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缺陷
“刚才说了,崇祯为了南迁国都,在群臣面前都已经把话挑明了,哪怕这事儿是错的,至少也得有几个马屁精站出来响应一下崇祯吧?”
“但是这次,崇祯都已经把话挑明了,都已经是抛开自己的面子了,然而谁知,这满朝文武,愣是每一个人站出来响应崇祯的计划。”
“所以说啊,崇祯当皇帝当到这份儿上,这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奇葩啊这是。”
“那么在当时,就是崇祯那会儿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满朝文武就是没有人出来响应崇祯呢?”
“哎,要说清楚这件事儿,咱们不能从故事里面去了解,得从崇祯这人开始说。”
“在历史上,但凡是亡国之君,那都没有一个是有好名声的,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唯独这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呀,是个例外!”
“如果说按照儒家的圣君标准,朱由检,那可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好皇帝啊。”
“首先第一个,朱由检这人呢,非常节俭,比他老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还要节俭!”
“比如说一件儿龙袍,朱由检那是穿穿补补,穿了好几次还在穿,就跟个乞丐皇帝一样,怎么样,够节俭吧?”
“不仅如此,他的皇后那也是终年穿着布衣啊,整个后宫里,金银财宝都没几件儿。”
“其次呢,朱由检这人非常的勤劳,后世就给他起了个称号嘛,叫劳动楷模,这足以看出朱由检那是非常的勤快啊!”
“说是朱由检每天天亮就起来了,而且每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这要是搁在现在,恐怕也没几个人可以撑得住吧?”
“第三,朱由检的生活那是非常的严谨,不喝酒不泡妞,不打牌不赌博,也不想他哥哥天启还有前面几个皇帝那样,有那么多的业余爱好。”
“所以说啊,即便是按照今天的标准来去衡量他,在生活上,朱由检那也是一个楷模啊,此言不虚!”
“那么在政务上,朱由检十七岁就继承他那个木匠老哥的皇位,一上位就杀了那个祸国殃民的大太监魏忠贤!”
“崇祯杀了魏忠贤之后,还给东林党人平了反,也算是干了不少好事儿。”
“那么朱由检这么一个好皇帝,怎么就会混到满朝文武没一个听他话的地步呢?”
“哎,曾经就有史学家提出过,大明王朝亡国的悲剧,其实啊,那就是崇祯自个儿的性格悲剧!”
“正是因为崇祯在性格上的好几个大缺陷,才导致了他和君臣关系的极度紧张,甚至导致了最后的大明亡国。”
“那么朱由检都有哪些巨大的性格缺陷呢?第一个,朱由检不仅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对手底下的人要求那是更加的严格!”
“而这种严格一旦过头了,那就变成了薄情寡义了。”
“这里说个例子,崇祯在位期间,那些个战死沙场的大臣将军,最后从朱由检那儿得到了什么呢?”
“嘿,要说也真是的,崇祯这人啊,对于那些战死沙场的人的,他们得到的不是犒赏和抚恤,而是四个字!”
“哪儿四个字呢?作战不力!你说说,人家都为了你朱家王朝丢了命,没拿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也就算了,竟然还要背负一个作战不力的评价。”
“第二个,朱由检是个溜肩膀,他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虽然朱由检喜欢干事儿,但是呢,事儿干多了,难免会出差错对不对?”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问题就在于,事儿一出错,那所有的责任,都被他推到手底下人的肩膀去了。”
“最典型的例子呢,就是朱由检杀了陈新甲的这件儿例子。”
“现在来说一说这事儿啊,当时呢,朝廷不仅要跟东北的皇太极打仗,还要跟西北的李自成打仗。”
“两面夹攻这让朝廷打得那叫一个狼狈,于是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就给朱由检出了个主意。”
“那么陈新甲给崇祯出了个什么主意呢?当时陈新甲就说了,要不咱们先给皇太极一点儿好处,先不跟他们打。”
“然后咱们集中兵力,先把李自成给灭了,听到这个主意的崇祯,那是大家赞赏啊,当即就连忙说,好,好啊!”
“于是就安排陈新甲赶紧去跟皇太极谈判,后来陈新甲还真把这事儿给干成了。”
“但是很可惜,这事儿一不小心就被泄露了出去,结果导致不少大臣纷纷上疏弹劾这个陈新甲,说他投敌叛国!”
“本来呢,陈新甲只是给崇祯出了个主意,真决定要干那还是崇祯拿的主意,陈新甲就是个办事儿的。”
“所以你这个当皇帝的,总得把情况给大家说清楚吧?不然他们老是喷我是不是啊?”
“但是崇祯呢,他一看形势不对,心想这火要是烧到我自己的身上来,哎,他竟然找了个借口,把陈新甲给杀了!”
“像是陈新甲这样的为了掩盖崇祯性格缺陷的替罪羊,那还有好几个呢!”
“说是崇祯在位十七年,称得上是撤官杀官无数啊,光是这个二品以上的大臣,他就下令杀了二十多个。”
“还有啊,说是崇祯在位期间,内阁大学士,十七年中他就换了五十多个,动不动就杀,动不动就撤。”
“所以到了崇祯性命攸关的那一刻,他身边其实已经没有人了,没人可用,也没人愿为他所用。”
“俗话说得好,兔死狐悲啊,看了这些人的下场,剩下的那些没被撤职的,没被杀头的部下,你说谁能不心寒呢?”
“这大臣们心一寒,谁还会愿意给崇祯卖命啊?所以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哪两个结果呢?”
“第一种,就是既不说话也不表态,你崇祯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有些人他就敢讲话,他就跟崇祯对着干,所以大家都不协调。”
“这两种结果其实对于崇祯来说都没好处,他不愿意承担责任,内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大家都怕现在给崇祯卖命,日后崇祯再翻脸,那大臣们,还不是死路一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