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卧血归于肝
(一)
治疗失眠的方法繁多,医家常从心肝论治失眠,就实证而言,由于肝主疏泄,情志所伤每致肝气郁结,“木能生火”,肝木之火有余常致心火亢进,心肝火旺,内扰心神,心神不宁,故而烦躁不安难以入睡。临床常采用疏肝、清心法。对于阴不制阳的虚证,补心血、滋肝阴法较为常用。此外,对于顽固性失眠,也有活血、化痰法。但让笔者颇感兴趣的是有人在安神汤剂中常用助阳的肉桂,虽然剂量不大,一般3~5g,但非反佐之用,而是经验之法。兴奋之品用在安神之药方中可以说是突破了常规,笔者在治失眠时学用温阳药,亦常奏效。在探析《黄帝内经》中睡眠与气血动静的理论后,笔者有如下心得:
《素问·五藏生成》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这句名言提示,在入睡时,血液有一个动态的走行过程,就是归行至肝。显然,由于神志以血为物质基础,神“藏”于血中,故亦当随血入肝,成为“魂”。再结合“阳入于阴”则寐以及“气为血之帅”,可知阳气在人体内统率着血归行于肝。所以,即使心、肝没有明显虚实变化,如果阳气在统领血液归行的过程中出了问题,阴血无法顺利到达肝,亦可导致失眠。
从反面而言,嗜睡多因阳虚,所以失眠的时候一般阳气并无“量”的明显不足,而是“不振”,即由于种种原因而活力下降,“不作为”,故有必要激发患者的阳气,使之完成统领血液归行到肝的任务。因此,抓住这一动态环节对主导入睡过程发生的阳气进行适度的振奋促进,以动致静,而不只着眼心肝本身的脏腑内火、血虚辨证,是治疗失眠特别是顽固性失眠的新思路。
女,35岁。
间断性失眠20年,加重月余。患者自述家族多人有失眠病史,本人自上高中起就常因忙碌或情绪紧张而致难以入睡,彻夜不眠,白日常伴头晕乏力。其就诊时面色晦暗,精神不振,体型略瘦。体温正常,饮食、二便、月经大致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阳气不振,血不藏神。
振奋阳气,补血安神。方以四物汤为基础。
当归 10g,熟地20g,白芍15g,川芎6g,肉桂 5g,柏子仁 10g,酸枣仁20g,甘草3g。3剂,每日1剂,睡前1小时水煎服。
二诊时自述夜寐较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再服3剂,不寐已愈。
(二)
寤寐是一对矛盾,正如季节有冬夏、物候有显藏一样,寤寐适得其所则神有所养、气有所生,人体健康无恙。如出现“不寐”“不得眠”,则如春无秋、冬无夏,阴阳失于消长,必然贻害人体。探究人体寤寐规律原因,《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运用取象比类的意象思维方法曾提出了卫气说,即认为卫气的出入运行形成了人的寤寐。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人体营血是伴随卫气而行的,因此营血随卫气昼行于阳以供白天活动之需,入夜则从外归内行于阴以蓄养精气。营血入阴归于何脏?《素问·五藏生成》即明确指出:“人卧血归于肝。”《灵枢·本神》又说:“肝藏血,血舍魂。”所以,肝脏对于睡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肝失其常则营血不藏,神魂不安,寤寐失常。如《素问·大奇论》曰:“……肝壅,两胠满,卧则惊。”《素问·痹论》曰:“肝痹者,夜卧则惊。”
肝为将军之官,主情志、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而失眠症中因精神情志因素引发者较为多见,患者常出现烦躁易怒、多梦易惊、头胀头痛,或心情抑郁、悲伤欲哭等肝血亏虚或肝阳化火等证候,所以,失眠症实根于肝而发于心。如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所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血证论·卧寐》也言:“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因此治疗失眠不可忽视调肝养肝,肝得调则气血藏行有序,神魂得安,寤寐有度。
河南已故名医石冠卿治疗一女。朱某,39岁,1993年6月30日初诊。
高热半月,体温38.5~40℃,经住院治疗,10多日后体温方降至正常。失眠10余日,日渐加重,彻底不寐,干呕,四肢倦怠,纳差,二便正常。脉细数无力,舌黯少苔。
肝阴不足,神志不宁。
补养肝血,镇静安神。
炒枣仁 30g,川芎 6g,知母 10g,茯苓 15g,合欢皮 10g,夜交藤 30g,珍珠母30g,紫蔻10g,甘草6g。3剂,水煎服。
干呕已愈,睡眠转佳,每晚可睡4~5小时,四肢乏力。
炒枣仁 30g,川芎 6g,知母 10g,茯神 15g,合欢皮 10g,夜交藤 30g,珍珠母30g,柏子仁10g,紫蔻9g,甘草6g。3剂,巩固疗效而收功。
该病例为热病后期,气阴亏虚,而阴血耗伤,常使肝失藏血,心失所主,神魂不舍而出现不寐,故治疗不循养心镇静安神之常路,而从补养肝血入手,治以酸枣仁汤使肝血舍魂而寐自安。石冠卿认为经方酸枣仁汤乃养血敛肝、养心安神治疗不寐证之效方,其中君药酸枣仁当用炒枣仁,用量常在18~30g。又肝为刚脏,全赖阴血以滋养,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当于甘凉、辛润、酸降、柔静中求之,故方中川芎用量宜轻,一般在3~5g,以免助燥生热。例中紫蔻用之最妙,其妙处有二,一则对于阴血亏虚失眠之重证或失眠迭进养阴镇静之品无效者,不可一味用“养静”阴药,应加用“走动”阳药,通过动静调节,恢复人体寤寐阴阳的自我调节功能,为此擅用长于调理气机之紫蔻与枣仁、茯神相配以实现动静调节的作用;二则人的生命运动离不开气机之升降出入,行药气者亦赖于气机,脾胃乃气机之枢,紫蔻辛温而善理中焦,因而能够促使中焦更好地发挥斡旋气机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