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正当好年华·人物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杰的光与热

人物简介:王杰(1922—2016),陕西高陵人,自1955年起,历任惠农县县长,石嘴山市第一副市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常委、市政协主席。

1960年,石嘴山市成立时,工委领导是五人小组,组长杨正喜,副组长李波、韩景正、赵忠和王杰。当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没处住、没处吃,机关住的是牲口圈,工委住在财神庙,干部下乡背上背着粪兜子,拾野粪、攒家粪。没有房子,自己打土坯盖房子、筑窑洞;吃不上井水,他们就每天从渡口拉运黄河水供职工、家属饮用;没有交通工具,到野外工作时,近处徒步,远处骑毛驴、骆驼……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王杰没有一句怨言,一心“为铁而争、为钢而战”,并暗下决心要留在这里,为石嘴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杰分管工业工作期间,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抓生产、促生产、领导生产,针对薄弱环节,深入展开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1959年3月1日,西北煤矿管理局石嘴山基本建设局第一建井队一号井,生产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车煤,支援供应了兰州、包头和包兰铁路机车用煤,王杰也同大家一起激动而兴奋地见证着这个难得的历史时刻。之后,矿区的大规模建设也全面展开,并支援了石嘴山发电厂、钢厂的开工建设和石嘴山其他工业建设。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40%的创汇一度要依靠石嘴山开采的“太西煤”。石嘴山人创出的外汇换回宁夏急需的工业设备和原材料,促进了宁夏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太西煤”以三低六高的内在品质远销日本、法国、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宁夏第一个和世界对话的商品。

在分管计划、农村工作期间,王杰认真贯彻当时“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提出“当年开荒当年种,多施肥料多加工,不留一亩轮歇田,增产不落空”的生产措施。兴修、整修水利排灌工程,对扩大耕地面积、增产促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杰充分认识到每年的春耕工作对夺取全面丰收的重要性,他要求各社、各队积极发动群众,总结往年生产经验教训,切合实际落实本年的春耕计划。以先种好现耕地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开垦小片荒地,从实际出发,进行土地排队,因地种植。在安排粮食播种计划的同时,安排好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强调每个社、队都应组织召开老农技术座谈会,交流经验,促使春耕种细、种好,保证质量。

王杰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其一生可谓是由炮火、热血、坎坷、光荣绘就的。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石嘴山是他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到1984年12月退休,他在石嘴山市工作了近三十个年头。

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我跟随党历经长时期的革命斗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党的关怀。我虽然离休了,但思想绝不离休。我是一个长期受过党的培养和教育的老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会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尽管身体多病、力不从心,但我也要在有生之年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82岁高龄、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让女儿给他读党报党刊,收听收看电视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和地方发展。生病期间,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即使有困难也努力克服,并再三叮嘱家人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去世后要遵守党规党纪,遗体火化、丧事从简,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低调做人做事,不求索取的高尚情操。

(原载于《石嘴山党史党建》)2010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