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发财了
“四有新人”是在1980年由邓公提出来的。
并在1985年,全国共青团在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现在正好是1985年,上面下来的文件都在说,孙家福在肉联厂是副厂长,主抓思想政治建设,所以这四个字算是说到了他心坎上。
不过自己儿子啥样孙家福心里最清楚,他不信孙卫东真能洗心革面,可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总不能真把他给打死。
所以他见孙卫东态度较好,也只好顺坡下驴不在继续追究,而是问孙卫东这几天为什么没上班,去哪儿了。
孙卫东回家前早想好了如何回答,他说这几天都在陈海家住,陈海在做牛仔裤生意,给他帮了几天忙。
孙卫东上次倒腾夹克挣了些钱,家里是知道的,可孙父从心里是反对的,捧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干,偏偏去学人家做生意,他理解不了。
而且在老一辈人当中,并不事只有孙父理解不了,而是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
因为在那个年代,在国企上班不仅代表有稳定的收入,更是一种荣誉和社会地位。
但孙家福也深知“儿大不由爹”的道理,只要儿子不违法乱纪,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就由他去吧。
孙卫东小心的应付完父母,也就回屋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孙卫东准时到工厂上班。
孙卫东在机械厂三号车间当维修工,在更衣间换上牛仔裤出来,立刻就吸引了工友们的目光。
在清一色的土灰工装服中,深蓝色牛仔裤显得格外“不一样”。
孙卫东炫耀似的侃侃而谈,向工友介绍车间工人穿牛仔裤的好处,磨不烂,穿不坏,耐脏,懒的人半年不洗也没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是时髦,穿上了特有范儿。
有人说,牛仔裤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在牛仔裤之前,中国人的性特征被压抑了太长时间。
所以严格来说牛仔裤的流行,也不过是大时代思潮的代表,人们喜欢“不一样”的东西。
孙卫东正给工人们说的正起劲儿,车间主任来了。
车间主任被工人称为冷面判官,工人们立刻一哄而散,孙卫东也怕触了霉头,赶紧拿维修工具去了车间。
在车间转了一圈,孙卫东就悄悄溜出车间,到了工厂门口。
陈海已经在工厂门口摆了摊,孙卫东远远跟陈海打了声招呼,就又回到了车间。
中午吃饭时,孙卫东在食堂给陈海打了饭,给他送到了门口。
“上午怎么样?卖了吗?”
陈海说:“一条没卖,倒是有几个问的。”
孙卫东点头,说:“上午工人都在上班,在中午休息,或者下午下班的时候才会有人来卖。”
陈海咧嘴笑,问:“卫东,卖一条牛仔裤能挣多少钱?”
“十几块钱吧。”
陈海惊讶的说:“这么多,那岂不是卖三四条牛仔裤比你上一个月班挣的还多。”
“也不能这么说,投资有风险,做生意风险非常大,要是卖不去就都砸自己手里了。”
“进这么多牛仔裤,你哪来的本钱?”
孙卫东立刻想到了张爱民,心说也不知道现在张爱民在干嘛,要是让他知道自己借他的鸡,下自己的蛋,肯定会被气疯了。
“借的。”
陈海感慨的说:“卫东,你路子真广。”
陪着陈海吃完中午饭,孙卫东又回到了工厂上班,下午五点多,他以要联系晚上放电影为由,向车间主任请假去了宣传科报道。
在宣传科和王庆功打了个照面,孙卫东又迫不及待的工厂门口,看见陈海脸上带着笑,不用说就知道今天又开张了。
“买了几条?”
“三条。中午你刚走,就来了一波人,一下就卖出去三条。”
陈海掏出口袋里的钱给孙卫东看,孙卫东说:“不错,工人下班时肯定还会有人来买。”
陈海点头说:“中午有两个人没带钱,问我晚上放电影时还在不在。卫东,如果每天卖个六七条,咱们一个星期就能把牛仔裤卖完了。下次你去南方进货,能不能也带上我啊。”
“没问题。”孙卫东爽快的说。
下午六点工人下班,六点多一点工人们陆续的走出了工厂。
陈海用孙卫东教给他的顺口溜,扯开嗓子开始叫卖招揽生意:
“牛仔裤,厂家直销牛仔裤,上过中央电视台,上过电视上过报,全国人民都知道,说得美,夸得大,不如让事实来说话,不讲价不还价,讲价还价欺骗大,走一走看一看,穿上时髦牛仔裤,姑娘变美丽,小伙变潇洒……”
走出工厂的工人被叫卖声吸引了过来,不一会摊位前就围满了人。
孙卫东巧舌如簧的推销,让年轻工人都动了心了,虽然价格不菲,可还是有人愿意掏钱购买。
有人问:“卫东,这牛仔裤是你的吗?便宜点呗。”
孙卫东说:“不是我的,我是帮朋友忙,要是我的白送你都行。”
“便宜点,便宜点,35块钱太贵了。”
“真便宜不了,进货价在哪摆着呢。而且就这些货,想买赶紧买,晚了就没了。”
“行,给我来一条。”
昨晚一部电影《庐山恋》,已经悄悄打开了年轻工人禁锢的思潮。
陈海站在三轮车上,拿着牛仔裤大声喊:“整个天河市仅此一家,数量有限,买到就是赚到……”
只一会的时间,两人就卖出了十多条。
看到电影院的车来了,孙卫东让陈海盯着摊位,开始帮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拉幕布,架机器。
今天的机械厂格外热闹,来看电影的比昨天人还多,而且还有商贩在工厂门口售卖瓜子,糖块和糖葫芦。
夜幕降临,晚上八点开始放电影,第一部电影是《地雷战》。
孙卫东帮着把电影放起来,马上去找陈海。
此时,人们都去看电影了,摊位前已经没了顾客,只有陈海一个人坐在三轮车上数钱。
“卖了多少钱?”孙卫东问。
陈海从三轮车上下来,激动的说:“东子,发财了,发财了,就这么一会咱们卖了112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