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思维:从互联网到数字新经济的演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从互联网思维到区块链思维

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谈及“互联网思维”了,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滴滴打车到美团外卖、从菜鸟物流到京东次日达、从微信支付到钉钉办公,都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由于没有更好的分配机制,使数据的创造者不能更好地享受数据创造带来的便利,从而导致本来“自由、平等”理念下的互联网精神被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企业垄断。区块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其又与互联网思维一脉相承。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会反作用于生产力。自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惊人的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云计算已成为新的生产力,大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成了新的生产工具,区块链则重塑着新的生产关系,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从2012年至今,笔者在业内开展了很多创新创业探索,深深感受到以互联网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兴信息技术及其背后的思维之于商业变革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才有了互联网思维和区块链思维。在新兴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和其不断冲击着传统商业形态的影响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必然会产生变化,直至这种思维的集中爆发。互联网思维和区块链思维对个人的意义取决于个人的认知。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可通过概率论和随机过程测度不确定性的大小。”如果说香农信息论以数学的方法定义了信息,那么区块链则是以数学的方法定义了信用:“贪婪的攻击者会发现作恶还不如按照规则行事、诚实工作更有利可图。”区块链与互联网的关系,就是价值传递与信息传递的关系,两者相伴而生、深刻联系。现在,人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基础设施,那么也必然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价值传递体系,所以区块链的诞生和发展并非偶然。

图2-1 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1]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对产品、用户、市场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着新的审视。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原有的交流屏障,将商业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机都用网络连接起来,在网络中完成协同、分工与合作,信息双向流动,大大降低了交互的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整个商业社会的模式趋于扁平状、分布式、开放化,也催生了以“民主、开放、平等”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思维。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只有拥抱互联网、主动适应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的企业才能真正脱胎换骨,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浪潮中的弄潮儿。

同样,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分布式商业也是在新一代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下诞生的。区块链技术早期应用于比特币,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囊括了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以及账户与存储模型等技术,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加密数字货币的范畴,采用去中心化、多中心化、安全可信的方式解决了“中心化”固有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信任度低的问题。类比互联网大发展的路径,区块链驱动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也需要首先建立“硬链接”,让实体行业和现实社会接入区块链系统,实现用数学表达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形成以“责权分布式、协议代码化、经济共识性”为主的区块链思维,进而建立四通八达、相互融合的价值传递体系。作为一台共享经济下的低成本信任机器,区块链迎合了商业时代拒绝一家独大的发展诉求,助力数字经济社会向着一个权力分散且系统完全自治的方向演进。在以区块链思维驱动的社会和市场运转中,各利益相关方有坚实的信任基础,买卖双方的主、被动方向发生了扭转,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通过民主自治、互信互利和价值被量化、被存储、被流通得以实现的。因此,区块链思维作为商业时代的产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区块链思维的本质是使用经济的手段去重新审视并解决问题。不是因为有了区块链,才有了区块链思维,而是在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正因为区块链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区块链思维得以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