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85:从卖牛仔裤开始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4章 鬼点子真多

坐了一天的火车,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孙卫东和周玲到了广州。

孙卫东来过一次广州,批发市场在哪里,怎么走,他都门清。所以出了广州火车站,孙卫东并没急着去服装批发市场,而是先找个宾馆住下,然后又找了个茶餐厅吃饭。

茶餐厅有点像21世纪的夜市大排档,街边搭个棚子,棚子里摆上几张圆桌子,人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桌前就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在棚子的顶上还挂着一块牌子,写着“顾客请注意,如发现茶杯无消毒的奖伍角”。

一看牌子就知道这家茶餐厅不是国营的。

在茶餐厅填饱肚子,周玲问,怎么去服装批发市场。

孙卫东说,不着急,她好不容易来一次广东,先带她到处转转。

周玲有些急,说:“还有不到一个星期服装市场就开张了,我们进完货赶紧回去。”

孙卫东说:“时间来得及,我带你看看广州的发展,人们的穿衣习惯,这对我们进什么货,卖什么货,公司将来的经营方式,都是有好处的。”

“以后在看也不晚。”

“你听我的吧。我心里有数,绝对耽误不了正事。”

广州的私营经济十分发达,到处都能看到个体经济的影子,路边有蹬三轮拉人的,马路上私家小汽车跑的也不少。

孙卫东带着周玲在街上逛,一家街边的商店吸引了周玲的目光,商店货架上都是平日里生活要用到的米油盐酱醋,店铺外面还放着些水果非常醒目,葡萄和香蕉用绳子拴着挂在半空,门口的一个牌子上写着“新到,XJ哈密瓜,1.2元一斤。”

哈密瓜对比现在的物价非常便宜,但是在80年代,1.2元一斤就是高价格了,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

孙卫东问,周玲吃没吃过哈密瓜。

周玲说没吃过,也没见过。

孙卫东掏钱要买一个给周玲吃,可周玲舍不得,说太贵了。

可孙卫东还是花两块多买了个哈密瓜,让店家切开,分成六条几条,两人边走边吃,真甜。

走到一家工厂外面,上千辆二八自行车分成两排整齐的摆放在工厂门口两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颇为壮观。

在天河自行车和还是奢侈品,但在广州似乎已经是人手必备了。

看着这些自行车,犹如列队士兵般的自行车,可以想象得出,当上下班高峰时,马路上的自行车大军会是何等的壮观。

广州人们穿着打扮都很时髦,男的以西裤和牛仔裤为主,白衬衫和白短袖,女的很多穿裙子,有的还烫了时髦的卷发……

天河人的穿衣打扮,跟广州人的穿衣打扮相比,就好像是乡下人和城里人,全身下上透着一股“土气”。

孙卫东告诉周玲,用不了多久,天河人的穿衣打扮也会时尚起来,而他们赚的就是时尚钱。

孙卫东还告诉周玲,做生意不能闭门造车,要经常出来看看,特别是做服装生意,要时刻了解市场的风向,了解人们的穿衣风尚,BJ,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没事就要去转转。

本想下午还带着周玲在广州到处转转,可周玲放心不下天河一摊子事,着急回去,孙卫东只好带着她去了批发市场。

他们这次来广州进货,主要是进女装,裙子,衬衫,短袖……只要颜色靓丽,款式新颖的都会进一些,男装主要是背心,短袖,还有居家的大裤衩。

除此之外,还进了一些童装。

80年代的童装市场份额很不大,平常孩子穿衣服,大部分都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那时候布料结实,耐穿耐磨,很少有把衣服穿破了的。

所以,家里有几个孩子的话,经常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很少有人舍得花钱给孩子单独买一件衣服。

但有钱人还是有的,不过毕竟是少数。

两个人进了三千多的货,弄了四大包,经过一个女装档口时,孙卫东瞧见门口挂着一条脚蹬裤。

孙卫东让老板取下来看,问:“进货多少钱一条?”

“八块。”

周玲问:“这是跳舞穿的裤子吧?弹性这么好。”

老板说:“没错,跳舞穿的,叫健美裤,也叫脚蹬裤。”

在九十年代初,脚蹬裤可谓是风行一时,几乎中国每个女性,都有几条脚蹬裤。不过现在是85年,还没多少人敢穿着上街。

目前来说,只要一些喜欢跳舞,健身的人才会穿,才敢穿。

再好的新产品面世,都要经过市场的培养,才能慢慢被接受。

这么性感,新潮的东西,拿回去现在肯定不好买,不过孙卫东还是想先试试。

孙卫东说:“给我拿是十条。”

周玲说:“卖得出去吗?”

孙卫东笑着说:“有些东西,不仅仅是为了卖,而是为了让人看的。咱们的店那么大,必须什么货都得有,让进店的人知道,咱们店什么新潮的衣服都有。”

“可光摆着不卖,我觉得不太好吧。”

“天河市那么大,总有跳舞的,反正钱也不多,拿回去试试。”

八十块钱进了10条脚蹬裤,脚蹬裤很薄,很轻,本根没多少东西。

在宾馆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两人扛着货坐火车返回天河,回到天河市,已经是26号晚上,距离百汇服装市场开业,还有4天时间。

陈海蹬三轮车在火车站接他们,把货直接拉回去了服装市场,两个二百多平的店已经装修好了。

女装店叫,玲珑女装,男装店叫,百汇服饰。

周玲看到女装店的名字,就皱起了眉,因为她给女装店起的不是这个名字,不用说肯定是孙卫东的注意,趁她去广州进货不在,让陈海做的。

但门头已经做好了,说什么都晚了。

把在楼上住的员工喊下来,一起布货品。

陈海说,他们去广州的这两天,市场上已经开始卖货了,但顾客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电台的方婷,带着几个报社的记者来了,拍了一些照片,走访了几家商户,走的时候,方婷还让陈海转告从孙卫东,让他回来后去电台找她一趟,有事跟他说,并留了电话。

孙卫东点点头,问:“我安排你的事怎么样了?”

陈海说:“都办妥了,找了十辆车,五个大鼓,两个秧歌队,广告牌明天就做出来了。一辆车一个,一共十个。卫东,你怎么这么多鬼点子啊。”

周玲不解的问:“你们在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