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诗词与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 淡妆浓抹西子湖 |

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诗,说是妇孺皆知、举世闻名,丝毫也不过分,《大英百科全书》介绍西湖(西子湖)的得名,便引译过它的后两句。这首诗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第一首“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知名度有所不及,但它扣着题中的“饮”字,介绍了作诗的背景,包括“湖上”的具体所在,即水仙王庙附近。水仙王庙在孤山南麓,与林逋祠堂相近,所以东坡《书林逋诗后》有“不然配食水仙王”的联想。从那儿望见的“重冈”,便是今天的南山区和西山区一带。当时苏堤还未建造,湖眼山眉一望收,这里确是极好的观景点。

西湖景色的美丽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昔人有句云:“漫因莺燕夸相识,辄向湖山唤奈何。”遇上好风景辄唤“奈何”(这其实是晋人“深于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今天的白话说就是“拿你怎么办”——因为大自然的山水往往美得使人手足无措,用语言无法将这种感受俘获。所以今天妇孺皆知和运用“西湖比西子”的妙喻,不至于骨鲠在喉,我们就该深深感谢东坡这位诗翁。而东坡也能从此成为“西子湖”的教父,日后还在这天堂似的人间胜景中留下以姓氏命名的苏堤,真可以说是诗人平生最大的荣耀。

《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初游西湖,不禁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卧闲草堂评道:“马二先生赞叹风景,只道得《中庸》数语,其胸中仅容得高头讲章一部可知。”这话说得不错,审美的灵感本依赖于审美者的学养与情趣。不过东坡吟出“欲把西湖比西子”的佳句,却并非曾与西施打过照面,而实在是从当天的实景见闻中妙手拈得的结果。从第一首的背景介绍可知,诗人一清早便出发游湖,与朝曦一同来到湖上。日丽风和,湖平如镜,日光作用于湖波,便产生了“水光潋滟”。在汉语词汇中,“潋滟”是最富感觉形象的形容词之一,它动静相生,明灭变换,既稳稳实实,又影影绰绰,本身便具有油画般的表达效果。于是诗人“饮湖上”,醉翁之意兼在酒与山水之间。渐渐日收云布,晚些时候竟下起了雨(此处“晚雨”未必就等于“暮雨”,不过是说雨点姗姗来迟罢了),雨量中等,不似《望湖楼醉书五绝》“白雨跳珠乱入船”那般暴烈。此时水天莫辨,山色有无,一派空灵清新的气象适使心神净化,从而“留人入醉乡”。初时诗人陶醉于“晴方好”时,当然希望太阳挂得越长久越好;及至风云变化,却不意道是无晴还有晴,竟然别开“山色空蒙”的生面,像这样的绝处逢生、左右逢源,是人生最感快意和难忘的。由西湖的无施不可,想到它的千姿百态,即“淡妆浓抹总相宜”,由淡妆浓抹的千娇百媚,生发出美人的譬喻,而天造地设,又有个与西湖同“姓”的西施!我们这里说时迟,诗人那儿是“那时快”,灵感的问世也未必需要如此笨重的演绎。但从上面的闲话至少可以说明:东坡“水光潋滟”四句诗,实在是人人都能说出、都欲说出而未曾说出,及至诗人说出后又感到亏得由他如此说出、此外更无别语可以说出的话。这一段近乎绕口令,若说得简洁些,便是人人都以为深得我心。这是本诗最大的长处。

“淡妆浓抹”是承“初晴后雨”的实景已如上说,于是便产生了一个问题:晴西湖同雨西湖,孰个算“淡妆”,孰个算“浓抹”?一种意见主张雨天为淡妆,因为“山色空蒙”;例如陆游《湖中微雨戏作》就谓:“莫言老子无人顾,犹得西施作淡妆。”另一种意见相反,以为“水光潋滟晴方好”之时透明度更高,几乎是不著脂粉 如果也要“有诗为证”的话,似可找上袁枚的《小竹枝词》:“雨余红意敛,风定黛痕长。妾请学西湖,今朝是淡妆。”“雨余”自然不是“雨天”。。其实,苏诗的比喻是遗貌取神,并非为西湖拟定妆名。西湖晴有晴的秾纤,雨有雨的风韵,水光山色,各自有“淡妆浓抹”的姿态,但使人心领神会而已。本诗的两句还有“初”“后”的时间差,东坡《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发生于同时,若定要拘泥于按气候划分妆别,岂不矛盾了吗?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本诗的写作时间。王文诰《苏诗集成》系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至二十七日往新城之间,其实是根据施元之编年集的目录,而目录又显然因为前一首诗题中有“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的话,由“饮湖上”三字牵合本诗,犹如古时的顶针续麻。但“初晴后雨”实不像杭州正月里的天气;上文说过从水仙王庙可以看见南山、西山的“重冈”,那么冬日的“朝曦”似也不会立时引起“艳”的热烈感。上文还曾引过东坡另一首提到“潋滟”“空蒙”的西湖诗,但那明白是“雪中游西湖”,与晴雨无涉;南宋武衍《正月二日江舟湖上》虽有“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的句子,却无意将“淡妆浓抹”强派阴晴,实不能说明“正月二日”的气候。所以笔者总怀疑苏诗不是作于正月,而当作在春末夏初;虽然证据不足只能存疑,但至少在心里希望是那么回事,因为那时的西湖更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人们常用东坡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另一句诗“从来佳茗似佳人”借来对仗。晚清杭州的藕香居茶馆,便挂着这样的楹联,本地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注释】

[1] 如果也要“有诗为证”的话,似可找上袁枚的《小竹枝词》:“雨余红意敛,风定黛痕长。妾请学西湖,今朝是淡妆。”“雨余”自然不是“雨天”。