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结语

“大白事件”本是西康地区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的利益之争,属于地方事务,因处理不及时,导致康军与西康辖境内藏军发生武装冲突,随之升级为第三次康藏纠纷。在境外势力的唆使下,藏军发动了第二次东进,并且还与青海马步芳部发生战斗,使这次纠纷,演化为三方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而且中间小冲突不断。随着1932年“巴安事件”,1935年“诺那事件”与红军入康,1935年大金寺僧人“在德格县所属松林口地面,抢劫甘商大宗货物”,抢劫并焚毁邓柯县保正泽旺彭措官寨等情况的发生,更使“大白事件”趋于复杂。

其间,英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积极怂恿西藏地方的一小撮分裂主义者,对抗毗邻各省区,如驻亚东的英国商务委员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就“坦白”:每到汉藏发生争执时,“我总是乘机挑拨汉藏关系”(49)。在这一背景下,英帝国主义者一方面不断增加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军事援助,如英属印度驻锡金政治长官古德(Basil Gould)承认:“自从德格被汉人占据以后,对东藏军队的供应变得非常困难了。”(50)另一方面,英帝国主义者又欲以调解人的幌子出面干涉,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回复以“康藏战事为中国内政问题,无接受斡旋之必要”的同时,也向十三世达赖喇嘛表明:“汉藏问题纯属内部事务,现为国民政府时期,绝不允许他人插手干涉”,“内部事务,可经内部协调逐步解决”(51);向贡觉仲尼表明,“西藏为五族共和之一,无异一家骨肉”,“万勿轻信他人挑拨谣言,趋走极端,徒授帝国主义者侵略之机会也”(52),并安抚说“素稔达赖佛爷深明大义,必能仰体政府扶植边民主张和平至意,有以解除康藏人民之痛苦也”(53),维护了主权不容外来势力干涉原则的同时,顾及了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经过中央政府多次调解,各方势力不断介入与努力,康藏双方多次谈判和反复交涉,历经十载,“大白事件”终于1940年宣告结束。可谓“以大金白利争产细故,酿成重大纠纷,康藏因而失和,国家亦受其累”。康区数年的军事冲突,“耗帑巨万,而人民之损失,官兵之伤亡,更无论矣”(54),对于康藏双方人员的往来、各民族之间的正常交往,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一历时久、涉及方面多、过程复杂的康藏纠纷事件中,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达赖喇嘛及西藏驻京办事处、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青海省政府、西康政务委员会、西康民众团体、中央特派专员等,均出谋划策,有所贡献。由于历时较久,各方面博弈较为充分,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的相互了解也在客观上得以加深,康藏、汉藏民族感情自然亦得到了强化。


(1)周伟洲:《1930—1933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Hsiao-Ting Lin: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 1928—1949,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6;林孝庭:《战争、权力与边疆政治:对1930年代青、康、藏战事之探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5期;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政策》,《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黄天华:《第三次康藏纠纷再研究》,《历史教学》2009年第5期;刘国武:《康藏纠纷研究》,线装书局2010年版。

(2)拉萨市志编委会:《拉萨市地方志》中册,2002年版,第1452页。

(3)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合编:《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第2编下,西藏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09页。

(4)转引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6—457页。

(5)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0页。

(6)(九世)班禅额尔德尼驻川办事处:《藏民声泪》,1928年版,第53页。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74页。

(8)李志英:《康区“白利土司”考》,《藏学学刊》2015年第2期。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491页。

(10)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28页。

(11)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31页。

(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1页。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6—15页。

(14)如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致蒙藏委员会电文。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199页。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200页。

(16)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33页。

(17)见《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及《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的相关部分,有各方运动和平电文,报告大金、白利发生纠葛经过情形文件,有关藏军与川康边防军、青海军队交战情形文件等。

(18)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39页。

(19)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5页。

(20)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5—446页。

(21)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7页。

(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179页。

(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209页;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7页。唐柯三归来后,在《西康日记》(南京新亚细亚学会1934年版)中对自己的调解行为予以了辩解。

(24)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6页。

(2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240页。

(26)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1985年版,第64—85页(编者不再出注)。

(27)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7页。

(28)刘文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4页。

(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298页。

(3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261页。

(31)[美]梅·戈尔斯坦(M.Goldstein)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时事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页。

(32)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9页。

(33)李铁铮:《西藏今昔》,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4页。

(34)陈健夫:《西藏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224—245页;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49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351—352页。

(35)关于青海西藏停战和议条文内容,见方范九:《青海玉树二十五族之过去与现在》,《新青海》1935年第1卷第3期;刘绍塘:《民国大事日志》第1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502页;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9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319—321页。

(36)孙子和:《西藏研究论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64页。

(37)陈健夫:《西藏问题》,第246—248页;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0页。

(38)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5页。

(3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386—387页。

(4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392页。

(41)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5页。

(4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398页。

(43)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5页。

(44)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3—454页。

(45)1938年10月,路过德格县的汉僧邢肃芝(法号碧松、藏名洛桑珍珠)在这次会谈开幕日拍摄了唯一一张照片。见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96—99页。

(46)祝启源、喜饶尼玛:《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115页。

(47)《一月来康事辑要·五族联合共御外侮,康藏互撤金江驻军》,《康导月刊》1939年第1卷第7期。

(48)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4—455页。

(49)[英]麦克唐纳著,孙梅生、黄次书译:《旅藏二十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6页。

(50)见古德:《对藏的基本政策因素》一文。转引自张永攀:《1935—1940年英国对藏政策与中国门珞察地区边界危机》,“一九三〇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

(5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303—309页。

(52)蒋介石致贡觉仲尼电(1932年8月7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283页。

(5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第68页。

(54)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4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