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策划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乌苏里船歌——中俄沿边城市开放记

在中国沿边开放的战略版图上,东北亚是开始最早,合作基础最好的一块。但是遗憾地是,受制于尚且存在不确定性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东北亚的区域合作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珲春“图们江区域合作”到百年通商口岸满洲里、绥芬河,边贸一直都在发展,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合作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

区域合作并非只是简单的互通有无,重要的是通过人流、物流的集聚产生出裂变的效应,这种集聚效应更多地是通过城市来完成。城市能级越高,吸引力越大,辐射范围也就越广,带动区域发展的效应也就越显著。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合作,必须明确沿边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只有当这些沿边城市能够充当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才能够从经济规律上促使更进一步合作,并最终推动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除了曾经收入《找魂》的呼伦贝尔战略之外,在东北亚地区工作室还完成了黑河城市发展战略(2004),牡丹江城市发展战略(2007)和珲春城市发展战略(2008)。相对而言,珲春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更复杂且不稳定,而中俄两大国的合作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呈良性发展态势,所以黑河与牡丹江的开放合作也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俄合作大背景

中俄关系是一部复杂的历史。清末俄罗斯乘我国力衰微侵占多达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东北丧失出海口,至今成为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中的缺憾。建国后经过短暂的蜜月期,中苏两国又因为种种原因相互警惕。苏联解体后边贸关系才逐渐逐渐升温。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俄边境上的城市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的经济体。俄罗斯也在逐渐摆脱意识形态桎梏后理性看待与中国的合作。近年来两国关系虽然不乏波折,但大规模敌对乃至战争的可能性不复存在,无论是出于国际政治因素还是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双方都有强烈的合作冲动。由于原苏联计划经济配置的影响以及北方民族的特性,远东地区擅长重化工,而不是轻工。苏联经济崩溃后,对于远东地区自顾不暇,导致远东地区在轻工业品、生活品上严重依赖中国。2003年“非典”期间,远东曾经一度关闭中俄通商口岸,但是随后马上造成物资短缺,物价飞涨,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开放口岸。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能源以及原材料需求急剧上升。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背靠着远东丰富的能源宝库,合作的需求同样迫切。原来俄罗斯人对于中国的原料需求非常警惕,但是伴随着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态度也在逐渐松动。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战略资源最富集的未开垦的处女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战略价值将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远东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面积占全俄的36.4%(6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占全俄的4.89%(700多万),森林覆盖率达70%,全俄30%的能源原料由远东地区提供。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这里蕴藏的丰富资源给周边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本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想象空间。

近年来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开始着手重建边疆区。俄罗斯重振远东的最大举动是将APEC会议放到海参崴。大量投资以及世界级营销带来的拉动效应不可小觑,更关键的是预示着这个地区未来几十年内的和平稳定发展前景。今后十年中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实施“双头鹰”外交政策的超级砝码将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但远东地区地广人稀,生存条件差,劳动力严重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远离本国的经济中心,要想发展离不开与近邻中国的合作。

这是中国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机会。对于东北来说,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不等于单纯的振兴老工业基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东北经济的全面转型;东北地区要想真正崛起,必须主动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对于黑龙江来说,缺乏出海口是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纵观国内,凡是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的省份无不拥有两个引擎——内生型和外向型引擎,这两个引擎的平衡发展为省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动力。相比之下,黑龙江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往来受制于山海关铁路运力限制,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受制于大连港的限制。黑龙江的全省战略提出打造哈大齐中心城市带,提升首位度,出发点是提高产业带、城市带竞争力,辐射周边。这一战略有其合理性,但是仍旧缺乏外向度。

无论是寻找出海口,还是处于资源的考虑,黑龙江都必须发展与俄罗斯的区域合作。中俄经贸合作的繁荣兴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注定是黑龙江区域经济能否快速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黑龙江要做大中俄经贸全面合作,必须要有实现根本性突破的抓手和引擎,黑龙江要想推进“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也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窗口和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进入重化工时代,资源短缺现象日益加剧,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终极约束和石油资源对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约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两大障碍。中国迫切需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展开以资源为中心的各种合作。

从长远看,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需要西伯利亚的资源支撑,而西伯利亚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的支撑,黑龙江作为两大板块、两种文明的结合部,必须最大限度地强化地利优势,打造一批区域合作的桥头堡、客厅和门户。作为中俄合作桥头堡的黑龙江,直接与远东地区接壤,坐拥两大百年通商港口——满洲里和绥芬河,长期关系已经形成,提升沿边开放,构建开放经济体系是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沿边城市三国演义

未来区域的竞争实际上是城市的竞争,城市是现代经济和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现代服务业聚集的中心。随着远东地区战略价值的凸显,大量蜂拥而来的企业需要一个超级跳板和平台进军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如何打好城市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聚合力和辐射力,是沿边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沿边城市或多或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机会,开始在不同层面上探索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

首当其冲的是百年通商口岸满洲里和绥芬河。这是黑龙江直接和俄罗斯对接最主要的两个支点。满洲里凭借中俄铁路进入中国的门户之便,承担着中俄之间贸易额的60%货物吞吐量,地利优势无可撼动;绥芬河作为黑龙江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依托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与满洲里同时担纲欧亚大陆桥的一进一出,二者基本垄断了中俄之间的口岸贸易。绥芬河已经开始建设的绥-波自由贸易区更是中俄区域合作的典范。

与绥芬河、满洲里相比,黑河地处铁路欧亚大陆桥的远端,运输成本高,且无国际联运优势,口岸贸易先天不足,贸易额尚不及前两者的十分之一,追赶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在满洲里、绥芬河之后亦步亦趋,在过货量的层面上与前者展开同质化竞争,黑河最终的结果只能在低层次的边贸上小打小闹,贻误发展的机会。

绥芬河虽已先行一步,但黑河并非没有机会。相比绥芬河与对岸城市尚有18公里之遥,与布市仅一河之隔的黑河更有条件联手建设“中俄自由贸易区”。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双子城”优势是绥芬河无法比拟的。黑河大桥贯通之后,两国桥头区都有很大发展空间。黑河新城与布市新城将成为一个新的双子新城,与各自老城的融合、互动,形成一个以双方联建“黑-布综合体”为龙头的大“黑-布城市圈”,独特优势在中俄边境城市非常有竞争力。

绥芬河、黑河与满洲里的竞合互动将共同构筑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中俄边境经贸板块,成为黑龙江省崛起乃至振兴东北国家战略的重要棋子。在这个中俄合作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中,这些边境城市有经济互利的历史基础。今后的竞争是区域至高点的竞争,整合周边资源,在世界和全国吸引度拔高,才能真正获得有力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

08年获批的北部湾战略是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最好案例。广西领会中央战略布局,大胆探索取得突破,最终获得国家支持,以国家战略的形式落实下来。通过东盟博览会和东盟论坛的平台外联内动,互相促进,最后泛北部湾战略获批。钦州保税港、南宁-新加坡铁路、公路大通道都落到实处,促使大西南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广西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里选择的黑河和牡丹江城市发展战略就是积极参与东北亚合作与打造东北外向型经济引擎的典型案例。

黑河战略——两国一城

黑河曾经是中俄两个帝国、两种文明、两大民族血与火的较量场,黑河的历史是中俄关系史上表现形式最极端、是非公断最敏感、也是让国人最难以平静的一页。黑河对岸就是历史上中国的海兰泡、今天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州府所在地——布拉戈维申斯克。两个城市是中俄4000多公里边境线上唯一的“双子星座”,从空中看就是一个城市。

作为中俄百年恩怨中一个无法忽略的神经结,黑河要善于把历史资源转化为新一轮崛起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使自身成为两国眼球和利益最直接的体现者。黑河-布市的发展就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只有黑河和布市互利互惠、共同繁荣,才能最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中俄友好关系走向良性发展。

随着中俄贸易由民间贸易向一般贸易、正规贸易转变,合作主体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升级,合作方式由单纯贸易向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过渡,合作领域由传统的食品、轻工向涉及重要战略利益的经济领域转变,中俄边境口岸贸易为主的原有状态已经无法满足中俄贸易的深层次需求。中俄贸易迫切需要一个正规的能够从事大规模国际贸易的口岸城市来承担大规模贸易的物流和交易需求,需要一个极具承载能力的超级平台、样板和突破口。承接这个历史机遇,将边贸优势真正转化为城市的经济优势是摆在黑河面前的重大机遇。

布市是俄罗斯阿莫尔州的首府,黑河口岸和布市口岸之间的贸易相对更正规,这一特点在上一轮边贸竞争的过程中并不占优势,在新一轮的机遇中它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

黑河目前经济规模和总量明显偏低,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更多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结果,经济特征主要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边境贸易带动经济发展,以低层次的第三产业完成城市的原始积累,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在新一轮正规贸易的竞争中,黑河必须走在前面,凭借与远东地区最大的州阿莫尔州首府布市毗邻的优势,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提升黑河口岸的能量级,与布市整合打包,建成中俄正规国际贸易的示范城市。

在为黑河做发展战略研究中,工作室牢牢抓住四个核心观点:

边疆城市不等于边缘城市——先天的战略区位决定了黑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沿边城市,它必须主动出击,后卫变前锋,担纲起促进中俄经贸合作转型和升级的排头兵。

不仅要做通道,更要做门户——对于黑河来说,物流方面的通道功能不如绥芬河,应该扬长避短,从吸引人流入手,只有人流愿意来黑河,才能带来相应的资金流和产业流,才能实现人旺——地旺——财旺。

不仅要做大边贸,更是做好综合服务平台——黑河要重点强化城市经济的服务功能,打造服务于国内企业进军远东和俄罗斯市场的超级商务平台、信息平台和生活平台。

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营造独具魅力的风情——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产业的竞争,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魅力的竞争,天生丽质的黑河应该大力发展体验经济拉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围绕着这几个核心观点工作室为黑河量身打造了三大发展战略:

两国一城——黑河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双城记”的优势。历史表明,黑河的发展离不开布市,布市的发展也离不开黑河,只有两个制度不同的城市求同存异,互利互惠,紧紧捆绑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共同繁荣,比翼齐飞。我们建议黑河与布市的一体化战略应该包括政治领域之外的几乎所有领域的一体,如:通过黑河公路大桥、黑河铁路大桥等交通设施的改善加强贸易交流,参照绥-波自由贸易区模式规划并建设黑-布自由贸易区;利用俄罗斯文化教育资源,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资源,强化黑河的文化产业与教育产业;双方共同组织“黑龙江游”、双方联合编制黑-布两市联合地图与导游手册、布市参与黑河的俄罗斯城建设、黑河参与布市的中国城建设;联合进行招商引资与城市营销:双方联合进行主题性招商引资与城市营销活动、黑河协助布市在中国进行招商引资、布市协助黑河在俄罗斯招商引资等。

简言之,黑河最独特的资源是两国一城,所以一定牢牢抓住“双城战略”。要实施“双城”战略,必须与布市双赢、互动,要让俄方参与这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从一开始就实现捆绑,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而不是黑河一头热、单相思。为此,黑河也要为对岸的发展着想,挖掘双方共同的利益,充分调动俄方的积极性,而不是让俄方被动跟着跑。从合作方向和内容上来讲,黑河和布市的经济往来不应该再停留在单纯的边贸层面,而应跳出互通有无的低层次,在更广阔的尺度上重新定位,充分运用二者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共同打造远东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和超级桥头堡。

从城市经营和运作的角度出发,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和远东地区关注度的提升,黑河和布市应该在经济领域全面合作,谈判双方的利益机制,以“两国一城”的独家优势联合招商引资,共同向世人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双城记”成功的关键在于互动,黑河必须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充当中俄两国资源传输、互动的变压器,使得两个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不同的国家,通过黑河这个“超级变压器”的转换,形成一种合力,获得双方在各自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

总部基地,服务平台——黑河的第二大竞争优势是“城市”优势。黑河的城市基础比绥芬河、满洲里有优势,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城市的核心价值不仅在容纳人口和生活,更在于能够集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和资源管理中心。

黑河市是黑河地区的资源管理中心,布市是阿穆尔州的资源管理中心,二者的等级层次都非同一般,两城联手必然会成为中俄边境线上最重要的资源管理中心,成为中国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输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商务平台与总部基地。

这里所谓的总部基地与传统意义上大都市总部基地的概念不同,指的是从事中俄贸易的企业为了获得信息、资金、服务、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为寻求一个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窗口,而在此设立其企业的总部包括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公关中心等等,由此而形成的中俄贸易企业总部集聚。从客观上说,国内外进军远东地区的企业为了避免孤军深入,需要为企业总部寻找一个既安全又便利的落脚之地,黑河应该充分利用进可攻、退可守的区位优势,为这些企业打造总部集聚的避风港和栖息地。

在中俄经贸合作的大舞台上,黑河的城市功能不只是口岸和物流,要想实现招商引资的根本突破,必须先治窝后治坡,强化城市的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最适宜各类企业生存发展的商务环境和生活环境。

体验为王——黑河的第三大优势是发展“体验旅游”的优势。抢先发展大旅游产业是振兴黑河的必由之路,旅游经济是黑河快速发展、实现突破的催化剂和引爆剂;旅游产业不仅自身拉动相关行业的繁荣,解决就业问题,更是提升黑河城市竞争力和吸引投资的重要途径。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和引擎,地处东北边陲的黑河要善于以虚驭实,树立全新的城市品牌并推而广之,通过旅游休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打造最具风情和城市魅力的特色城市。

我们认为,黑河在未来三五年内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打造推进中俄经贸合作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示范城市和试验田;打造中俄合作最便捷的通道和超级变压器;打造最适宜国内外企业进军远东、投资俄罗斯的总部基地和超级服务平台;打造推动黑龙江南联北拓、对外开放的战略突破口;打造最具有吸引力和独特魅力的边疆风情城市。

在此基础上黑河的形象定位也就顺应而生——“远东桥头堡,中俄双子城”。

牡丹江战略——借港出海

牡丹江面临内忧外患:所谓内忧是没有纳入黑龙江省的核心战略圈——哈大齐战略,而且在外贸上受到来自绥芬河的挑战。外患是指牡丹江城市能级明显低于俄罗斯海参崴市,在区域合作方面比较被动。牡丹江战略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对外如何融入并推进区域合作;对内如何将绥芬河纳入自己的辐射范围,做强做大城市圈,使得黑龙江省的哈大齐战略能够往哈牡绥延伸。

牡丹江是典型的二元结构,比较封闭和惯性运作,与绥芬河之间互动不够。虽然绥芬河在行政级别上没有牡丹江高,但是在全球化体系中,一个城市的能级不是由行政级别说了算的。2004年形成绥芬河热,上实、世茂等财团进入绥芬河,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项目启动。相比之下牡丹江缺乏吸引力,城市外向度不够,国际化进程较为缓慢。要能够促进区域合作,在区域范围内有发言权,必须提高城市能级,而现在的牡丹江连绥芬河都辐射不到。要想良性整合,让区域内的一些二级城市能够主动向牡丹江靠拢,必须有能够拿得出手的资源,给出充分的理由。

链接: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简称绥-波综合体)

绥-波综合体为一跨境项目,占地4.53平方公里,其中1.53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3平方公里在俄罗斯境内,是经中俄两国1999年6月2日换文确认的中俄两国首个“全封闭式贸易区”。2004年6月世茂集团与俄罗斯滨海公司签约,并于8月底开始动工。

绥-波综合体的背景是绥芬河实施“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的总体战略,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方向,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为实现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再造一个绥芬河的奋斗目标。将绥-波综合体作为推动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抓手。

建成后的中俄绥-波综合体将成为中国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名优产品的展销窗口、俄罗斯进口商品的集散地、中俄商贸信息中心和金融结算中心,对于推动对外开放和边境经济贸易的发展,打造新的财源增长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据测算,投入运营后企业年收入将达7亿美元,安置就业人员2万余人,仅上缴地方财政营业税收入一项就达1.9亿元人民币。

功能定位

综合体将突破以往单一的边贸,包括商品交易、物料加工、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博彩娱乐等众多方面,因此综合体的建设,是顺应东北亚经济区的发展及中俄边境发展。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货物进出、关税、许可证、配额等方面的贸易壁垒和障碍将全部取消,这对企业是最大的吸引——将成为贸易、物流、商务、会展、博彩娱乐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成为中国企业进军俄罗斯的理想阵地。

在中方这边的1.53平方公里,主要布置会展、酒店、来料加工、商业、贸易,符合国家政策及政府引导的项目,目前规划建设的项目有工业区,包括精细加工(木材加工、电子板制造等)、物流、仓储区三块。还有东方风情街及美食城、五星酒店、轻工业产品和原材料交易中心、办公区等。在俄方是做五星级酒店、旅游、商贸和博彩娱乐,规划有俄罗斯风情街、宾馆、会议中心、娱乐场所、国际性大影院和大剧院、金融中心、综合性办公楼。

博彩是俄罗斯法律容许的,俄罗斯每一家饭店内都有这些博彩娱乐设施。世茂投资兴建多家酒店后,将出租给专业性的博彩公司经营,其规模和豪华程度将是东北亚之最(“东方拉斯维加斯”)。

目标:自由贸易区

此互市贸易区的功能规划已超出了1999年中俄双方将建立互市的外交换文要求。互市贸易区将可能成为中国首个通过外交换文并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的自由贸易区。目前双方政府都在向中央政府申请这些方面的政策,力求把这个互市贸易区打造成“准自由贸易区”。这个互市贸易区将按照自由贸易区的整体框架,组织和引导中国乃至国际财团来投资建设,打造成自由贸易示范区,为未来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优惠政策

贸易区为机制灵活、政策宽松、管理规范、服务配套的综合性边境贸易区,两国居民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入区经营。两个管理单位的区域,在中国这边遵守中国的法律,在俄罗斯那边则遵守俄罗斯的法律。这个区是封闭式的,中国公民无须俄罗斯的签证,拿着中国身份证就能进去,俄方也一样,中国3000元人民币内不缴纳关税,俄罗斯人的免税额是1000美元。

按照1998年、1999年两国政府间协议中的规定,将会对入区企业所得税实行大幅度减免,初步拟订的税率为12%,而目前中国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则高达33%。草案还规定,货物进入区内享受保税区优惠政策,可以拆散、储存、分级分类、再制造、再包装,可以自由买卖、转送,由销售或转送方报海关核减;无论销往何地的货物都允许进入区内储存,不受时间限制。同时,草案中提出,将允许中俄两国或第三国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业务;允许人民币、卢布和美元自由流通和自由兑换。

推进计划

中方投资主体世茂集团于2004年1月开始对绥-波贸易综合体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筹建。9月8日,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建设全面启动。

贸易综合体中方一期项目总投资额为18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商贸城、五星级酒店、东方风情街、商务中心大楼、联检楼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其中,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商贸城,将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投资2.1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项目正在施工。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的东方风情街、商务中心大楼等项目也将按计划陆续开工建设。贸易综合体俄方一期项目投资15亿元人民币,项目包括投资3.2亿元人民币的多功能综合体,总投资11.8亿元人民币的行政大楼、东方医疗中心、金融中心、五星级酒店、俄罗斯风情度假村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综合体的第二期更有可能出现中俄合作的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中国东北有很好的汽车制造基础,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车型在区内合作生产,在俄罗斯销售。

这种情况在区域发展中普遍存在,如曾经的广东佛山与顺德。佛山虽然级别比佛山低,但是经济一度隐隐有傲视佛山之势。最后改区削藩,五年下来大佛山提高了竞争力,可以与广州竞争互动。福建的泉州与晋江也是如此。

纵观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与其被动削藩,不如良性整合。按区域考虑,牡丹江可以探索这条路。虽然绥芬河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枝独秀,成绩斐然,然而绥芬河毕竟腹地有限。如何将绥芬河外向型的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逐步放大到牡丹江全域,充分发挥牡丹江的对俄合作优势,大力推进牡丹江的国际化进程,绥芬河将来成为牡丹江非常重要的城市功能区,这是城市群、带、圈的功能区。

从东北亚区域来看,由于缺乏出海口,中国在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制于人。俄罗斯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同时也是远东地区极具特色的功能性城市,在俄罗斯振兴远东战略的刺激下,在APEC会议召开带来的国际关注机会中,很有可能在这一区域的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如果牡丹江不加快步伐,更紧密地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互联互动,将失去这一轮的机会。

吉林省也在着力推进长吉图开发带动先导区。与哈牡绥辐射的区域重叠程度高,从大背景上讲,牡丹江依托中俄,合作环境更为稳定,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也很有可能被图们江区域合作抢去风头。

【链接】吉林省战略举措:打造“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

“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包括吉林省中部的长春市与吉林市和东部的图们江地区、沿交通轴线布局、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其基本构想是:1)总体布局——将长春、吉林和图们江区域纳入一体化开发,力争用5-10年时间推进长吉经济一体化,实现延(吉)龙(井)图(们)经济一体化。把珲春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形成以珲春为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前沿、长春-吉林为引擎、东北腹地为支撑的总体布局。2)打造8大功能园区——图们江自由贸易区、长吉国际陆港区、科技创新区、省际国际合作产业区、高端服务业集中区、现代物流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八大功能区。3)建设十大产业基地——汽车、客车、乙烯、生物、光电、科教等十大产业基地。

今天的牡丹江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上处于工业化中期,正在进入由传统轻工业为主向能源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与加工制造并重,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上,牡丹江正处于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时期,但是城市体系发展不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不协调,城市化的速度滞后于工业化的速度;在城市群空间发展结构上,牡丹江的城市群空间结构还处于“一极集中,周边分散”的集聚阶段,总体上已经进入大都市圈空间扩展的起步期。

从战略上讲,牡丹江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进行区域整合-绥芬河、东宁,而要整合必须要给出理由,起码要能成为黑龙江的全省战略,而它又不可能硬去抢哈大齐的风头,所以它应该在黑龙江的另外一个战略抓手上做文章——做好对俄贸易,实现“借港出海”,解决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外驱型引擎问题。

通过打通与俄远东关系,对东北经济圈形成服务、辐射。现在的黑龙江主要还是内需型的、非市场化的驱动,急须外驱力,需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推动城市发展。如果这个环节打通的话,小则绥芬河、牡丹江开放打开局面;中则黑龙江更新发展的外驱动力;大则成为中央沿边开放的突破口和样板田。

我们认为牡丹江有两大比较优势:一是对俄合作优势。牡丹江作为百年口岸,地处新欧亚大陆桥东端,是黑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额连续9年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3以上,其中对俄贸易额占黑龙江省的2/3,全国的15%以上。牡丹江的政府、企业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长期形成了官方、民间的人际网络优势。不仅是黑龙江,也是中国对俄合作的龙头城市。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加深,牡丹江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城市价值将日益提升。

二是特色资源优势。牡丹江作为“中国雪乡”,有中国最好的雪旅游资源;牡丹江的响水大米、黑木耳等特色农副产品品质堪称全国之最;作为渤海国遗址所在地和满族发祥地之一,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历史文化资源;牡丹江具有世界第一的火山口堰塞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镜泊湖,牡丹江的特色资源的巨大潜在优势一旦较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其软实力与竞争力将不可限量。

牡丹江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应当极力凸显以上两大核心竞争优势,与周边城市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走出一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之路。

经过二十年磨合,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到了产生裂变和共振效应的临界点。两国高层达成共识,认识到东北和远东分别对于各自国家的意义,牡丹江完全可以在绥-波综合体基础上进一步由点及面,扩大开放,上升到国家战略。拓展已有的“借港出海”途径,不仅开拓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调动与上海关系,加强与我国沿海城市的互动,一方面相对于中俄贸易更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借助上海等国际性平台平衡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优势。

2012年APEC会议是牡丹江战略倒计时的最终引爆点和展示点。这种大型的国际活动往往预示着一个区域的崛起,比如2001年APEC会议就宣告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回归,一夜之间西方发现东方之珠又回来了,欧美财团大量进入上海。俄罗斯想振兴远东,抢占环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所以邀请全世界聚集远东。俄罗斯通过国家行为,而中国有市场基础,有空间和平台,类似于上海打浦东牌、唱浦西戏,浦东拿资源、政策,浦西升级换代。我们也要借APEC牌唱牡丹江的戏。要以此为突破点,通过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人,比如外交部长俱乐部、镜泊湖论坛。再比如木博会,还有黑龙江与边疆区洽谈会。通过区域和城市营销,最大限度挖掘价值。

总之,根据十七大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总体要求,抓住全球化时代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加速的战略机遇期,以中俄战略协作为突破口,与俄罗斯大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吉林大图们江地区合作,率先倡导并共同构建起东北亚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区“符牡图自由贸易区”(符牡图金三角),打通“陆海联运大通道”,提升“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打造“大牡丹江”都市圈,树立“林海雪原,北国通衢——中国•牡丹江”的城市品牌进行全球营销,成为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者、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推动者、参与东北亚经济竞争的领跑者、振兴东北产业转型的排头兵、驱动黑龙江发展的外向化引擎,成为“中国沿边开放先锋城市”,最终成为“东北亚国际先锋城市”,闯出一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路来。

作为全省战略的“沿边开放带”建设

2008年10月,应黑龙江省发改委邀请,工作室参与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规划”的评审鉴定工作。结合工作室在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参与开放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经验,王志纲写下了这样一段评审意见: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基本上就是沿海开放,现在沿边开放终于真正提上日程。沿边开放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重点突破口之所在。

黑龙江在沿边开放方面很有优势,有条件成为全国沿边开放的样板和抓手。沿边开放对黑龙江也至为关键,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黑龙江省边贸开始得很早,但是一直没有上升到一定的层面上去。广西的北部湾战略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并不是因为其基础比黑龙江好,相反并不如黑龙江,但是在高度上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所以赢得了全球的关注。

黑龙江重点做大哈尔滨、做强哈大齐的思路固然正确,但这主要是“内驱型”发展思路,更多是站在一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黑龙江没有出海口,易于被边缘化,以至于“振兴东北”差不多要变成了振兴辽宁,大连也已跻身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新领军城市。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内陆省份黑龙江发展的战略之道应该在做好“内驱”的基础上,做强沿边开放这个“外驱”,走“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如果黑龙江不能打沿边开放这张牌,就不能成为全球化格局中的战略节点。黑龙江打沿边开放牌,近期效益可能不太明显,但战略意义重大,这关乎黑龙江在全国的地位。

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不妨定位为“中国沿边纵深开放合作区(先导区)”,强调“纵深开放”,可以区别于一般的沿边开放省份。黑龙江可结合在境外已有的合作特区,结合绥芬河、黑河、同江等沿边开放城市的成功经验,在深度合作与互动上做出新的尝试。

总之,“黑龙江省演变开放带建设规划”在高度上主动对接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着眼于使黑龙江在中国沿边开放处于领先地位,值得肯定。我认为可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上升为黑龙江的举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