也意味着较低的人均实物资本均衡。因此,制度不公平会导致较低的均衡人均产出。从各种“二代”现象来看,中国社会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公平,有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能否成功进行制度变革,提升制度公平性,提高人力资本效率。
后文安排如下:第二节为综述文献;第三节为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制度通过人力资本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第四节为实证分析;第五节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