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发展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定义,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随着我国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另外,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等要求,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也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追溯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面,追溯包括“追”和“溯”两层含义,“追”是指对产品相关信息进行追踪,记录存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信息,“溯”是指对产品相关信息的溯源,根据记录的生产过程信息回溯到产品源头。[1]
一 研究背景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正式发布,提出进一步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2]原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指出,建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3]《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产品追溯码是基础,产品代码须统一,满足国家追溯体系的建设要求。[4]
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有利于加快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农产品处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最前端,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而农产品追溯体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面。
二 研究意义
2004年,我国农业部在农产品领域开展追溯体系建设,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然碎片化、重复化严重,尚未形成一个良性运行的追溯体系,因此,梳理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现状,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先进做法,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国农产品整体抽检始终稳定在96%以上的合格率[5],其中果蔬、水产品、动物产品等主要类别食用农产品连续6年例行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6],在保证食品质量和维护经济秩序上取得了好成绩。但农产品终产品的抽检存在一定的弊端,过程控制是未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方向,追溯在过程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抽检因我国推行追溯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足、研究不充分等原因,追溯制度的法律框架仍存在诸多不足。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