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协调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如何化解矛盾

组织协调问题,首先就是个“同欲合意”问题。所谓同欲合意就是指上下同心同德,它强调的是组织的内聚力问题。

“同欲合意”就是实现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组织团结。

孙武把“上下同欲”作为胜道的一种,是总结了一条治军作战、治理国家的重要规律。两军相敌,争战厮杀,虽然决策定计权在将帅,但战争最后胜利,仍然靠全体官兵奋战。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全体士兵的奋战,再高明的决策也难以实现,任何战争也无法取胜。并且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大凡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部队,都可以在实战中取得胜利。同样,搞建设以及进行别的事业,也必须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目标一致,这样才能有力量;反之,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是不能有力量的,也不能成就事业。所以“上下同欲者胜,上下不同欲者败”。

周郝王年间,燕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六国之军伐齐,燕昭王与乐毅意见统一,方略一致。乐毅在前线征战,燕昭王不但赏赐乐毅家衣物,还派人带大批礼物送给乐毅,并立为齐王,以示信任,乐毅不受,回书向燕昭王表示誓死效忠。燕军仅半年时间,连夺齐70余城。仅剩二城未下。公元前279年,在乐毅伐齐将要取得最后胜利时,燕昭王死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对乐毅不满。田单乘机施离间计,使燕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居心叵测,怕回国后被杀,向骑劫交出兵权后便投奔了赵国。燕军将士因此愤愤不平,军心涣散,齐国转败为胜。

同欲合意的团结必须有坚实的组织基础即要形成一个团结一敏、联系群众、经常健全的领导集体和骨干圈子。

古诗云:“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悟不栖,士伏处一方兮,非王不依。”只有珍洁的梧桐树,才能吸引高贵的凤凰,只有杰出的领袖才能吸引人才。唐初,李渊诸子各树一党,其中最主要的为太子建成的东宫集团和秦王世民的秦王府集团,两人都重视收集人才,但世民更善于团结人,更善于发挥部属的作用。一次,有人怀疑猛将尉迟恭叛逃,就把他抓起来,并建议世民把他杀掉。世民认为尉迟恭并无叛心,就立即将他释放,还把他请进卧室,好言相慰,又赐以重金,说如果真的要走,这些钱财就给你作路费,并作为我们共事一场的纪念。不久,敌军突然而来,包围了世民的大本营,局势非常危险。尉迟恭拼死杀敌,救出世民。从此,他就成了世民的一名心腹大将。建成很欣赏尉迟恭的勇猛,要齐王元吉用重金高价去收买他,没有成功。于是,转而对他进行陷害,把他打入大牢,这更使尉迟恭死心塌地地站在世民—边。“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一马当先,射杀元吉,驱散进攻秦王府军队,进入皇宫要挟李渊,为世民夺取最高权力立了大功。后来,尉迟恭恃功骄傲,行为鲁莽,有一次几乎把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世民对他进行严重警告,劝他不要重蹈汉初骄横功臣的覆辙。这样,尉迟恭及绝大部分功臣都得以保全晚节,并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

古话说:“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李世民一生,错误不少,如主张广封宗室,刺史(地方军政长官)世袭;试图广修行宫;还怒气冲冲地扬言要杀掉魏征这名经常犯颜直谏的“田舍翁”。由于世民身边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有胆有识的文臣武将,世民本人也还能够纳谏改过,这些错误主张或没成为事实,或没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世民深深地感到,一个好的君主应该向良臣学习,以人为鉴,这样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作得好,哪些地方作得不好。当魏征逝世时,他感慨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万众一心才能产生更好更多的“元首”、“股肱”。

组织团结有如“滚雪球”,一层裹一层裹得越紧,“雪球”就滚得越大;滚得越大,核心里层也就裹得越紧。古代,这个“雪球”只能滚到一定程度,中华民族时分时合,即使是统一时期,用现代标准衡量,也是“一盘散沙”。正因如此,近代史上中国这个有4亿多人口的大国,往往被几千、几万、几十万名外国侵略军打得焦头烂额。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特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他们认为,根据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只要几个月就可以吞并中国。但是,这时的中国,已经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华民族在中共的有力领导下,“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通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的基础上,中共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因此,古今中外的组织团结方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推举生杰出的领袖与优秀的骨干,再通过他们去团结广大群众,就像毛泽东总结的那样,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