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好数学:小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任何的教育变革,都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回应。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教育问题苏渭昌,雷克啸,章炳良.中国教育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教育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又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教育还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所具有的复杂面向,也表明理解教育本质,既要认识其个体面向,也要具有宏观视阑,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进行考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探索,种种探索都在不同时期的宪法文本及党代会报告中留下了痕迹。梳理其间教育本质的论述,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那就是任何对教育本质单一面向的判断都会有失偏颇。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探索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探索的缩影。教育首先是自身,具有知识文化事业的本质属性,但客观上对个体发展和国家经济又都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经济面向的功能;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的社会事业面向更为突出,不再限于过去对经济发展的功利性价值,对社会公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乃至国际交流的作用也得到重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感更为突出,教育的社会意义更加凸显姚金菊.新中国70年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回顾与展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10.

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变革,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就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而言,强调教育对于生命的关注,强调教育改革中“人”的意识,强调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已经越来越明显。长期以来,人们以工具理性来认识教育,重视教育的功能性,忽视教育的本体性。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重视教育本体性的研究,因此提出生本教育、生命教育、和谐教育等理念,提出教育要尊重生命、发展生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也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由此,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教育对个体来说,提高生命的质量,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能够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提升生命价值,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人都要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要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作出一点贡献。人的价值总是体现在与他人、他事的关系中。在人类社会中孤立的自我价值是不存在的。这就又回到功能性问题了。所以教育的本体性与功能性是无法分开的顾明远.再论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教育研究,2018(5):4-8.。由此,教育必须回归人性,回到本真,用本真的教育去培养人、塑造人。这样的人,情感与理性并存,富有同情心和自爱心,这样的教育是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教育。因此,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考试为本、以分数为本、以学科为本。回归人性的教育,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用学生的天性辅助其学习,辅助其未来事业的发展杨嵘均.回归人性:关于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8-70,190.。这既是总结人类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当前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有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